歡迎訪問企業培訓網!本站提供優質培訓課程和培訓服務!
管理者的基礎與角色認知
(本課程大綱可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進行調整。如有相關企業內訓需求,請致電010-62278113咨詢具體事宜!)
【培訓講師】薛旭亮(>>點擊查看講師詳細介紹)【課程背景】作為管理者,提高整體效益是首要任務,而管理行為是由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承擔的角色決定的,管理者和非管理者之間的基本區別在于所承擔角色的特征、多樣性和復雜性方面。但是,有很多的管理者每天都忙于處理日常事務,對自己的角色往往并不清楚。對企業、對上級、對同級、對下屬,自己究竟應該承擔什么角色,管理者往往沒有準確的認知。作為管理者
1. 需要做什么?
2. 職責的界限是什么?
3. 在企業內外,與其他人存在什么樣的關系?
4. 為達成更加理想的
績效,需要發展什么技能?
5. 現在做的和應該做的是什么?
6. 應在什么范圍內進行調整角色?
【課程收益】1、 了解管理的本質
2、 掌握新時代下管理的原理
3、 掌握管理教練的核心技能
4、 明確管理者角色的概念
5、 認識到管理者在履行工作職責時所承擔的各種不同角色
6、 認識每種管理角色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7、 提高管理者自我監控能力
8、 消除管理者角色認知的誤區
【課程對象】企業中基層管理人員
【課程時間】2天(6小時/天)可根據
客戶要求調整
【授課形式】課程講授—Lecture 案例分析—Case
角色扮演—RP 分組討論—GD
游戲體驗—Game情景模擬—Test
視頻資料—Video教練提問—Question
【課程大綱】第一部分:管理基礎認知
第一單元:管理的內涵認知
1、 管理的本質
管理平臺是為了運用資源而非改造人
管理的目的是為了達成目標
管理的本質就是
溝通2、 管理的內涵
管理=管事+理人
管理=理性處事+感性待人
管理=科學的方法+尊重的人性
體驗:單指劈鉛筆
3、 理人:輔導+激勵
4、 管事:制度、流程、目標
第二單元:從管理走向
領導1、 管理走進“心”時代
2、 BAT時代對管理提出的挑戰
3、 管理者的兩只手=管理力+領導力
4、 管理邏輯:法在前 情在后
5、 工作準備度運用:意愿+能力
6、 不同工作準備度員工的干預傾向
提問式干預
信息式干預
質詢式干預
導瀉式干預
催化式干預
支持式干預
第三單元:從領導走向教練
1、 傳統管理者與管理教練的區別
強將手下無弱兵
親力親為
使用絕對權力
追求快速答案
2、 管理教練的角色
指南針
鏡子
引導者
催化劑
3、 “三腦原理”對管理的啟發
安全腦
情緒腦
視覺腦
4、 從“低績效”到“高績效”的路徑
低績效員工的表現
高績效員工的表現
員工的行為路徑
5、 人的思維發展模式
SEE-DO-GET法則
所見所聞-主觀意識-內在感受-行為表現
人的四種思考方式
6、 人的心理特征
需求的提升
參照值的變化
承受力的下降
7、 績效=能力-干擾
8、 管理教練之技法
聆聽
區分
發問
回應
第二部分:管理角色認知
第一單元:認清表象--角色定位
1、所謂角色:對角色的定義
2、角色認知:從出生開始——
3、角色轉變:《變臉》帶給我們的啟發
4、每個人都應該正確認知自己的角色——
(1)劉邦與韓信:角色認知不當導致的誤解之局;
(2)二世與孔明:角色轉變不及時導致的蜀國滅亡。
5、
中層管理者的角色:下級、上級、同事。
第二單元:了解本質--定位誤區
1、中層干部常見的角色錯位
(1)鄉紳土豪
(2)民意代表
(3)自然人
(4)復讀機
2、避免中層經理的兩種病癥
(1)儲備經理血糖高
(2)新經理尿糖也高
(3)老經理糖尿病并發癥
3、如何應對管理的兩難現象
1、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2、應對辦法
第三單元:認清自我--定位分析
1、關于管理者角色的歷史觀點
(1)人際角色
(2)信息角色
(3)決策角色
2、管理者在企業結構中的位置
(1)行動的領導者
(2)不同層次管理者的工作重點
3、針對上中下三層的定位分析
(1)承上
(2)啟下
(3)平行
(4)中層經理人的煩惱
4、管理者的各角色認知
(1)規劃者
(2)執行者
(3)
危機/問題解決者
(4)模范者
(5)績效伙伴
(6)監督/控制者
(7)領導者
(8)教練員
(9)內部客戶
5、中層管理者的三大內傷
(1) 心態浮躁,借口太多
(2) 危機感淡薄,學習力不夠
(3) 缺乏總經理/老板心態
第四單元:了解自我--定位認知
1、一張照片引發的思考!
2、人生只有三件事
(1) 關注圈
(2) 關切圈
(3) 影響圈
3、BVA信念系統
(1) 我做什么可以改善現狀!
4、了解自己、透析他人
(1) 天性的形成
(2) 本性的掌握
(3) 案例:美女與鸚鵡
5、DISC四類型管理風格
(1) D型性格的特點及調整應對策略
(2) I型性格的特點及調整應對策略
(3) S型性格的特點及調整應對策略
(4) C型性格的特點及調整應對策略
6、管理的本質并非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