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講師】葛軍(>>點擊查看講師詳細介紹) 【課程收益】管理的本質是:如何讓部屬做對、做好事情,就必然會牽涉到一個關鍵問題-授權!有效授權是現代企業管理對企業經理人提出的必備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管理者清楚在授權前應做好怎樣的授權準備,授權中應怎樣交代工作任務及確定工作目標,授權后應怎樣跟蹤工作任務的完成,及如何根據工作結果獎罰,使學員能夠熟練運用授權技巧來提升工作
績效。
【課程特色】1.實戰性--系統化的課程結構,實戰的課程內容,講述的是老師曾經做過的工作。
2.落地性--結合柯式四級評估,幫企業最大限度做到課程內容落地于員工工作中。
3.實操性--打破傳統的培訓模式,以咨詢式培訓為主導,有利于學員培訓后轉化。
4.參與性--以示范指導、模擬訓練、案例分析為主要授課方式,提高學員的參與能力。
5.方案性--提供的是一個系統又完善的培訓方案,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培訓課程。
6.效果性--培訓效果即是培訓前后變化,培訓方案可將培訓效果一目了然呈現出來。
【課程對象】企業內部高層、
中層及基層管理者
【課程時長】
2天,12小時
【課程安排】一、調研(了解層面評估):
1.培訓前,通過電話、郵件、問卷等形式(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是否與授課老師直接
溝通),對企業概況及學員需求,做一個深入調研,以確保課程內容符合企業實際情況,更具針對性。
2.依據確定的授課內容,調研學員聽課前對培訓內容的認知程度(了解層面評估表),以確保老師了解學員狀態,把控好課程的深度,并為后續效果評估做基礎資料。
備注:調研部分根據合作機構及終端企業的需求而選擇,另外需提前協商老師檔期。
二、授課(以咨詢的視角講授):
破冰:
1.為保證效果、增加授課的趣味性、互動性、參與性,采用
團隊競賽的培訓方式。
2.進行團隊分組,確定每組的隊長、隊名、口號。
3.宣布課程進行中的團隊比賽規則。
第一章 了解授權
(一)授權的含義
(二)為什么要授權
(三)授權應遵循的原則
1.統一指揮
2.逐級授權
3.職權與職責對稱
4.視能授權
5.信任下屬
第二章 授權的工作步驟
(一)授權前
1.根據工作職責確定可授權內容
1)不可委派的工作
2)改善措施:
每日授權工作記錄
每周授權工作表
2.選擇授權對象。
1)授權工作要看所授工作與被授權人工作的相關性。
2)被授權人對所授工作的熟悉程度。
3)根據員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積極性。
4)根據員工的性格特點。
測試:認知自我特點測試
案例分析:海宇公司的新員工軍訓
(二)授權中
1.根據員工特點確定授權形式
1)員工工作情況及授權方式分類
a.對態度好能力好員工的授權形式
b.對態度好能力差員工的授權形式
c.對態度差能力好員工的授形式式
d.對態度差能力差員工的授權形式
測試:自我授權形式測試
2)不同授權方式的特點
a.命令式方式的特點
b.指導式方式的特點
c.扶持式方式的特點
d.委托式方式的特點
3)不同授權程度選擇
a.讓下屬了解情況后,由
領導者做出最后的選擇
b.讓下屬提出詳細的行動方案,由領導者最后選擇
c.讓下屬提出詳細的行動計劃,由領導者審批
d.讓下屬果斷采取行動前及時報告領導者
e.讓下屬采取行動后,將行動的結果報告領導者
2.解釋工作任務
1)Who-工作的責任者是誰?
2)Why-為什么要做這項工作?
3)What-工作是什么?
4)Where-工作的地點在哪里?
5)When-工作的時間期限?
6)How-完成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和程序?
3.明確工作目標
1)制定目標的SMART原則
2)目標對話五步驟
4.將目標轉化為詳細的計劃
1)行動措施
2)完成計劃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3)領導應給予的工作支持
5.確定支持措施
1)為授權者提供資源支持
2)做一個讓授權者信賴的資源供應者
改善措施:
A、解釋授權工作任務分析表
授權工作支持表
(三)授權后
1、追蹤工作進度
1)時間確定
2)檢查內容確定
3)檢查評價標準確定
2、支持授權者工作
1)做一個利益協調者
2)做下屬的權力維護者
3、評價工作結果,提出改進措施。
1)目標完成情況評價
2)存在問題及改進
改善措施:授權工作任務實施情況反饋表
第三章 防止逆向授權
(一)倒立的“金字塔”
(二)讓管理者免遭猴子的侵擾
1)訓練猴子不要抬錯腳。
2)一開始就不要讓猴子的腳放在你的背上。
案例分析:喬的問題
場景模擬:總結下周的10件工作,并模擬確定可以授權的工作,并按照授權前、授權中及授權后如何全過程管理。
課程回顧與分享:學員的心得體會;學員的案例分享;老師的課程回顧與
現場答疑
三、問卷(反應層面評估):
1.培訓項目結束時,立即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來收集受訓人員對于培訓項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評估。包括對培訓講師、培訓科目、設施、方法、收獲、特別是培訓內容的看法。這個評估可以作為改進培訓內容、培訓方式、教學進度等方面的建議或綜合評估的參考。
2.依據授課內容,對學員聽課后的感知情況,進行課程后評價并統計結果。將評價數據與培訓前調研數據做比對,以此來確定學員在培訓前、后,對知識掌握的提高程度。通過培訓前后的數據對比,將培訓效果的基本價值直觀體現出來,避免培訓后看不到效果的尷尬,讓企業領導看到實實在在的培訓效果,有利于培訓
主管開展工作。
3.問卷結果由合作機構或者終端企業匯總,并提供給培訓講師一份匯總版評估表。
備注:問卷部分根據合作機構及終端企業的需求選擇,可用機構或企業的評估問卷。
四、考試(學習層面評估):
1.培訓課程結束后,采用書面考試和課后作業的方式,考查學員對課程內容的實際掌握情況。考試環節的設計,可幫助學員對培訓內容整體回顧、總結、消化,并與自己實際工作對接。
2.考卷結果由合作機構或者終端企業匯總,并提供給培訓講師一份匯總版。
3.作業部分是培訓現場的延伸,引導學員通過所學知識結合工作實際,對作業題進行深入分析、思考,對作業題中出現的場景,找出更優的解決方案,提高參訓者由知到行的轉化能力。
備注:考卷及作業部分由
培訓師根據課程內容針對性設計。
五、跟蹤(行為層面評估):
1.培訓項目結束后三個月,為行為改善期。講師針對本次授課內容,提出行為層面的改善點,學員對照需改善點的差距,提出改善措施,并由企業跟進檢查改善情況。由受訓人員的上級、同事、下屬或者
客戶觀察他們的行為在培訓前后是否發生變化,是否在工作中運用了培訓中學到的知識,確保學員工作技能的提高。這個層次的評估通常需要借助《行為改善措施表》,來記錄學員培訓后在實際工作中的行為變化。
2.行為層面的評估是考查培訓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標,也需要企業投入較多的精力。
備注:《行為改善措施表》由培訓師根據課程內容和企業對學員的要求針對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