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講師】葛軍(>>點擊查看講師詳細介紹) 【課程收益】1.通過培訓使員工的思想觀念發生轉變,認識到職業素質不僅是對公司有利,對自身的發展同樣重要,從而發自內心的去改變自己,自覺地提高職業素養。
2.讓員工接受“做崗位主人,為自己打工”的理念,將自己的個人成長融入到企業的發展之中,繼而提高工作的積極性。
【課程特色】1.實戰性--系統化的課程結構,實戰的課程內容,講述的是老師曾經做過的工作。
2.落地性--結合柯式四級評估,幫企業最大限度做到課程內容落地于員工工作中。
3.實操性--打破傳統的培訓模式,以咨詢式培訓為主導,有利于學員培訓后轉化。
4.參與性--以示范指導、模擬訓練、案例分析為主要授課方式,提高學員的參與能力。
5.方案性--提供的是一個系統又完善的培訓方案,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培訓課程。
6.效果性--培訓效果即是培訓前后變化,培訓方案可將培訓效果一目了然呈現出來。
【課程對象】企業內部各層級員工
【課程時長】2天,12小時
【課程安排】
一、調研(了解層面評估):
1.培訓前,通過電話、郵件、問卷等形式(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是否與授課老師直接
溝通),對企業概況及學員需求,做一個深入調研,以確保課程內容符合企業實際情況,更具針對性。
2.依據確定的授課內容,調研學員聽課前對培訓內容的認知程度(了解層面評估表),以確保老師了解學員狀態,把控好課程的深度,并為后續效果評估做基礎資料。
備注:調研部分根據合作機構及終端企業的需求而選擇,另外需提前協商老師檔期。
二、授課(以咨詢的視角講授):
破冰:
1.為保證效果、增加授課的趣味性、互動性、參與性,采用
團隊競賽的培訓方式。
2.進行團隊分組,確定每組的隊長、隊名、口號。
3.宣布課程進行中的團隊比賽規則。
(一)了解團隊執行力
1.什么是團隊
2.什么是執行力
3.沒有團隊執行力就沒有團隊競爭力
4.剖析執行難的問題根源
5.從七個方面保證團隊執行力
1)讓團隊成員清晰應該做什么—-理清崗位職責
2)讓團隊成員有意愿去做(態度)----激勵
3)讓團隊成員有能力去做---部署培育
4)讓團隊成員有方向、有動力去做--目標管理
5)用團隊文化影響團隊成員自覺行為
6)通過團隊的集體參與意識提升執行力
7)通過團隊良好的溝通氛圍提升執行力
(二)讓團隊成員清晰應該做什么---理清崗位職責
1.做好崗位分析工作
1)以職責(流程方法)為導向的崗位分析
2)以職責(PDCA方法)為導向的崗位分析
2.界定崗位工作的標準(要讓員工清楚工作的努力方向)
案例分析:培訓
主管的崗位分析
(三)讓團隊成員有意愿去做(態度)---激勵
1.了解激勵
1)激勵的含義
2)激勵的模式
案例分析:激勵警覺性試驗的結果
2.需要層次理論在團隊建設中的應用
1)需要層次理論內容
2)對需要層次理論的解釋
3)需要層次理論對團隊建設的啟示
4)需要層次理論在團隊建設中的實際應用
案例分析:潘傳中為何跳槽
3.對團隊成員的具體激勵措施
4.團隊激勵機制建設
1)在團隊內部進行滿意度調查,了解團隊成員的需求
2)確認當前團隊成員看重的需求因素及未滿足的需求因素
3)確定對團隊成員具體激勵措施
4)將激勵措施制度化
案例分析:西門子公司
銷售部激勵機制的建立
(四)讓團隊成員有能力去做---部署培育
1.制定團隊成員的訓練計劃
1)分析團隊成員工作
績效差距
2)確定團隊成員績效需改進的內容
3)幫助團隊成員制定在職訓練計劃
2.訓練的實施
1)講解
2)經驗
3)練習
4)發表意見
5)尊重
3.訓練結果的評價
1)團隊成員對自我改善的結果作自我評價
2)對團隊成員的改善情況評分
3)和團隊成員面談
4)記錄評價結果
5)存檔
6)建立團隊成員在職訓練
檔案卡
案例分析:高翔7月份的在職訓練計劃
(五)讓團隊成員有方向、有動力去做--目標管理
1.什么是目標
2.制定目標的SMART原則
3.團隊目標的制定方式
4.團隊目標對話五步驟
5.目標管理體系的建立
6.平衡積分卡與關鍵業績指標在團隊目標管理中的應用
7.設計年度目標的程序
8.月度工作目標應包含的內容
案例分析:高翔的6月份工作目標
(六)用團隊文化影響團隊成員自覺行為
1.什么是團隊文化
2.什么是團隊精神
3.團隊精神包含內容
4.高團隊精神的表現
視頻:電視劇《亮劍》獨立團精神的分析
5.構建適合自己特點的執行文化
案例分析:華為的執行力文化
(七)通過團隊的集體參與意識提升執行力
1.團隊集體參與決策的角色認知
1)角色測試:認知自我的角色類型
2)不同團隊角色類型及分析
a.實干者角色描述
b.協調者角色描述
c.推進者角色描述
d.
創新者角色描述
e.信息者角色描述
f.監督者角色描述
g.凝聚者角色描述
h.完美者角色描述
案例:《西游記》團隊角色的分析
3)團隊角色的啟示
2.團隊的集體決策
1)團體決策的好處
2)團隊與個人決策的比較
3)團隊決策的方法
游戲:月球求生記
(八)通過團隊良好的溝通氛圍提升執行力
1.團隊的工作信息傳遞
1)信息傳遞所包含的要素
2)溝通中信息傳達應包含的內容
3)正確的信息傳遞和溝通的過程
4)常見溝通中的障礙
分組討論:本團隊溝通現狀分析及解決方案
游戲:指令傳達
2.團隊的人際關系處理
1)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
2)人際交往的態度
3)處理人際關系的原則
4)喬哈里窗口
5)喬哈里窗口給我們的啟示
6)人際矛盾的處理方式
案例分析:陳經理該怎么辦?
課程回顧與分享:學員的心得體會;學員的案例分享;老師的課程回顧與
現場答疑
三、問卷(反應層面評估):
1.培訓項目結束時,立即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來收集受訓人員對于培訓項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評估。包括對培訓講師、培訓科目、設施、方法、收獲、特別是培訓內容的看法。這個評估可以作為改進培訓內容、培訓方式、教學進度等方面的建議或綜合評估的參考。
2.依據授課內容,對學員聽課后的感知情況,進行課程后評價并統計結果。將評價數據與培訓前調研數據做比對,以此來確定學員在培訓前、后,對知識掌握的提高程度。通過培訓前后的數據對比,將培訓效果的基本價值直觀體現出來,避免培訓后看不到效果的尷尬,讓企業
領導看到實實在在的培訓效果,有利于培訓主管開展工作。
3.問卷結果由合作機構或者終端企業匯總,并提供給培訓講師一份匯總版評估表。
備注:問卷部分根據合作機構及終端企業的需求選擇,可用機構或企業的評估問卷。
四、考試(學習層面評估):
1.培訓課程結束后,采用書面考試和課后作業的方式,考查學員對課程內容的實際掌握情況。考試環節的設計,可幫助學員對培訓內容整體回顧、總結、消化,并與自己實際工作對接。
2.考卷結果由合作機構或者終端企業匯總,并提供給培訓講師一份匯總版。
3.作業部分是培訓現場的延伸,引導學員通過所學知識結合工作實際,對作業題進行深入分析、思考,對作業題中出現的場景,找出更優的解決方案,提高參訓者由知到行的轉化能力。
備注:考卷及作業部分由
培訓師根據課程內容針對性設計。
五、跟蹤(行為層面評估):
1.培訓項目結束后三個月,為行為改善期。講師針對本次授課內容,提出行為層面的改善點,學員對照需改善點的差距,提出改善措施,并由企業跟進檢查改善情況。由受訓人員的上級、同事、下屬或者
客戶觀察他們的行為在培訓前后是否發生變化,是否在工作中運用了培訓中學到的知識,確保學員工作技能的提高。這個層次的評估通常需要借助《行為改善措施表》,來記錄學員培訓后在實際工作中的行為變化。
2.行為層面的評估是考查培訓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標,也需要企業投入較多的精力。
備注:《行為改善措施表》由培訓師根據課程內容和企業對學員的要求針對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