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班組長基本上是做出來的,技能嫻熟,吃苦耐勞,一個人做事絕對沒問題,可是要他帶領一群人做事就有點力不從心了……”技術專才走上管理崗位存在轉型問題,技能能手上任班組長也同樣要進行角色轉換。
班組之于企業,如同肌體上的細胞,既是最細小、最微觀的組織,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元。她不僅影響企業整體色素質,還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生命。海爾總裁張瑞敏人為,企業不是看外表大門大,關鍵是看她的細胞有沒有活力。任何有作為、有遠見的企業家,無不把加強班組建設、夯實基礎管理作為打造百年企業、創建和諧組織的關鍵環節與最終落腳點。班組組織建設、一線人才培養、班組績效考核、班組技能管理、直接者薪酬設計、部門風氣培養——班組建設是企業基礎管理的重要內容,從長計議,將直接影響企業的基礎競爭力。
培訓講師:張愛民
培訓目的:
1、提高班組長在團隊、質量、成本、設備、目標、安全、生產等七個方面實戰性,加強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
2、正確認識自身角色,全面履行管理職責
3、 全面掌握日常管理的內容和要點
4、學習基礎工作方法,加強自我培養
5、掌握有效溝通的要點,高效率地召開早會
6、學會換位思考、善解人意,提高處理班組人際關系的能力
7、加強部下培養,鞏固團隊建設
8、建立目標管理意識,在日常改善中提升團隊業績
9、強化自我培養意識,逐步實現由經驗技能型向管理型轉變
互動形式:案例研討、角色扮演、專題討論、針對性課堂咨詢
培訓對象:現任班組長及后備人員、車間主任、相關主管
系列課程內容與時間:
一、班組長基礎知識和管理技能――2天
(一)、班組長地位、作用和“五力”(角色力、執行力、責任力、方法力、忠誠力。)
(二)、班組長的職責定位
1、崗位職責與任職資格;
2、班組長的能力模型;
3、班組長職業發展。
(三)、班組一日管理
1、班組長一日管理全貌;
2、現場巡查與問題發現;
3、工作與分工與配合。
(四)、高效率早會
1、班前會的目的和意義;
2、召開高效率的班前會。
(五)、班組人員管理
1、定崗定員;
2、人員把握;
3、補員管理與員工輪崗;
4、班組帶兵:權力和影響力;班組長個性和員工個性;員工發展的階段性;警惕“隱形”員工——企業的無形殺手;
★班組的工作藝術案例:
1、“做買賣”知共贏;
2、“彈鋼琴”知統籌;
3、活用“班組文化”;
4、“問題”的發現與解決;
5、執行制度中的“剛”與“柔”
(六)、班組業績管理
1、班組目標管理;
2、班組業績改善;
3、班組業績管理;
4、合理化建議活動。
(七)、有效溝通之道
1、對自己溝通能力的三個測試;
2、溝通概述;溝通的基本技能;
3、傾聽的技巧;
4、溝通中的語言技巧;
5、善用肢體語言;
6、組織內部溝通;
7、成熟溝通的十大法則。
8、有效的班組溝通
(1)溝通對班組管理的意義、作用;
(2)溝通與班組業績;
(3)班組溝通的目的;
(4)溝通的三大環節;
(5)溝通三要素;
(6)溝通的手段;
(7)班組溝通要點;
(8)跨級別溝通;
(9)跨部門溝通;
★學會交流溝通實務案例:
1、學會交流溝通;學會如此講話;
2、學會和上級相處;
3、學會和各種員工溝通;
4、同級之間扯皮的根在哪。
(八)、班組人際關系
1、人際溝通的四大黃金原則;新時期的人際環境;
2、“三五”心態贏得很好人際關系;
3、敵人萬歲;
4、生氣有理;
5、接受多重命令的處理技巧;
6、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
(九)、部下教導與培訓
1、管理者的產品;
2、育人之心;
3、部下培養的四種途徑;
4、業務教導的四種步驟;
5、糾正不良行為的四個步驟;
6、鞏固業績的四個步驟;
7、業績面談的要點;
8、部下教導的時機與方式;
9、班組培訓。
★工作布置與督導案例:
1、學會合理布置任務;
2、任務布置后的指導很重要;
3、教你幾種督導模式;
4、不要將“督導”變成“代辦”。
★班組長崗位培訓案例:
如何培訓新員工;
如何培訓在職員工。
(十)、班組團隊建設與風氣培養
1、構建團隊精神;
2、創業績、帶隊伍、播文化;
3、加強團隊溝通;
4、化解團隊沖突;
5、巧用非正式組織。
★營造無敵團隊案例:
1、體味團隊;
2、你是一名優秀的團隊領導嗎;
3、建立起你和班組成員間的信任;
4、如何與團隊中的這些人相處;
5、帶領你的團隊面對變革。
(十一)、有效激勵
1、激勵機制;
2、激勵的原則;
3、激勵理論;
4、有效激勵方式;
5、針對不同類型的員工的激勵;
6、領導人要先建立一套正確的激勵理念;
★學會活用員工激勵案例:
1、表揚人的技巧;
2、批評人的技巧;
3、發獎金的學問;
4、“激勵菜單”由你點。
二、一線管理者現場管理――2至3天
(一)、基本質量管理
1、質量管理基礎;
2、質量方面的信息收集和有效利用;
3、卓越的現場質量管理方案;
4、現場現物的有效實踐;
5、質量預防系統的建立和實施;
6、穩定高質量的流程管理。
7、常用工具:分層法;調查表;排列圖;因果圖;直方圖;散布圖;控制圖;因果矩陣;FEMA表;流程圖。
8、8D、QC、TQM、六西格瑪質量管理精髓介紹。
(二)、標準化作業
★標準化概念、制定標準作業方法研究。
1、以點帶面—基層現場管理要點;
2、PDCA與SDCA關聯;
3、發掘問題—把問題看作成一座冰山:應用5WhyIH工具;
4、現場之機、料、法管理;
5、看板管理與拉動式生產;
6、顏色管理和目視管理;
7、方法研究之程序分析;
8、方法研究之動作分析;
9、動作經濟原則與流程經濟原則
(三)、物料管理
1、企業物料管理的職能;
2、企業物料管理的精髓;
3、常備性物料的需求計劃;
4、專用性物料需求計劃;
5、BOM 表的分析與運用;
(四)、設備管理和TPM
1、架構;
2、提倡新TPM的理由;
3、減少設備劣化,延長設備壽命;
4、設備的六大損失;
5、TPM的定義及發展原因 ;
6、新TPM全面生產保養的特征;
7、設備綜合使用效率的計算;
8、TPM、5S與QCC/QIT的連結實施法;
9、設備總檢點的意義、實施方法;
10、保修制度的基本工作內涵;
11、新TPM下的設備分級保修制度;
12、自主養護的七大步驟。
(五)、一線成本管理
1、成本的概念;
2、目標成本管理理念;
3、標準成本制度;
4、現場成本控制的內容;
5、班組長在作業區降低成本中應做的工作;
6、質量成本;
7、班組精益化管理、消除七大浪費。
(六)、生產一線安全管理
1、為什么要進行新員工安全教育;
2、安全生產基礎概念:事故等級金字塔;安全管理;始終堅持以安全責任為重;為什么會發生事故?安全的標準化;安全管理操作流程;現場管理者的責任。
3、員工安全生產職責的主要內容;
4、正確使用和佩戴勞動防護用品;
5、安全色、安全線和安全標志。
★班組安全管理案例
(七)、持續改善
1、何謂改善(KAIZEN)?
2、改善意識六條;
3、何謂問題?
4、改善的八條基本精神;
5、改善八忌;
6、維持與改善;
7、改善的正確理解;
8、改善三水準;
9、改善四要素;
10、改善的基本思路;
11、改善中的PDCA;
12、持續改進組織結構;
13、持續改進的執行;
14、持續改進程序的4個基石;
15、每季度持續改進循環的10個步驟。
(八)、現場5S管理
1、5S 基本概念;
2、5S的八大作用;
3、推行5S的目的;
4、5S 與各管理系統的關系;
5、開展“5S”活動程序;
6、5S 執行技巧;
7、5S推行工具:紅牌作戰、標志牌作戰、定點攝影、尋寶活動、3U-MEMO法、定置管理;
8、5S改善提案活動;
9、5S檢查表的應用;
10、5S評比與考核;
11、5S標準化的建立;
12、5S管理體系。
(九)、目視化管理
★目視管理的定義、目視管理的目的;
1、目視管理的出發點;
2、從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轉變;
3、目視管理的十大目的;
4、目視管理的四大要素;
5、目視管理的實質;
6、利用目視管理使標準一目了然;
7、利用目視管理使操作簡單方便;
8、利用目視管理減少出錯機會;
9、利用目視管理展示過程變化;
10、利用目視管理促進業績競爭和激勵;
11、目視管理在九大管理領域的運用要點;
12、實施目視管理的典范做法;
13、企業各級看板管理;
14、目視管理的水準;
15、目視化展示與目視化控制;
16、目視管理檢查表的使用。
三、生產問題的分析與解決――2天
(一)、目標管理與持續改善(一個企業就是一個目標管理體系):
1、現代企業干部的經營觀念與資源觀念;
2、目標管理與PDCA/DMAIC循環;
3、目標管理的實質是持續改善;
4、目標管理的三步循環法;
5、目標設定的C-SMART原則;
6、目標設定的四大方法;
7、過程管理中常見的兩類課題;
8、正確面對問題的五種基本心態;
9、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四個維度;
10、職業化:軟性創業的必由之路。
(二)、問題意識和問題眼光(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1、七大正確的問題意識;
2、培養職業化的問題眼光;
3、宏觀問題和微觀問題;
4、利用五官直覺發現問題;
5、利用比對測量發現問題;
6、利用專業眼光發現問題;
7、利用推移管理發現問題;
8、利用行業規律發現問題;
9、利用專業知識發現問題。
(三)、問題解決8D法(建立與目標對比的體制,實現動態管理):
1、步驟一:組建內部團隊;
2、步驟二:描述問題并設定目標;
3、步驟三:不良處置;
4、步驟四:原因分析;
5、步驟五:糾正措施;
6、步驟六:效果驗證;
7、步驟七:預防措施;
8、步驟八:總結激勵。
(四)、資源運用與阻力突破(軟性技巧是業績提升的必備能力):
1、部門業績三角形;
2、跨部門工作的三種必備的權威;
3、高效率工作的七個杠桿;
4、兩種高效率工作模型;
5、過程設計;
6、過程表演;
7、過程報告會。
四、TWI――一線督導者培訓――2天
(一)、TWI概論
1、什么是 TWI
2、制造業領袖對TWI的評價
3、TWI產生的背景與發展
4、TWI培訓的重要性與內容
5、TWI的四大特征
(二)、認識督導
(三)、工作知識和職責
(二)工作改善
1、改善基礎知識
2、問題
3、工作改善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工作分解
第二階段--就每一個細目作核驗
第三階段――展開新方法
第四階段--實施新方法
4、改善方法研究
5、解決問題的工具與方法簡介
(三)工作關系
1、認識企業中工作關系
2、了解你自己
3、了解你的上級
4、了解你的員工
5、改善人際關系的基本要訣
6、工作關系問題的處理(四階段法)
第一階段――確定目的
第二階段――工作關系處理的“四個階段”
第三階段――檢討目的是否達成
第四階段――從工作關系來看督導要訣
(四)工作教導
1、教導概述
(1)什么是教導
(2)教導的重要性
(3)教導的益處
(4)作為“優秀教導員”的條件
2、工作的教導方法
(1)教導準備四階段
第一階段――制作訓練預定表
第二階段――制作工作分解表
第三階段――準備需要的東西
第四階段――整理工作場所
(2)工作教導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學習準備
第二階段――傳授工作
第三階段――試做
第四階段――考核成績
(3)、三種特殊的教導方法
(4)、不同類型下屬的教導方法
(5)、教導方法的反省
五、精細化管理――2至3天
(一)、精細化管理基本概念:
1、精細化管理的意義、目的和作用;
2、精細化管理的推行和組織保證;
3、在目前形勢下,精細化管理的迫切性。
(二)、泰勒與戴明--精細化管理的鼻祖
1、去掉所有錯誤的、緩慢的、無用的動作;
2、不能只對員工喊口號、下指標來提高質量。
(三)、精細化的根本精神--杜絕浪費
1、為了降低浪費,消除一切浪費情形;
2、排隊任何材料,人力、時間、能量、空間、程序、搬運的浪費;
3、排除生產現場的各種不正常與不必要的工作。
(四)、推崇目視化管理--使一切一目了然:
1、讓問題無處隱藏;
2、使流程、設備、存貨、信息等能夠被快速檢視。
(五)、培養員工成為多技能--任何場合能生產合格產品
1、充分利用“活人和活空間”;
2、使生產柔性化, 不浪費任何資源。
(六)、現地現物精神--管理人員有一手的細節:
1、親臨現場察看以徹底了解情況;
2、追溯源頭,親自觀察,然后驗證。
(七)、標準作業徹底化--使一切工作的執行細節化:
1、用最少的勞動力進行生產;
2、使充分授權變為可能;
3、領導的標準化作業。
(八)、建立無間斷的操作流程--使問題經細節浮現:
1、暫停流程,以建立品質第一的思想;
2、內建品質是原則,不是技術。
(九)、強調及時生產--生產安排的節省細節
1、在需要的時間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
2、使庫存最小化。
(十)、沙盤練習:
1、水杯試驗--如何用最小的資源生產最多的產品;
2、小組競賽和經驗總結。
(十一)、使組織準備好發展優秀員工--長期發展易漏細節:
1、基業常青的基礎是文化,文化的基礎是人;
2、教練式的訓練,NBA的啟示;
3、被忽略的一線員工的能力;
4、創造力的浪費--第八種類浪費。
(十二)、精細化財務管理的核心重點--贏利的細節
1、記帳核算型向經營管理型轉變;
2、事后靜態核算向全過程、全方位的動態控制轉變;
3、支配型向服務型轉變;
4、案例研究:從反光鏡的圖像決定開車的方向。
(十三)、數據和事實驅動的問題解決方法--大膽假設,細心求證:
1、數據驅動文化的養成;
2、數據中涵蓋了一切細節;
3、魔鬼在細節中,魔鬼也在數據中;
4、案例研究:問5次為什么,你能找到一切細節。
(十四)、精細化管理的八大方法--手段簡介:
1、細化--大功成于精細;
2、量化--沒有量化就沒有細化;
3、流程化--高效來自流程改造;
4、標準化--有標準化才能執行到位;
5、協同化--銜接配合,是提高系統效能的前提;
6、經濟化--節約成本要利潤、財務與成本;
7、實證化--精細化管理, 要務實求真、數據化、信息技術、市場分析;
8、精益化--優勢源于求精。
(十五)、小組練習:如何建立精細化管理的機制:
1、如何利用SWOT分析探討可能存在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
2、討論如何加強優勢,克服劣勢,利用機會和對付威脅;
3、創建一個細節的管理范例。
(十六)、精細化管理的再認識--精細化的要素:
1、精細化的操作:企業活動中的每個行為都正規化、規范化和標準化;
2、精細化的控制:企業業務的運作要有一流程,要有計劃、審核、執行和回顧的過程;
3、精細化的核算:通過核算去發現經營管理中的漏洞;
4、精細化的分析:將經營中的問題從多個角度去展現和從多個層次去跟蹤;
5、精細化的規劃:制定的中遠期目標,這個目標包括了企業的服務規模、業態、文化、管理模式和利潤、權益等。
(十七)、精細化管理的導入:
1、兩個任務:執行力、配合;
2、三大原則:實效、簡單、可操作;
3、五項注意:權力集中、責任個化化、連坐、干部決定性、以事為本。
(十八)、精細化管理的配套措施:
1、讓人不能粗放--精細化的方法、制度;
2、讓人不想粗放--薪酬績效;
3、讓人不敢粗放--重罰;
4、讓人覺得不該粗放--精神教育、文化氛圍。
(十九)、精細化案例介紹和總結問答:
案例1:成本節約的精細化操作方法; 案例
2:通過對流程的分析,提高效率和少人化。
總結和答疑。
六、QC實務――2天
(一)、QCC概論:
1、QC小組活動的基本思想;
2、QC小組活動的歷史、概況;
3、QC小組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4、QC小組的類型;
5、改進型與創新型小組的區別;
6、管理型與現場型小組的區別;
7、QCC與ISO、6σ、零缺陷區別與聯系;
8、QCC在中國的發展。
(二)、QCC活動推進:
1、構建有效的QCC推進組織;
2、合理組建QC小組;
3、課題選擇與企業經營目標的結合;
4、QC小組長培訓;
5、QCC的整體推進流程;
6、QC課題的全面過程管理;
7、QCC成果發表大會的策劃和組織;
8、QCC成果評審的方法和要點;
9、QCC成果的固化和最大化;
10、QCC經驗的總結和推廣;
11、QCC活動的外部交流;
12、省優和國優評比的組織和實施;
13、QCC推進的常見阻力及對策。
(三)、QCC課題改善方法:
1、小組成員選擇;
2、組長選定與注冊;
3、課題選定;
4、現狀把握;
5、目標確定與論證;
6、系統原因分析;
7、要因確定;
8、對策制定與實施;
9、效果檢查;
10、有效對策標準化;
11、預防措施;
12、成果總結;
13、QCC成果報告的準備、編寫和發表準備;
14、QCC成果發表要點;
15、QCC課題改善各階段常見問題及對策。
(四)、QC七工具:
1、分層法;2、調查表;3、排列圖;4、因果圖;5、直方圖;6、散布圖;7、控制圖。
(五)、新QC七工具:1、親和圖;2、相關圖;3、系統圖;4、矩陣圖;5、箭條圖;6、PDPC表;7、矩陣數據解析法。
(六)、基礎改善手法:
1、現場改善防呆法;2、標準化作業;3、定置定位;4、現場目視管理。
【報名咨詢】
聯系電話:010-62258232 62278113 13718601312 18610339408
聯 系 人:李先生 陳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