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時間:1-2天,每天6課時
培訓講師:劉光耀培訓大綱:
第一部分 公司治理的概念1. 公司治理的定義
廣義
狹義
2. 公司治理的結構
股東結構
董監高
3. 公司治理的功能
制衡與協調功能
激勵功能
約束功能
4. 公司治理的模式及特點
外部控制型治理模式
內部控制型治理模式
家族控制型治理模式
5. 公司治理模式演化的趨勢
趨同論
非趨同論
美英治理模式的變化趨勢
日德治理模式的變化趨勢
家族治理模式的演化趨勢
6. 我國的公司治理的現狀
國家股在上市公司“一股獨大”
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
缺乏對經營者的有效監督
激勵機制差強人意
股權分置導致流通股股東的利益未受到保護
如何解決大股東占用問題和對外擔保問題
進一步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強化董事責任
加強并購重組的監管力度和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優化的路徑
規范上市公司與大股東的關系,如何避免國有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人事任免到重大決策的“越位”干預
改革上市公司的激勵機制及股權激勵模式
第二部分 公司治理風險及防范
1. 定義
公司治理制度設計不合理
運行機制不健全
有一定的潛伏期
2. 公司治理風險&管理風險
公司治理風險更多與制度設計有關
管理風險
3. 公司治理風險表現形式
股東之間的風險
股東大會、董事會及監事會治理風險
經理層治理風險
4. 公司治理風險成因分析
股權結構不合理
治理結構不合理
外部環境的影響
5. 公司治理風險的防范對策
優化股權結構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建立對經理層的長期激勵制度
完善資本市場,真正發揮股東功能
積極培育和發展經理人市場
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執法的力度
加強中介機構的監管力度,強化信息披露制度
完善債權人治理
第三部分 集團公司治理結構的設計及運作1. 母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的構建
2. 如何有效發揮集團董事會的決策會議功能?
3. 如何發揮集團董事會戰略質詢功能?
4. 子公司治理結構如何運作
第四部分 混合所有制企業公司治理如何發揮作用1. 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構成
2. 混合所有制企業核心問題
3. 混合所有制企業公司治理的設計
4. 混合所有制企業公司治理的方向
第五部分 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解讀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
總體要求
規范主體權責
2. 《企業國有資產法》
法律適用范圍較為廣泛
確立了“國家出資企業”的稱謂和權利義務
比較全面的建立了出資人制度
確立了對國有資產出資人權益重大問題的法律規制
確立了對國家出資企業管理者的選拔與考核制度
建立了國有資本經營
預算制度
第六部分 中國公司的董事會改造1. 公司治理結構的實質
2. “ 公司治理” 同“ 公司管理” 不同
3. 公司治理的關鍵
4. 監事會制度與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之間的治理關系
5. 股東需要什么類型的監事會
6. 從“核心論”到“重點論”:如何選擇有效的方法
“財務監督”?“業務監督”?
“合法性監督”?“妥當性監督”?
“事后監督”?“過程監督”?
7. 如何堅持股東(出資人)監督的合法性、獨立性和有效性原則?
8. 有效監督的第一因素是信息:如何保證監事會履責的知情權?
9. 如何檢查公司資產的運行狀態和評價資產運行的質量?
10. 什么是出資人關注的重要事項?
11. 如何監督檢查董事、經理、高級管理人員履行職責的行為?
12. 建立動態靈敏的動態監督機制:市場化改革對監事會的新要求
13. 監事會成員(
團隊)履職必須的知識結構和素質模型
第七部分 黨委與公司治理1. 黨委在國有企業中的重要做用
2. 黨的領導作用在現代公司治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