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講師】葛軍(>>點擊查看講師詳細介紹) 【課程收益】1.通過培訓使員工的思想觀念發生轉變,認識到職業素質不僅是對公司有利,對自身的發展同樣重要,從而發自內心的去改變自己,自覺地提高職業素養。
2.讓員工接受“做崗位主人,為自己打工”的理念,將自己的個人成長融入到企業的發展之中,繼而提高工作的積極性。
【課程特色】1.實戰性--系統化的課程結構,實戰的課程內容,講述的是老師曾經做過的工作。
2.落地性--結合柯式四級評估,幫企業最大限度做到課程內容落地于員工工作中。
3.實操性--打破傳統的培訓模式,以咨詢式培訓為主導,有利于學員培訓后轉化。
4.參與性--以示范指導、模擬訓練、案例分析為主要授課方式,提高學員的參與能力。
5.方案性--提供的是一個系統又完善的培訓方案,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培訓課程。
6.效果性--培訓效果即是培訓前后變化,培訓方案可將培訓效果一目了然呈現出來。
【課程對象】
企業內部各層級員工
【課程時長】2天,12小時
【課程安排】一、調研(了解層面評估):
1.培訓前,通過電話、郵件、問卷等形式(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是否與授課老師直接
溝通),對企業概況及學員需求,做一個深入調研,以確保課程內容符合企業實際情況,更具針對性。
2.依據確定的授課內容,調研學員聽課前對培訓內容的認知程度(了解層面評估表),以確保老師了解學員狀態,把控好課程的深度,并為后續效果評估做基礎資料。
備注:調研部分根據合作機構及終端企業的需求而選擇,另外需提前協商老師檔期。
二、授課(以咨詢的視角講授):
破冰:1.分組:
1)為保證效果、增加授課的趣味性、互動性、參與性,采用
團隊競賽的培訓方式。
2)進行團隊分組,確定每組的隊長、隊名、口號。
3)宣布課程進行中的團隊比賽規則。
2.
現場思考:
1)通過本次培訓,您最想解決的問題是?
2)綜合小組成員的問題,按順序寫在大白紙上。
(一)管理理念與基本認知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本質是什么?
2.管理的目標與職能
3.是管人還是理事
4.
領導與管理的區別
(二)管理者必備的核心管理技能要求
1.自我管理篇(角色認知、高效溝通、時間管理、有效授權)
2.員工管理篇(目標與計劃管理、員工激勵)
3.部門管理篇(團隊建設、
績效管理)
(三)自我管理之角色認知
1.
中層管理者職位特點分析
2.中層管理者業務角色和管理角色的轉換
3.作為下級的你---執行者、輔佐者
4.作為上級的你---管理者、領導者
5.作為同級的你---合作者
1)同事是我的內部
客戶2)常見誤區
3)如何讓“內部客戶”滿意
(四)自我管理之高效溝通
思考:為什么溝而不通
1.溝通基本技巧
1)溝通所包含的要素
2)選擇溝通渠道的要領
3)溝通反饋的技巧
4)傾聽的重要性及傾聽技巧
案例分析:劉經理該怎么辦?
2.與上級溝通技巧
1)如何接受工作任務
2)向領導匯報工作的技巧
3.與下級溝通技巧
1)正確傳達工作任務
2)贊揚部下的技巧
3)批評部下的技巧
4.與部門溝通技巧
1)平級溝通的合理方式
2)評級溝通的要點
案例分析:李明的困惑
分組討論:
根據所學內容,結合工作實際分析在日常工作中溝通困難的主要問題在哪里?并提出改進措施。
(五) 自我管理篇之時間管理
1.時間管理的誤區
2.時間的利用分析
案例分析:海爾公司OEC管理
這個案例在時間管理方面說明了什么問題?
3.時間管理的4D原則
1)事情丟掉不管或刪減它---是否有必要做(按照工作是否重要程度確定)
2)事情往后推---為什么是現在(按照工作的緊迫程度確定)
3)工作授權---為什么是我要做(按照工作是否必須自己做確定)
4)親自做(最后確定必須自己要做的工作)
4.工作任務的時間安排步驟
案例分析:
項目經理的一天
5.養成好習慣---制定計劃并實施
(六)自我管理之有效授權
1.授權的誤區
改善措施:不能有效授權原因及改善措施
2.授權的步驟和技巧
分組討論:分組說明哪些工作應該分擔給哪種類型的員工?
案例分析:喬的問題
3.適度授權
4.防止逆向授權
(七)員工管理之目標與計劃管理
1.目標與計劃的關系
2.目標的設定及計劃的制定
1)目標管理體系的建立
2)目標設定的思考方向
3)目標的分解
4)圍繞目標制定工作計劃
5)圍繞工作計劃制定工作措施
3.實施過程管理
4.完成情況評價
5.目標與計劃的完成情況改進
(八)員工管理之員工激勵
1.激勵的誤區
2.需求層次理論-了解我們的員工
案例分析:潘傳中為何跳槽 ?潘傳中現象分析。
3.雙因素理論在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4.目標期望理論的模式
5.強化理論-強化有效的行為
6.具體激勵措施
問 題:以上激勵措施有哪些是中層管理者可以運用的。
(九)部門管理之團隊建設
1.團隊的內耗-為何同事不能共事?
2.感受團隊的力量-高效團隊的特征
3.團隊文化與團隊精神
4.診斷團隊的角色
5.團隊發展的不同階段
6.團隊的決策
游戲:月球求生記
7.團隊沖突的處理技巧
(十)部門管理之績效管理
1.績效管理概論
2.績效計劃
3.績效監控
1)采取有效的工作跟蹤方式
2)績效監控過程中的誤區
案例分析 :高翔的工作匯報
4.績效考評
1)如何對下級的工作業績進行考核的簡單操作方法
2)如何對下級的工作表現進行考核的操作方法
3)如何對下級的工作能力進行評估的簡單工作方法
案例分析 :
主管的績效考評
5.績效改進
案例分析 :高翔6月份工作完成情況的績效溝通
a工作完成情況評價表
b工作改進表
6.績效面談技巧
7.績效輔導技巧
分組討論:根據所學內容,結合工作實際分析績效管理中的難點,并提出解決措施。
課程回顧與分享:學員的心得體會;學員的案例分享;老師的課程回顧與現場答疑
三、問卷(反應層面評估):
1.培訓項目結束時,立即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來收集受訓人員對于培訓項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評估。包括對培訓講師、培訓科目、設施、方法、收獲、特別是培訓內容的看法。這個評估可以作為改進培訓內容、培訓方式、教學進度等方面的建議或綜合評估的參考。
2.依據授課內容,對學員聽課后的感知情況,進行課程后評價并統計結果。將評價數據與培訓前調研數據做比對,以此來確定學員在培訓前、后,對知識掌握的提高程度。通過培訓前后的數據對比,將培訓效果的基本價值直觀體現出來,避免培訓后看不到效果的尷尬,讓企業領導看到實實在在的培訓效果,有利于培訓主管開展工作。
3.問卷結果由合作機構或者終端企業匯總,并提供給培訓講師一份匯總版評估表。
備注:問卷部分根據合作機構及終端企業的需求選擇,可用機構或企業的評估問卷。
四、考試(學習層面評估):
1.培訓課程結束后,采用書面考試和課后作業的方式,考查學員對課程內容的實際掌握情況?荚嚟h節的設計,可幫助學員對培訓內容整體回顧、總結、消化,并與自己實際工作對接。
2.考卷結果由合作機構或者終端企業匯總,并提供給培訓講師一份匯總版。
3.作業部分是培訓現場的延伸,引導學員通過所學知識結合工作實際,對作業題進行深入分析、思考,對作業題中出現的場景,找出更優的解決方案,提高參訓者由知到行的轉化能力。
備注:考卷及作業部分由
培訓師根據課程內容針對性設計。
五、跟蹤(行為層面評估):
1.培訓項目結束后三個月,為行為改善期。講師針對本次授課內容,提出行為層面的改善點,學員對照需改善點的差距,提出改善措施,并由企業跟進檢查改善情況。由受訓人員的上級、同事、下屬或者客戶觀察他們的行為在培訓前后是否發生變化,是否在工作中運用了培訓中學到的知識,確保學員工作技能的提高。這個層次的評估通常需要借助《行為改善措施表》,來記錄學員培訓后在實際工作中的行為變化。
2.行為層面的評估是考查培訓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標,也需要企業投入較多的精力。
備注:《行為改善措施表》由培訓師根據課程內容和企業對學員的要求針對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