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意義】
數據統計顯示,在中國大陸地區,88.8%的企業實施了培訓效果一級(反應)評估,68.2%的企業實施了二級評估(學習),只有32.3%的企業做三級評估(行為改變),11.5%的企業開展了四級評估(業務)。培訓效果評估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培訓評估投入不足;培訓評估不夠全面;培訓評估方法單一;培訓評估缺乏系統管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掌握培訓效果評估方法論的專業人士,這是目前困擾企業的瓶頸,也是本門課程的價值所在。
為了更好的進行企業培訓效果評估,取得培訓主管領導、培訓學員等相關人員的滿意,體現培訓工作的價值,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員將掌握如何進行高效的培訓效果評估,以達到預期的培訓目標。
【培訓對象】
大型企業人力資源部培訓負責人、培訓中心負責人;
中型企業主管領導、人力資源部經理等;企業大學教務部門負責人;
有3-5年企業培訓經歷的HR人員和對本領域感興趣的專業人士
【培訓時間】12學時,6學時/天
【培訓目標】
一級評估:反應目標。參加本次課程后,學員應該對下列目標給予較高評分:
課程材料的有用性
課程內容與他們工作的相關性
課程內容對當前工作的重要性
課程中與衡量、評估和投資回報率相關的信息量
將課程內容投入實際應用的意愿性
向其它類似崗位人員推薦課程的主動性
二級評估:學習目標。參加本次課程后,學員應該能夠:
確定是否需要加強衡量、評估和投資回報率分析
根據全流程評估框架對結果進行分類
確定并描述測驗類型
至少能描述出六種收集數據的方法
確定并分析無形衡量標準
向各利益相關者溝通結果
三級評估:行為改變。回到工作之后,學員應該:
為加強企業內部的評估而構建可信的業務案例
針對具體課程制定評估計劃
根據衡量和評估要求,更新內容政策/實踐
選擇恰當的數據收集方法
對數據收集和數據整合進行統一管理
分析和解讀數據
通過令人信服的方式展示評估數據
四級評估:業務目標。如果完全實施課程內容,應該能夠得到如下結果:
提高培訓課程的效果和效率
擴大那些成功課程的實施范圍
重新設計或停止實施沒有實際效果的課程
與客戶和管理層建立有成效的關系
做出更明智的學習投資決策
增加學習和發展職能部門的影響力
增加學習和發展部門對組織的貢獻,贏得更多尊重
【課程大綱】
1 前言
1.1 課程目標
1.2 支持工具
1.3 團隊建設
1.4 典型問題
課堂評測:
業務敏感度和培訓敏銳度
2 培訓需求分析
2.1 培訓目標
2.2 評估理論
柯氏四級模型、投資回報率模型和全流程評估模型
2.3 需求分析流程
需求分析計劃、需求分析準備、確定績效差距、分析決策、制定時間表
2.4 李克特量表
量表優缺點 問題順序 提高回收率的方法
2.5 調查問卷舉例
案例討論 應用李克特量表對小組培訓項目設計調查問卷
3 培訓學員評估
3.1 素質模型的定義、流程
3.2 行為事件訪談法(BEI)定義、流程及STAR工具應用技巧
3.3 案例研究:培訓經理素質模型
通用素質與專業素質、建立素質題庫、培訓經理模型
課堂體驗:運用評估寶針對學員進行素質測評
案例討論:對小組培訓項目的學員建立素質模型及題庫
4 培訓師資評估
4.1 內部師資管理
學習效果模型內部師資管理案例(選拔、培養、激勵、淘汰)
4.2 外部師資管理
外部師資分類外部師資來源
4.3 師資匹配流程
篩選簡歷觀看視頻試聽試講師資機構
4.4 外部師資評估
師資評估表單及注意事項
案例討論:請舉例說明培訓過程中遇到的奇葩老師
4.5 教務工作準備
培訓桌椅布置培訓設備準備教學教具準備教室設備布置
4.6 開班準備
學員分組技巧開班典禮注意事項結業匯報與考評
5 培訓一級評估
5.1 模塊目標
5.2 制定評估計劃
5.3 評估指導原則
課堂練習:培訓評估的12項原則
5.4 學習價值鏈
案例討論:學習價值鏈的應用
5.5 一級評估數據收集
評估內容 問卷分類
5.6 高、中、低級問卷設計
5.7 迷惑性反饋循環
案例討論:一級評估結果數據分析與應用
6 培訓二級評估
6.1 模塊目標
6.2 項目選取標準
6.3 二級評估問題:有效性可靠性
6.4 數據收集方法
客觀性測驗步驟、原則、數量
案例討論:某學院考試試卷的失敗案例
6.5 績效測驗
案例討論:制定本小組選定項目的二級評估方案
7培訓三級評估
7.1 模塊目標
7.2 評估目標和制定原則
7.3 數據收集方法
7.4 數據來源與時間安排
7.5 數據收集方法解讀
調查問卷訪談焦點小組現場觀察法績效合同
7.6 提高數據回收的方法
數據遷移
案例討論:制定本小組選定項目的三級評估方案
8 培訓四級評估
8.1 模塊目標
8.2 項目選擇標準
8.3 目標制定原則與分類
硬指標軟指標
8.4 數據收集方法:行動學習計劃表
8.5 數據分離技術
對照組趨勢線估測
應用練習:應用數據分離技術對選定項目進行分析
9 培訓評估報告
9.1 模塊目標
9.2 溝通原則與受眾
9.3 報告匯報方式
9.4 評估報告綱要
9.5 評估報告簡版
9.6 傳遞不利結果
9.7 報告使用策略
【報名咨詢】
聯系電話:010-62258232 62278113 13718601312 18610339408
聯 系 人:李先生 陳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