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立信多年來為數不多的幾款手機,總是不改傳統刻板的板磚型;愛立信的手機總是先推出英文機,然后再推漢化版的中文機,而其漢化版本又未充分考慮中國人的操作習慣,造成其操作界面不夠友好,中文輸入出現亂碼。
手機的應用和內容需要更大程度上的本地化。現在的手機已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通信工具,已成為可用來聽音樂、瀏覽新聞和玩游戲的娛樂用品,而娛樂內容具有極強的本地性質。
而愛立信最大的兩個對手摩托羅拉與諾基亞卻明顯地在這些方面做的更多。
舉一個小小的例子: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的網站不但為消費者提供公司的各種信息(包括公司的動態、推出的新產品情況等)媒介,還為消費者提供諸如鈴聲、音樂、游戲、照片等各種娛樂時尚的下載服務,更為俱樂部會員提供互動、個性化、及時的信息和反饋的場所。而愛立信的網站的一級目錄下除了“產品與技術、新聞發布、管理與培訓、社會活動、工作機會”外,連起碼的互動下載服務都沒有。
廣告定位模糊
不僅是手機市場,在中國現階段的各個日用品消費領域,銷售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廣告效果,而在中國現實的廣告效果主要決定于廣告定位和廣告頻率。
當手機剛在大陸流行時,國人眼中的手機價格不菲,披著一層高科技的高貴而神秘的面紗,理所當然地被看作身份與地位的象征,是成功人士的標志。這時的手機廣告大多定位于科技、成功、溝通等方面的訴求。
愛立信在大中華地區投放規模最大的手機廣告是由當時人氣極旺的國際影星鞏俐擔綱演繹的,故事發生在橋底下:
男主角在約會地等女朋友,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經過一晚上之后,女主角在酒店打個電話給他的男朋友說:你還在呀?這個故事實際上是來自于中國古代傳說“尾生抱柱”,說有個叫尾生的古人跟朋友約會,說晚上在西大橋底下見。結果后來發了大水,他還抱著柱子在那里死等,結果被淹死了。
這則廣告拍得極富中國文化底蘊,意境深遠,宣揚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信義、守諾言的美德,但陽春白雪得卻讓很多人看不懂。
其后,愛立信以企業形象系列電視廣告片“代溝篇”、“父子篇”、“礦工篇”,標榜“溝通就是理解”、“溝通就是關懷”、“溝通就是愛”,試圖通過人性化的廣告訴求打動消費者。然而這一系列廣告卻埋沒了廣告的產品信息。例如愛立信的“父子篇”廣告,講述物質生活充裕后兩代人之間情感的疏離商場中忙碌的兒子只是為父親買各種電器,而忽略陪他吃一頓晚飯。消費者也許能為廣告樸素而深刻的情感內涵動容,卻看不出與愛立信手機有何關系。
隨著手機市場格局的急劇變化,愛立信改變了廣告策略,將廣告的核心定位于:一切盡在掌握。愛立信希望通過劉德華為主角的系列廣告,傳達愛立信不斷開發研究新科技,充分展現愛立信在通信領域的成就,借以表達科技時代成功人士在事業和生活方面的不斷追求。然而此時,追趕潮流的年輕人已逐步取代商務人士成為手機消費的主導消費群體,而愛立信的廣告策略沒有因時而變,及時為愛立信品牌添加時尚、個性的因素。
2000年是愛立信全面走下坡路的一年,迫于財務壓力,愛立信的廣告投入驟然減少,力度明顯減退,投放區域更是全線收縮,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消費者、經銷商、社會團體對愛立信的信心降低。三星手機就是在這一階段乘虛而入,把愛立信擠出手機三甲。
高調宣布手機外包
手機市場的節節敗退給了愛立信最大的傷害。迫于財務壓力,愛立信于2001年年初宣布將除中國外的手機生產外包。愛立信對此解釋為:“手機生產外包的舉措并不意味著愛立信將要退出手機舞臺。我們只是將生產環節外包給專業的制造公司,而品牌、設計、營銷依然保留在愛立信。”而事實上,由于2000年業績大幅下滑,使愛立信認為GSM手機已經沒有多少油水,產量越多,意味著虧損越大。
愛立信前老總曾說:“我們看到在北美和歐洲市場我們受到很大的價格壓力。我們看到移動電話市場已經供過于求。電話供應量歷史上首次超過了需求量。”
愛立信手機外包這一消息,引起了各界的巨大反響,成為業界、中國老百姓和新聞界紛紛議論的話題。一個企業放棄某項產品的生產在國際市場特別是在中國的消費者市場引起如此大的反響,除了愛立信在業界的地位和影響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為它所生產的產品——手機打著的是愛立信品牌。中國消費者認識愛立信企業品牌是直接從接觸其手機開始的,在不了解愛立信公司背景的條件下,人們誤認為放棄了手機生產就意味著放棄了品牌。而實際上,愛立信最大的業務是在移動通信基站和系統設備業務上,但這與消費者沒什么直接聯系。不可辯駁的事實是,愛立信手機外包后,其手機市場占有率又迅速下滑到2%左右。
退出一個最能近距離接觸普通大眾消費者、最能打動普通大眾消費者的領域后,品牌應該如何打造,這是一個擺在愛立信面前無法回避的難題。很快,愛立信意識到這是一個嚴重的失誤,隨即做出了重新收拾手機河山的決策。然而,手機市場的競爭比以前更加激烈,有時候重新恢復一個市場要比新創一個市場還要困難。任何人都得為自己的草率付出巨大的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