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伯林: Wyse亞太區總裁胡伯林,前任甲骨文中國區董事總經理。)
Wyse以網絡為核心的計算機解決方案的全球市場的領導者,進入Wyse兩個星期,剛剛簽下了位于北京中關村的2000平米的寫字樓。無論投資者、公司高層,都給我很大的空間,我選擇Wyse更多是欣賞公司資本運作與管理層。
去年甲骨文中國高層換血中,前統管整個中國區的董事總經理胡伯林成為最早的“傷心人”,離開甲骨文的他在經歷存儲大廠Network Appliance后,成為私人企業Wyse的亞太區總裁。但無論是加盟Wyse兩周的胡伯林本人、還是其背后老板Wyse全球CEO John Kish、董事長Terry Garnett,都有著資深的甲骨文背景(見相關資料)。正如John Kish所講,將會用軟件思想管理Wyse,產品完全轉向網絡應用類似賭注之后,胡伯林的新團隊是否真正走出老東家?Wyse未來會不會是第二個視進攻為生命的甲骨文?就此,記者專訪了Wyse三位領軍人物。
記者:在去年接任Network Appliance時,胡伯林先生曾表示,相當看好網絡儲存未來的市場,現在又轉而成為新組建的Wyse管理團隊中的一員,是什么東西吸引了你?
胡伯林:Wyse是一家沒有上市的私人公司,進入Wyse兩個星期,剛剛簽下了位于北京中關村的2000平米的寫字樓。無論投資者、公司高層,都給我很大的空間,我選擇Wyse更多是欣賞公司資本運作與管理層。
記者:為什么我們在新組建的Wyse里看到比較多甲骨文背景的管理高層,是否可以理解為在新公司里融有“進攻高過一切”甲骨文公司文化,為了公司的快速成長?
John Kish:誠然,甲骨文全球發展也不過20幾年,但這種“進攻”的風格使其成長很快,由于Wyse現階段本身仍有原股東臺灣辜氏的資本,產品方面也開始面向網絡應用轉型,所以我們希望Wyse身上保有甲骨文的“進攻”性,這將有利于我們的快速融合。Wyse現在是以成功、積極的軟件文化指導的IT網絡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
Terry Garnett:準確來講,Wyse正在調整中的管理層,并不都來自甲骨文。比如我們新上任的6位全球融總裁中有來自GE、IBM、BEA等等,在Wyse中更多是體現了一種聯合的企業管理文化。
記者:胡伯林先生必須要在何時、交上怎樣的答卷,身為老板才會覺得滿意?
John Kish:每年的具體銷售額不方便透露,但中國市場Wyse非常看中,因此把亞太區的總部直接設在北京。我們給出的目標是,2010年亞太區的收入達到3億美元,占到全球的三成左右,而2004年公司的全球銷售額大約在2億美元。
記者: 據了解,Wyse這次將加大對中國市場的大力推廣,在推廣方面你們為挑選合作的廣告公司進行了很周密的考察?
J:在中國地區,我們將首要推出智能網絡系統,其針對的客戶是五星級高端酒店。因為我們針對的多為大客戶,如在金融,保險,政府等方面,我們經過嚴格考察和選擇,最終確定了上海貝恩廣告為我們在中國區和亞太區推廣的合作廣告公司。考慮到貝恩廣告一直以來在推廣方面致力于幫助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且其服務的高端對象也很符合我們的定位。通過一段時間的談判和溝通,我們最終選擇貝恩廣告,因為相信他們的實力和經驗,我們對他們還是很有信心的。
記者:據我們的了解,無論在甲骨文或是Network Appliance,胡伯林先生很強調在所在公司的領導力,John Kish過去也曾是胡伯林先生的上司,如何平衡總部與亞太區權利義務?
John Kish:胡伯林具備了Wyse新組建的亞太區業務的所有才能,在國內軟件、存儲業內有良好的聲譽。我們會強化中國做為Wyse亞太區總部所在地的研發能力,現在已經有25名工程師支持中國,未來數量會翻翻,因此在平衡方面我們希望雙方均會感到“物有所值”。
相關資料:
Wyse,成立于80年代、是為零售商提供PC簡化設備起家的硅谷納指上市公司,1990年被臺灣辜氏投資集團收購,轉為私人企業。Terry Garnett為創始人的Garnett Helfrich資金公司6個月前吸納Wyse40%的股份,進而開始了Wyse向軟件、互聯網轉型的內部換血。
Wyse董事長Terry Garnett曾做為咨詢顧問,為甲骨文的董事長Larry Ellison工作了15年。
Wyse CEO John Kish,曾做為甲骨文高級管理者,直接向Larry Ellison匯報多年,建立了甲骨文臺式機分部并創建了公司的意商務發展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