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很多大學生,經常找不到適合自己專業(yè)的工作,然后就抱怨,生不逢時,沒有伯樂;人家有多幸運,能夠選上自己喜歡的,我選不上……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它是一種心態(tài)。如果選擇逃避甚至抱怨,那么除了郁悶之外還是郁悶,根本改變不了什么。但如果你正視它,坦然面對它,甚至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處理它,結果也會朝著積極的一面轉換。
現(xiàn)在很多大學生,經常找不到適合自己專業(yè)的工作,然后就抱怨,生不逢時,沒有伯樂;人家有多幸運,能夠選上自己喜歡的,我選不上……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它是一種心態(tài)。如果選擇逃避甚至抱怨,那么除了郁悶之外還是郁悶,根本改變不了什么。但如果你正視它,坦然面對它,甚至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處理它,結果也會朝著積極的一面轉換。
我朋友的一個孩子考上了石油大學,可是他看了校園之后,不想去了。原因是那兒看上去比較荒涼,他說他的夢想在北京的清華,在上海的復旦。我很理解這個孩子,因為這個孩子本來文科非常好,可他受我的影響,想做一個企業(yè)家,也是我的原因,使他選擇了石油大學。我就勸他說,這個大學實際上是清華石油工程系的前身,在世界上也很有名氣;又勸說他可以通過考研、考博去北京,去上海。但這些話對他來說都很蒼白。最后我抓住他想做一個企業(yè)家的夢想,告訴他,只要有目標,就能抵達夢想的地方,而且很多夢想現(xiàn)在看起來被擱淺了,說一定在某一天,通過實現(xiàn)其他夢想你又會把它連帶實現(xiàn)了。再一個如果你不去了解它,你又怎么知道喜歡或者不喜歡它。
像我朋友的孩子一樣,很多人都遭遇過“拉郎配”――被安排做一項自己不熟悉也不喜歡的工作,而且因為各種原因,又不得不做,這時候怎么辦?我有一個方法:先“結婚”后“戀愛”。能先“戀愛”后“結婚”固然很好,但現(xiàn)在“結婚”了,只能也是最好的方式,就是愛上它。
在我事業(yè)的很多轉折上,我都順其自然地先“結婚”后“戀愛”,可能是因為我們這一代人的命運,更多的時候是交給了時代,能做的是在順其自然中努力地抓住社會給予的機會。
我出生在知識份子家庭,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我從小就熱愛知識,喜歡讀書。然十年文革,我的學業(yè)中斷了,我先當了臨時工,后又成了機械廠的一名銑工。但無論是臨時工還是車間工人,我都十二萬分地珍惜,也熱愛著它們。在我們那個年代,“干一行,愛一行”是最起碼的職業(yè)道德,所以干小工我特賣力,也因此練就一副好身板;當銑工我拼命地學藝:車、刨、磨、焊、鉗什么都學一招,為今后動手創(chuàng)業(yè)練就了十八般武藝。1977年冬天,中斷了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復了,國家給了我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次年春天我收到來自華東石油學院(現(xiàn)中國石油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可以說悲喜交加,高興的是我考上了大學,失落的是華東石油學院不是我的理想。我的理想在上海交大,我的愛好是電子系,而且在沒上大學之前,我認真研讀完三大本清華大學《電子線路》,拆撤了不少舊家電,在電子夢想上付出不少努力。但沒有任何猶豫,也沒有任何委屈與抱怨,更沒有覺得考不上自己理想的大學有多么地不如意。當時認為能上學,能上大學已經非常非常地難得了,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那時像我這樣被“拉郎配”的學生很多,但大家有的只是感激,因為之前沒有機會上學,突然給了一個,都如獲珍寶般地珍惜。但也正是在那比現(xiàn)在農村都荒涼的華東石油學院,在我不喜歡的石油領域,埋下了我太陽能的夢想。大學期間,我如饑似渴地學習,學習專業(yè)知識,學習外語,學習文藝等。這些知識無論是對今后的工作還是創(chuàng)業(yè)都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畢業(yè)后,我自然地被分配到石油系統(tǒng)工作,工作談不上喜歡不喜歡,一干就是十幾年。記得第一年到井場實習,生活很枯燥,井場在野外,只有活動室,沒有學習的地方。工人們大都一有空就打牌喝酒,根本沒有學習環(huán)境,我經常都是自己一個人跑出去看專業(yè)書,也經常一個螺絲釘,一根鏈條,一個軸承,一點點地去研究,這對很多人來講是枯燥的,但我一點也不覺得枯燥,這是我的專業(yè),我的未來,我要在專業(yè)上有所造詣,必須做這些工作。雖然后來我選擇了自己的夢想――太陽能,但到我37歲辭職創(chuàng)業(yè)時,在石油鉆井鉆探設備研究系統(tǒng)內,我已是小有名氣的專家。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時刻準備的人,也就是那些前期投入很多的人。不少人看我在某一個時間內主動出擊,但這都是我多少年“守株待兔”的結果,因為有實力才能夠主動出擊。
如果說最初我對被“拉郎配”的學校和工作沒有想法,無奈是主要原因,但十多年(上學的四年,工作的數年)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全獻給了石油,這已是生命的歷程,能不愛嗎?而且跟婚姻還不一樣的是,工作只要付出,或多或少肯定會有回報,沒有感情到最后也該有感情了。
一路走過來,不僅沒覺得人生磕磕絆絆,而且還認為自己很“好運”,該經歷的都經歷了,曾經的、現(xiàn)在的、將來的夢想,有的已經實現(xiàn),有的正在努力;不因為人生中的某一個境遇或者不如意而垂頭喪氣,甚至一蹶不振。蓋因以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熱愛上“橫亙”的境遇,因為熱愛,所以能全心鉆研它,精通它,最后推倒了它。甚至從中汲取了自己所需要的養(yǎng)份,為持續(xù)追求自己的夢想儲備了力量。
作者:黃鳴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