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管理機制。人力資源管理中有一個著名的鯰魚效應,其運用到企業中便是動態管理機制。企業中的員工如果能橫向流動、縱向流動,能左能右、能上能下,崗位互動、擇優上崗,就可以形成工作經驗與工作方法的交流效應,形成不同信息、觀念和思想的交流,同時使員工對工作產生新鮮感、使命感、滿足感,使組織機構增添活力,形成開放性的系統結構。相反,如果一個企業沒有一定比例的員工流動,那么人的潛能就會被封閉,創造性就會被禁錮,企業就會進入死亡狀態。
結構功能機制。眾所周知,同樣是由碳元素構成的物質,可以硬如金剛石,也可以軟如石墨,何也?因為其中碳原子結構方式不同。企業人力資源結構亦如此。單位人才資源相同,人才量也差不多,由于機構設置不同,結構方式不同,其效率亦不同;功能不同,其人力資源潛能的開發程度也不同。在知識經濟時代,一些企業組織機構已趨向扁平化,大量減少管理層次,對能本管理的運用進行了具體的實踐。
時效激勵機制。人才激勵有一個時效問題,激勵出現在員工最佳年齡區域,即人才能力發展的上升階段、黃金階段,其成果幾率增長最快;如果錯過這一時期,激勵的功效就會較差,激勵成本就會較大。一個員工的一生有一個時效激勵問題,在每年的工作中,每個項目的進程中也有一個時效激勵問題,激勵點把握不好有時甚至會產生負面效應。
營造能本管理的組織文化
良好的成才環境是人才潛能發揮的潤滑劑。企業要通過倡導、鼓勵一種有利于創造力發揮和發展的價值觀念來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從而使每個員工都能心情舒暢、滿腔熱情地投入工作。也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每個員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突破成規,積極創新。
要提高和發揮員工的創造力,就要適度地授權,給每個員工一定的自由創造空間,讓他們在不違背基本經營原則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工作,并且在一定的范圍內允許犯錯。這種寬松的環境,不僅不會讓員工放任自流,反而有利于培養員工的責任感、自信心、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
因此,應該著力營造以“能本”為核心的組織文化體系,形成崇尚能力、支持創造活動又能互相尊重的價值觀念;增加組織內部結構和制度的彈性,使個人活動范圍增大;允許員工在創造性活動中運用不同觀點和不同信息來源,并且使組織保持開放。員工處在這樣一種文化環境中,創造潛能就會被激發而活躍起來,獲得超常的釋放和發揮,以此激發整個組織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