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多變的環境中,企業要么“隨風而動”,要么“受之以動”,要么就是“無動死亡”。商業環境瞬息萬變的現實,根本排斥了曾經期許的“一勞永逸戰略”,宣布了過去坐北朝南的“安逸時代”的黯然離場。從國家競爭力的角度看,當今最具戰略價值的技術是什么?這關系到我國為科技自主創新選擇正確的切入點,進行科技戰略部署和執行。
答案是,流程管理技術。作為一種戰略性技術,流程管理技術綜合反映和推動了當今世界經濟競爭的三大趨勢。首先,從追求大批量低成本的大規模生產轉向以提高客戶滿意度為根本依歸。由于識別和吸引客戶并建立穩定客戶關系的投資日益高昂,現代企業經營的中心是追求范圍經濟,目標是滿足顧客個性化、多樣化而且挑剔多變的需求,尋求目標顧客“錢包份額(Shares of Wallet)最大化“。這樣,更貼近和了解客戶的需求成為企業的生命線。通過應用Real World Awareness等技術,類似SAP應變商務網絡(Adaptive Business Network)和IBM的Computing on Demand的流程管理技術,能夠幫助企業有效地收集、儲存、分析和處理關于客戶需求和行為的準確及時的巨量信息,使企業能夠對客戶偏好形成復雜而微妙的感覺,創造出符合客戶個性化需求的一攬子商品和服務。
其次,企業管理中心從有形的生產線轉向無形的供應鏈。目前的商業環境中,客戶、技術、資本市場、政府乃至規范等的變化往往同時發生,這些變化因素組合成為“整體性變化”,企業必須能夠對這種“整體性變化”進行全局性的洞察和應變,做到牽一發而動全身,才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同時,企業的應變能力還意味著對突發性事件和例外事件,諸如颶風、SARS等災難性事件,做出更及時的調整以減少損失。供應鏈管理將制造前(Pre-Manufacturing)和制造后Post-Manufacturing流程納入了有效管理的軌道,并把這些服務流程在整個價值鏈中置于比生產制造流程更重要的位置,這大大拓展了企業有效管理的時空。供應鏈的出現在解決了“有和無”的問題后,現階段必須由初級向高級的轉化,以幫助企業迅速而全面地把握“整體性變化”和例外事件。如SAP應變商務網絡就是高級供應鏈。
還有一個重要的趨勢是,企業競爭的層面從產品轉向企業群落(ecosystem)。隨著企業管理的發展,企業內部組織的優化余地已經越來越小,企業組織之間的界面就成為最能提高生產力的領域。現在企業的競爭已經很少是單個產品性價比的競爭,也不再純粹是單個企業之間的“單挑”,而往往是企業群組織能力的競爭。因此,衡量現代跨國服務企業綜合競爭力最具說服力的指標之一,是一家企業擁有的第三方供應商(Third-Party Suppliers)的數量和競爭力。類似SAP應變商務網絡的流程管理技術,闡釋了企業邊界的根本性調整。傳統企業強調內部的優化管理,而流程管理平臺絕非僅是企業內部搭建的平臺,而是所有利益相關體的共同平臺。現在,企業不僅要管理好自身,還要管理好與之相關的利益相關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個企業的所有利益共同體,就是“一個全球化的社區”。流程管理技術的本質,在于企業不能限于獨善其身,而要謀求領袖群倫。
由于契合當今世界經濟競爭的基本趨勢,流程管理技術的威力,已經有目共睹。例如Dell公司,就憑借流程技術成為個人電腦領域的王者。Dell公司經營的產品技術上都很成熟,其獨特的網上直銷流程,使產品技術上更具優勢的IBM和HP在個人電腦銷售等業務方面節節敗退。無獨有偶,零售商沃爾瑪貨架上擺的多是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日常消費品,但是其物流配送體系在2004年定購、存儲、配送、定價、跟蹤了價值2881.89億美元的商品,使“天天低價”的沃爾瑪比競爭對手毛利率高出48%,比它自己1987年的毛利率高出一倍,已經連續4年高居Fortune 500強榜首。
從國家競爭力的角度看,供應鏈管理的重要作用之一是降低庫存水平。1979年以來美國的經濟實踐表明,一個國家不斷減少庫存水平可以降低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的波動性,能大大增強一些財政金融政策的效果。尤其值得指出的是,20世紀末美國網絡泡沫,規模不輸于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引起的經濟衰退破壞性卻相對較小,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通過供應鏈管理把絕大多數過剩庫存的負擔轉嫁給了亞洲國家。
對以制造業為主的中國企業而言,流程管理技術平臺既代表著機會,也意味著挑戰。機會主要表現在,一是它有助于改變中國現代流通業發展滯后,有利于中國制造企業形成準確的定單生成機制,促進制造業緩解甚至消除產能過剩,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國內市場造成的庫存是長虹等中國大型家電制造業陷入巨額虧損困境的根源。同樣,TCL等本土手機最近遭受重創,市場占有率急劇下降,不是由于研發能力不足,而是由于不善于控制庫存和售后服務。
它還有助于中國企業開辟新的具有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務。流程管理技術平臺旨在對企業內部與外部管理戰略實施銜接和完成數據對接,在于使整個企業由產品管理導向數據、信息、知識、情報和智能的管理。對于國內龍頭企業而言,應用這種商務平臺進行信息化管理與基礎信息分析,可以將企業的市場壟斷力量和社會影響力轉化成價值和利潤。過去市場力量一般體現于壓價能力,擁有市場優勢的大企業應用流程管理技術平臺以后,可以要求合作伙伴建立對應的系統,實時提供加工各種高附加值增值服務所需的原材料,即數據和信息。這客觀上能夠推動目前中國產業集群的優化升級。
類似SAP應變商務網絡的流程管理技術平臺應用必須具備一些現實的前提條件,這對中國企業來說構成了巨大的挑戰。流程管理技術平臺并非一種簡單意義上的服務技術,而是一種企業競爭力,一種使企業在更高的平臺上競爭需要具有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