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顛覆性創新:甲骨文
當數據庫還是由計算機系統供應商提供時,甲骨文就推出了一款便攜式數據庫,可以運行于不同的計算機中。而且,它是一種關系數據庫,用大家熟悉的表格將信息以行和列的形式加以儲存。這兩個創新點首先吸引了實驗室的科學家的注意,然后軟件商也開始關注甲骨文的數據庫。到了20世紀80年代后期,甲骨文成了關系型數據庫的市場中當仁不讓的領導者。
2、應用性創新:彈性橡膠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橡膠嚴重依賴進口,為了擺脫資源受困這一困境,政府開始致力于開發人造橡膠。后來,某些好玩的科學家發現了橡膠的彈性,某個企業家利用這種彈性生產了第一個玩具。
3、產品創新:美敦力
該公司在1960年推出了起搏器,至今仍是全球市場的領導者。公司90億美元的收入中有一半來自于心率管理產品。
4、平臺創新:Adobe的AcrobatReader
Adobe在發布AcrobatReader時采用免費策略,使其成為微軟Office之外的另一種文擋處理平臺。當產品的普及率達到一定程度時,通過為客戶提供附加價值服務,采用“收費制”。
5、產品線延伸創新:美國運通
該公司最初的業務是為旅行者提供旅行支票,后來轉向信用卡服務。它的信用卡持有人可以享受一系列金融服務,而它的競爭對手無權提供此類服務,這是運通信用卡與Visa和萬事達信用卡最不同的地方。現在,你可以用運通卡辦理房屋貸款或者抵押設定信用額度、開支票帳戶和儲蓄賬戶、設立個人退休賬戶等等。
6、增強型創新:Swatch手表
該公司首先用足夠低的價格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然后用增強型創新進一步誘發他們的購買沖動,Swatch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了“木秀于林”的目標。該公司2005年春夏季的收藏表已經達到了225支,涵蓋從時尚有趣的潛水表到流行表和攝影師表等17個品種。
7、營銷創新:麥肯錫咨詢公司
麥肯錫提供的服務與其它咨詢公司沒有太大差別,但在接近企業高層主管的途徑上與其它公司有很大不同。它的大部分營銷力來自于它的“校友網”,他們小心翼翼地與以前的員工保持聯系,從而與員工目前的公司建立聯系。當這些人的職務獲得升遷時,他們往往會接受以前的同事提供的服務。麥肯錫在保持其神秘性上一直非常小心,從不在其公開發表的資料中提到任何一個客戶,從不允許任何一個客戶將自己定位為麥肯錫的合作伙伴。它一直處于幕后,這對復雜產品的營銷非常有效。
8、體驗式創新:迪斯尼
是體驗式公園的先驅,目前,它在公園中推出了一個新的娛樂節目,可以讓一個家庭親身體驗電影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這是迪斯尼樂園與其它主題公園最主要的區別。迪斯尼樂園的大多數娛樂設施都是相互連貫的,整個公園的安排都非常結構化,我們肯定這種模式在未來能產生的回報是其它樂園所無法比擬的。
9、價值工程創新:西南航空
該公司組建了一支由同一標準機型的飛機構成的機組,簡化了維修過程并減少備用飛機駕數,抵制收取額外降落費用的機場,簡化機票訂價與座位選擇過程,將主要精力放在點對點的雙程航線上。這樣運營的結果是,該公司的市場資本總合超過了所有競爭對手的市場資本總和。
10、集成創新:瑞士軍刀
公司真正的名字是維氏,但他的軍刀是真正家喻戶曉的產品。該公司經典的產品版本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小刀片、剪刀、指甲銼、牙簽、鑷子和鑰匙圈。后來又逐步加入了開塞鉆、開瓶器、放大鏡、測高儀等。盡管從單個產品來說,這些放大鏡、測高儀都不是最好的,但他們的集中度是最高的。這種價值主張讓公司的產品成為同類中的佼佼者。
11、流程創新:麥當勞
麥當勞通過嚴格規定從原料采購、原料準備、食物烹制、上臺到接訂單這一流程中的每個細節,以及制定嚴格的員工招聘、培訓、晉升、解聘規程,設定詳細的店址選擇依據、店面設計標準和設備管理規則等,將快餐業務當成可規模化的特許經營對象進行投資。
12、價值轉移創新:沃爾瑪
公司從零售價值鏈中進行了根本性轉移,將主要的盈利性產品從市場領先者(如寶潔和雀巢)的產品轉向一般零售商的大量折扣商品。這是一個關于購買力和配送范圍的方程式,哪怕是最受歡迎的品牌也大約有40%的利潤來自于沃爾瑪。因此,它有能力進行一系列徹底的成本節約型流程改造,而這又鞏固了其在主要的大數量、低成本市場配送渠道中的王者地位。
13、有機創新:英特爾
該公司發明了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帶來了硅芯片取代磁芯片存儲器的風暴,從而獲得了強大的競爭力。到了1985年,生產同類品種的日本競爭對手越來越強大,商品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此時,公司決定退出這一品類,轉向關注微處理器業務。
14、并購創新:GATEWAY
Gateway公司作為一個低成本的個人電腦提供商,占領著市場的主導地位。其包裝別具一格,擁有非凡的廣告魅力。當戴爾風馳電掣地進入該行業時,Gateway認識到自己的競爭優勢地位無法繼續保持,品牌建設的創新無法彌補卓越運營能力的缺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Gateway兼并了一家低成本電腦零售業的領袖,從而大大提高了公司的運營績效。
作者:杰弗里 來源:當代經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