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綜合業務系統的建設一直是我國商業銀行信息化建設的重點。綜合業務系統的建設從最初的業務電子化時代,已經經歷了脫機業務、聯機業務、大會計業務處理等不同階段。然而,面對我國急劇變化的金融市場,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以來,來自全球金融市場的壓力,以及金融全球化趨勢,我國的商業銀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挑戰,銀行的綜合業務系統也再次面臨各種環境變化帶來的考驗。賽迪顧問根據多年的金融信息化研究,結合國外先進銀行的應用經驗和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的把握,研究并提出了“成本、風險、靈活”三要素是未來商業銀行綜合業務系統架構建設的主要趨勢。
一、國內商業銀行的業務系統在經歷了脫機業務、聯機業務、大會計處理時代后,正向以模塊化、參數化的金融應用集成時代轉移。

我國商業銀行的綜合業務系統是在近二十多的信息化發展過程中逐步成長起來的,從其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國內商業銀行業務系統正處在與國際接軌、縮短先進銀行業務系統差距的時期。
脫機業務處理階段(70年代末期~80年代):國內商業銀行的儲蓄業務、對公業務等實現以計算機處理代替手工操作,實現了業務電子化的初級階段,也稱單機系統階段。
聯機業務處理階段(80年代~90年代中期):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利用網絡實現信息的傳遞與資源共享,商業銀行逐步實現了銀行業務系統的聯網處理,也稱聯機業務處理階段。
綜合業務系統階段(90年代后期~2004):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系統出現了質的飛躍,真正進入了綜合業務系統階段。大多數銀行業務系統實現了改造升級,業務數據基本實現了實時傳輸,而且大多數實現了省地級的數據處理中心,部分商業銀行銀行還實現了業務數據大集中。這個階段也稱分柜制大會計系統和大集中系統實現階段。其主要特征是:通過銀行交易系統實現會計核算和支付清算,數據大集中,全行一本賬;在交易系統中加進了一些事中處理流程管理或系統外掛接了一些業務平臺,包括信貸管理、風險管理、財務管理的部分流程管理和中間業務平臺、銀行卡系統功能等。
金融集成應用階段(2004~至今):系統架構強調真正的以客戶為中心的思想,從以交易驅動的會計核算系統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的按產品進行管理的交易處理系統,交易處理系統剝離了大部分事后管理功能,只是完成人民銀行或中國金融市場規定的支付業務、結算業務、存款業務、貸款業務、賬務處理業務,內容相對較單一,即業內所說的“瘦核心”系統。系統能夠隨銀行業務需求的變化快速響應市場,創新金融產品,并迅速投放市場。其主要特征是:靈活的參數化、模塊化架構,滿足各種銀行業務要求;能夠快速提供新的金融產品,應對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提供全方位的、完整的數據管理及監管報表支持;提高標準化交易處理,滿足全球客戶服務;開放而靈活的系統,易于與其它系統接口;總擁有成本的有效控制。
然而,隨著金融全球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大和外資金融機構的不斷滲入,金融市場不斷的變化,商業銀行要在金融市場中占據市場的主動權,對其綜合業務系統而言不能不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二、面對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沖擊和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在我國商業銀行面臨諸多挑戰與機會的同時,銀行的綜合業務系統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

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給中國的商業銀行帶來諸多機會的同時,也帶來諸多的挑戰。
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和國內經濟的穩步發展為我國銀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國家經濟政策與金融政策的適時出臺隨時影響著銀行業的發展方向,影響著商業銀行的經營目標和發展戰略;金融監管制度的不斷規范與嚴格,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銀行上市步伐的加快,金融業務的同質化與贏利模式的相似性,處處要求我國商業銀行的不斷改革與創新。
然而,面對諸多變化的市場,作為商業銀行經營的核心,綜合業務系統能否適應飛速變化的金融環境,已不僅僅是銀行信息系統建設的問題,而是關系到銀行發展與變革的戰略問題。
從商業銀行資本運作看,近年商業銀行間的兼并與收購頻頻,銀行上市成為熱點,在做大做強的同時,商業銀行原有的綜合業務系統如何快速適應銀行經營范圍、經營規模的擴大,如何滿足董事會、股東大會的需要,都成為商業銀行必須盡快解決的問題。
從金融監管體制發展看,中國銀監會組織實施的1104工程是我國金融監管體制帶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變革。面對金融監管體制的重大變革,面對在執行1104工程過程中凸現的綜合業務系統框架缺陷已不僅僅是采用何種途徑、何種方式生成報表的問題,而是商業銀行如何適應金融監管體制變革的重要課題,甚至是涉及商業銀行改革發展的戰略問題。
從商業銀行國際化發展看,目前實施流程銀行正在成為商業銀行提升競爭力,實現與國際接軌的有效途徑。20世紀末,西方管理先進的銀行,如匯豐、花旗等都紛紛進行了業務流程的再造,重新設計了流程,從以職能部門為中心的部門銀行向以流程為中心的流程銀行轉化,對IT系統進行了全面改造,以強大的信息系統支持流程化銀行的運作模式,成為金融界的典范。而我國商業銀行要實現國際化發展,實施流程銀行運作模式,首先面臨的挑戰就是綜合業務系統的體系架構。
因此,從我國金融發展環境,國際銀行發展趨勢看,構筑安全、穩定、靈活的綜合業務系統成為必然。
三、賽迪顧問研究認為:“成本、風險、靈活”三要素是未來商業銀行綜合業務系統架構建設的趨勢。

國內大多數銀行的綜合業務系統是指銀行的核心業務系統與部分管理功能的結合,即在實現會計核算與支付清算的同時還實現了屬于信貸管理、風險管理、財務管理的部分功能。這類綜合業務系統與國外70年代、80年代建成的核心業務系統相似,存在較大的局限性:系統架構封閉,不易于加入新的功能,維護成本與升級成本高,容易引起系統宕機,風險較大。因此,這類綜合業務系統很難適應金融環境的變化。
國外核心業務系統真正發生質的變化是在90年代發起的銀行再造熱潮中,它不僅僅是業務系統的再造,而且是管理體制重構以及業務流程的再造。銀行再造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追求有效的風險控制,最大限度降低總擁有成本,避免因金融產品的變化導致系統不斷的更新換代或為了引入新的應用引起系統宕機所帶來的成本與風險的增加,同時,能夠適應市場的變化盡快推出與投放新產品,最終提升自身競爭優勢。
90年代以來國際上一些大的商業銀行在實施銀行再造過程中,也在積極開發獨立于核心業務系統之外的銀行核心業務模型,確保即使核心業務系統架構落后,但銀行業務應用卻能繼續保持先進性。從成本和風險的角度考慮,銀行核心業務模型是完全由銀行內部人員完成,而核心業務系統的構造完全交給專業的IT服務提供商完成,這既節省了成本、控制了風險、提高了效率,又保證了銀行業務的先進性,真正提高了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從信息技術的發展看,面向服務架構(SOA)的解決方案推出,給銀行創建一個滿足當前還未知的業務需求的IT架構變成可能,也就是說,在這種快速變化的金融市場環境,銀行能夠快速變更、有效地進行響應、并且利用變更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已變成了現實,從而確保了業務敏捷性的迅速提升。
為此,賽迪顧問通過跟蹤國際上銀行業務系統的發展趨勢,研究國內金融市場與金融環境的變化,認為“成本、風險、靈活”三要素是未來商業銀行綜合業務系統架構建設的發展趨勢。
作者:方渝軍,文章來源:賽迪顧問金融產業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