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空調業競爭已經進入了全方位的實力競爭階段。從現實的行業運作來看,科特勒有關營銷的理論,基本都用到了,譬如: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經銷商(渠道與連鎖)\整機制造廠家(廠家與廠家之間)\行業協會\政府主管部門\潛在進入者(如接盤奧柯瑪與東洋的接盤者)\替代品(如風扇\空調扇)\社會公眾\新市場開發(三四級市場和海外市場)\市場滲透\差異化優勢建立(如獨特的品牌、對質量的追求、對技術的追求、完整的產業鏈)等。所以說,空調是一個很市場化的產品。
熟悉空調業的人都知道,在過去,空調業渠道模式有以下幾種:格力模式\海爾模式\美的模式\志高模式。目前,各個品牌都在進行渠道創新,唯有格力基本堅持了它獨特的銷售體系,只是削弱了原來大代理商對于渠道的制約力量,并且引入經銷商進行戰略合作。進一步緊密了廠商關系,或者說在格力模式下,商家將進一步受制于廠家,處于強權管理階段。
當前,海爾和美的都在進行集團改革,但似乎都在朝同一個方向靠攏。不過,在空調這一塊,渠道創新以美的更為激烈和成功,而海爾在傳統渠道上喪失了話語權,對經銷商資源的整合比較失敗,基于原有服務品牌基礎之上,其高端形象越來越沒有支撐點,有哪些消費者愿意為沒有足夠支撐力的中高端品牌買單!
志高空調遵循穩健路線,徐徐推進渠道創新,并且取得了較好的市場效果。傳統渠道與賣場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廠商聯手建立渠道,如湖南志高和江蘇志高運作比較成功。但也處于改革調整期,后期需要加強系統協同力。它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它的發展戰略是什么?這些都需要繼續提煉和加強。
海信科龍的內部整合還需要時日;格蘭仕屬于激進派,渠道創新力度很大,但叫的響,效果不佳;TCL沒有讓人振奮的相關信息。
奧克斯在渠道網絡這一塊有自己獨特的地方,但經銷商資源整合同樣不是太成功,內部的經營調整和轉型。不過,未來之路在何處,目前沒有看到其明確的方向?
個人認為,上述品牌在渠道創新方面,基本都處在調整和改革階段。那么,從行業健康發展的角度,除了競爭,是否還可以合作和學習?畢竟從空調業競爭回歸理性之后,已經看到了同行合作協調發展的可能。
整機制造廠家應該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該如何看待渠道創新?
二是該如何看待渠道在價值鏈中的根本作用?
三是廠商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怎樣?
四是是否一定要廠大欺客或客大欺廠?
五是如果渠道模式是多元存在的話,各個廠家該如何構建有特色的銷售網絡?
七是連鎖之間,經銷商之間,廠家之間,連橫合縱,在關系錯綜復雜的情況下,是否有理想的解決方案?利益機制怎樣設計才能更合理?
八是海外渠道建設該如何走,才能避免國內廠家同行殘殺?
從行業競爭情勢來看,渠道創新的根源在哪呢?
我認為,我們應該關注以下幾點變化:一是原有渠道無法承載市場價格提升,也就是整體的溢價能力大打折扣;二是為了提升溢價能力,廠家需要將最新的信息準確地傳達到消費者,而渠道對于空調產品的理解,依然處于最初經營的階段;三是新的營銷模式正在形成,需要將這一切思想和方法落實下去,而渠道終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中轉作用,顯然渠道必須變革,否則渠道運作依然在銷售階段,;四是影響顧客和市場銷售的因素在增多,而這些變化,商家并沒有廠家營銷人員那么了解,因為廠家市場研究和營銷管理水平更高;五是各方利益關系的制衡與合謀共贏,需要盡可能擴大顧客讓渡價值。
空調業整體正在進入一個從單純競爭導向到競爭與合作并存的導向,并且更多應該是合作的成份。無論是傳統渠道\現代賣場\地方賣場,還是其它形式的渠道,也不管是整機制造企業還是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在運營過程中,都要注意堅持以下原則:一是保證企業自身的健康;二是保證企業在自己所在環節功能的發揮;三是洞察與價值鏈中的其它成員協同合作;四是與同行有競爭關系的成員保持溝通和對話,共同把市場做好做大,建立系統思考能力;四是盡可能考慮社會營銷和綠色營銷的運用。
個人認為,企業的失敗,主要源于企業價值創造鏈條并沒有真正穩健增值,沒有關注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打造,更沒有關注于財務和現金流的科學安排。如果空調業的決策者們能夠考慮到上述因素,那么行業就會和諧發展,從而有利中國空調產業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當然,這是一種理想的期待,只要有可能爭取到某個組織唯一利益的時候,畢竟總會有破局者和不守規則者,就需要我們將市場風險盡可能控制,控制在可接受范圍之內,絕對不能損害行業的發展。近幾年的行業表現,空調企業的運作已經相對理性,但還需要系統的經營升級。
因此,我們提出渠道創新這個話題,要學會系統地來看問題,不要為創新而創新,不要為變革而變革,要保持理性和穩健,要適合于企情和行情,多考慮因地制宜的營銷和管理方法,多改善內部管理和產業關系,多考慮渠道成本的降低和運作環節的科學裁減,多考慮顧客價值的創造,這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渠道創新不是目的,管理創新和資源整合也只是方法,共同創造更多顧客讓渡價值,確保各方成員賺取到合理的利潤,同時能夠確保行業的健康發展,這才是根本的目的。(聲明:撰寫本文,純屬個人對于空調行業的多年觀察、分析與研究,背后沒有任何利益集團支持。)
作者:伍建喬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