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財政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歐盟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可持續消費國際研討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太陽能熱水器入選了政府綠色采購清單,力諾瑞特、皇明等行業巨頭名列其中。沒有列入政府采購清單的以后將沒有資格參與政府購買的競標。這樣太陽能行業將形成一個分水嶺,大品牌、優質產品將扛起大旗勇往直前,雜牌、劣質產品在政府的門前遇“紅燈”。但這是否就意味著太陽能行業即將“洗牌”呢?
“洗牌”這一字眼在太陽能行業傳播中頻頻出現,但是太陽能行業真正的“洗牌”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個逐步整合、逐步淘汰的過程。我國太陽能行業只有20年左右的發展史,行業制度和標準還不完善,雖然發展速度與日俱增,但是行業、市場秩序比較混亂,這已經是廣大消費者和業內人士公認的事實。力諾瑞特申文明曾無奈的告訴記者,我們已成某些生產者模仿的對象,他們沒有集中的生產廠家,更沒有統一的負責企業,一旦發生質量問題,不僅毀壞了企業的形象,最重要的是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太陽能行業還有相當一批沒有質量、服務保障的生產廠家存在,所以太陽能行業真正的“洗牌”需要一個從分散到集中的過程,市場向大品牌集中,行業自身得以規范。
目前全國對太陽能行業的關注已經可以用“聚焦”來形容,太陽能行業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資,甚至有的企業跨行業進入太陽能行業,進行品牌延伸,尤其是家電行業。就政府政策來說,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也在為太陽能行業的發展穿針引線。比如我國現在大部分省市紛紛出臺高層建筑強制安裝太陽能的政策,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也成為太陽能行業發展的大趨勢。政府也在太陽能企業的協助下制定了一系列的標準,比如力諾瑞特和政府合作出臺《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筑一體化設計與應用》標準圖集等,為太陽能推廣和普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影響行業“洗牌”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但目前來說政府成為促進太陽能行業“洗牌”的主推手。2007年9月,首批21家企業獲得了中國環境標志產品太陽能熱水器和集熱器的認證;同時國家環保總局頒布了環境保護行業標準《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和《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太陽能集熱器》兩項標準,這些都讓業內人士認為太陽能行業將面臨“洗牌”,實際上只是政府在運用行政手段來調節太陽能行業的混亂局面,維持太陽能行業的健康有序的發展。
在經濟發展中,市場是無形之手,政府是有形之手,在市場發展處于迷茫狀態的時候,政府就成為經濟發展的指揮者,引導經濟發展步入正途。在太陽能行業準入門檻低,市場混亂的情況下,政府成為太陽能行業發展的調節者,行業洗牌的主要推動者。政府部門的強制安裝政策以及中國名牌、國家免檢、中國環境標志認證、政府綠色采購清單的出榜,使行業開始成為強勢品牌之間綜合實力的競爭,為“洗牌”奠定了基礎。但是只有在政府這只大手的推動下,太陽能行業還需要不斷的進行自我修煉,加強行業自律,最終才能實現自身升華。
作者:陳秀村 來源:價值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