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沒有人再比李書福更有資格談論中國本土汽車品牌了,在短短幾年時間,李書福讓全中國13億人口看到了一個汽車產業王國的誕生,吉利的汽車更是一度以低價格而成為銷量的王者,然,吉利畢竟是吉利,不是勞斯萊斯,也不是克萊斯勒,但凡在世界范圍內長久生存下來的低端品牌幾乎曰等于零,而正在國際化發展的中國社會環境和企業家們也正是看到了理解了國際的范本,而開始認真思考自身在生存過后的成長問題,短期來看,低端低價是讓人驕傲和欣慰的,然而,長期呢?
李書福的舉動再次給中國企業明確的昭示。
11月18日廣州車展,李書福即將推出吉利旗下新品牌“雄鷹”下的“熊貓”。而在未來企業戰略層面也將雄鷹、上海英倫、華普、帝豪四大子品牌發展戰略作為主要脈絡。我們有理由相信,李書福的成長和發展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們更有理由相信,他今天的此次舉動絕對不是一時沖動或者其他。而是因為正如他所說的關鍵因素:發展!不是今天明天,而是5、10年!曾經有很多權威人士說過“中國的企業為自己做3年戰略規劃都是了不起的了,5年的就更是少之又少!”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話讓人心理難過,但同樣這樣的話卻真實的讓人無地自容。為什么同樣做產品出問題的總是中國企業?
諸多等等,在第一波中國市場發展的浪潮中,企業和品牌受價格牽制,形成了以價格為競爭導向的發展機制,企業在提高銷量的同時考慮的是如何降低成本,企業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時考慮的是如何以價格殺光對手。原本純粹的競爭變成了各種以價格為根本的關聯競爭,企業的重心少去了片百年品牌的真實意義,而單純的將數量的增長和短期利益作為標桿,于是,多年之外,消費者聰明了,市場透明了,監管嚴了,企業問題出現了。
同樣都是一個年代的企業家,我相信李書福一定不比任何人少知道價格在中國目前的重要性,但更為關鍵的是,他雖然貴為低端汽車大王卻在此刻及時的認識到吉利10年以后的樣子,于是,他不惜血本的轉向中高端,不只是2015年世界標準200萬輛的要求所致,更因為他看清楚了未來低端只能將企業帶入無限的困境。克萊斯勒、勞斯萊斯、奔馳、寶馬,還有很多新進中國的,譬如蘭博基尼等等,一個在國外市場尚且如此成熟的一線品牌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可見中國汽車市場之龐大,可見汽車行業競爭之激烈,然,中國有車一族的增加,消費群體的增加,也許在第一輛車的時候會因為價格的問題也屈居低端品牌,但在二次消費的時候必然不會像低端妥協。那么,低端的價值又有多少?未來中國準備買車一族隨著對汽車品牌和知識的增加,國外品牌的中端化,低端品牌的市場又在哪里?李書福想明白了自己、環境、消費者、未來之間的關系,而中國企業家又有多少卻還在沉迷呢?
很多人都覺得高端是個空中樓閣,是自己曾經熟悉的領域里所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而事實上,所謂的高端并不是單純的價格那么簡單,而是消費心理滿足、產品消費對接點價值體現,品牌承載等多方面融合為一。而且,所謂高端,并不是大企業的專利,也不是高價格產品的專利,譬如,有人將高端理解為黃金珠寶、房產、汽車等行業的特殊屬性品,而事實上高端就存在與我們的生活中,它既可以是中產階級的座上賓,也可能是億萬富翁的必備品。譬如房產,30萬的房子不是高端,但帶有服務、商業、娛樂、經營、高爾夫等功能性質的房產就有可能可以成為上億的高端產品,一如NAGA;譬如牛奶,老百姓在正常不多的消費品,特侖蘇就可以稱為高端品,因為它有保護的奶源地,有嚴格的工藝流程,有專業的管理隊伍,符合高端消費群對奶的高端需求,所以他即便40、50元它也是高端!
所以說,高端不是企業說高端就可以高端的,而是深入鏈接消費靈魂的產物!它可以只賣原來低價格產品的1/2,但卻可以獲得原產品10倍的利潤,它可以不花一分錢做廣告,但卻可以成為一個階級的固定消費品!這就是高端!
中國有太多的行業,太多的產品可以高端了,也有太多的企業太多的品牌必須要走高端路線了。
有人已經開始行動了......
作者:劉達霖,中國女營銷策劃人,北京智達偉群營銷咨詢機構CEO,2008年中國十大營銷策劃人(唯一女性獲得者),中國高端營銷聯盟會會長,中國實踐營銷培訓中心首席培訓師,中國女性營銷會會長。
來源:價值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