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進步是企業的靈魂,也是企業發展的永恒動力。而專業技術人才和大中專畢業生又是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的主導力量。如何引導專業技術人才和大中專畢業生向科技、生產第一線流動,是關系企業能否通過技術進步,促進經濟持續、快速、長久發展的戰略性大問題。本文就此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建立政策激勵機制
為了吸引專業技術人才和大中專畢業生投身于科技、生產第一線,必須制訂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充分發揮政策的激勵作用。首先,對到企業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大中專畢業生,在住房方面要給予優先照顧,為其創造寬敞的學習、科研環境。同時,要妥善安置家屬及子女的工作和入托、上學,以解除后顧之憂。在工資待遇上,要體現“復雜勞動高報酬”的原則,給予一定的獎金系數和浮動工資,并提高福利待遇。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大中專畢業生,要給予重獎,同時授予榮譽稱號。為了使專業技術人才和大中專畢業生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應強化繼續教育工程,為他們提供深造學習的便利條件。在政治待遇、職稱評定和入黨提干等方面,也應優先給予考慮。
二、完善代理服務辦法
人事部門應開展人事代理服務業務,與企業建立人事代理業務聯系點,制定企業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和大中專畢業生的具體管理辦法,允許到城郊和邊遠地區特別是鄉鎮企業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大中專畢業生的戶口落在城區,并在城區幫助安排住宿和子女入托、上學以及家屬的工作。在探親假期和交通費用等方面由所在企業提供方便。同時,鼓勵一些大的企業和企業集團將總部或研究所、技術開發中心等機構搬遷到中心城市,并安排招騁來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大中專畢業生在中心城市工作,以改善他們的交通、通訊、學習、工作和娛樂條件,吸引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大中專畢業生向科技、生產第一線流動。
三、采取多種流動方式
專業技術人才和大中專畢業生向科技、生產第一線流動的方式很多。除正常的畢業分配、工作調動和社會招騁外,還應搞好在職人員特別是黨政機關干部的“掛”、“任”、“派”工作。對具備專業技術特點,在黨政機關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可采取“掛職”的方式,到企業任職,并實行“雙崗”工資,以發揮機關干部信息靈、關系廣的優勢,幫助企業搞好科技開發。對適合并愿意到科技、生產第一線建功立業的機關干部,可采取“委任”的方式,使其到企業任實職,并直接辦理人事關系。還可以在自愿的基礎上,采取人員分流的辦法,安排一部分黨政機關的專業技術人才到企業工作。為了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才的作用,也可吸納社會各個崗位上的專業技術人才,按專業成立多種形式的社會團體,如焊接學會、星期日工程師協會等,在企業外圍,利用業余時間開展聯合攻關,共同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
四、實施人才網絡工程
拓寬流動渠道、建立立體網絡,是使專業技術人才和大中專畢業生向科技、生產第一線流動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為此,企業必須與大中專院校和科研部門建立經常性的技術協作關系。同時,還要加強與人才交流中心的聯系,定期向人才交流中心勾通企業的發展情況和所需專業技術人才情況,以便人才交流中心及時地、有針對性地向企業推薦。職工推薦、社會推薦和應騁人員的舉薦,也是招收人才的重要渠道,企業應配合人事部門組織考核,擇優錄用。其次,還可采取走出去到各大中專院校招收應屆畢業生,在有關電視臺、電臺和報刊、雜志上發布招騁專業技術人才和大中專畢業生啟示等多種渠道,廣泛吸納專業技術人才和大中專畢業生。
五、創造人才匯萃環境
首先,全社會要淡化“官本位”意識,形成“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大環境。企業也應牢固樹立“科技興企”和“以人為本”的戰略思想。第二,企業要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盡力改善干部職工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為吸引專業技術人才和大中專畢業生奠定物質基礎。第三,企業負責人要有強烈的技術進步意識,積極組織開發新產品,研究新課題,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為專業技術人才和大中專畢業生使展才能提供廣闊的空間。第四,確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有些專業技術人才和大中專畢業生在企業做出積極貢獻,并成為復合型領導人才時,可以到黨政機關任職,以改善黨政機關干部結構,更好地發揮領導效能。
作者:李日升 來源:價值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