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年至2005年的央視標王(來源:新華社)
從1995年到2005年,在央視的廣告招標大戰中已經有11屆“標王”稱雄。他們所折射的行業變遷、傳遞的經濟信號以及自身發展的戲劇性演變,使得“標王”的稱呼在諸多的關注與爭議聲中,被賦予了超過其經濟行為本身的內容。
回望昔日的“英雄譜”,“標王”們跌宕起伏的命運讓人感慨。無論后人對這些“當年之勇”怎樣評說,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見證者,“標王”和他們的故事已經成為一個“符號”烙在時代的記憶里。
第一屆 孔府宴酒:命運多舛
1994年11月2日,在首屆中央電視臺廣告競標中,后起之秀孔府宴酒一舉擊敗自家兄弟孔府家酒,以3079萬元奪得1995年“標王”桂冠。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的央視廣告,讓這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家喻戶曉。奪標當年,“孔府宴”就實現銷售收入9.18億元,利稅3.8億元,主要經濟指標跨入全國白酒行業三甲,成為國內知名品牌。
但“孔府宴”并沒有做好自己的文章。決策失誤、結構調整不力和盲目擴張使得企業很快陷入困境,加之自1996年國家對白酒行業實施的控制,2002年6月“孔府宴”品牌最終被零價轉讓給山東聯大集團。
第二、三屆 秦池:黃粱一夢
1995年11月8日,“孔府宴”與“孔府家”之爭在第二屆標王競標會上達到高潮,當時兩者的出價都超出了6000萬元,卻不料黑馬殺出,秦池酒以6666萬元搶摘“王冠”。
原為山東臨朐縣一縣屬小型國有企業的秦池“稱王”后,1996年收入高達9億多元。
1996年11月8日,秦池又以3.212118億元天價衛冕“標王”成功。但秦池老板“每天開進央視一輛桑塔納,開出一輛豪華奧迪”的夢想并沒有隨之變成現實。由于沒有及時將經濟效益轉化為發展后勁,“勾兌事件”在1997年初遭媒體曝光后,對危機攻關的乏力使得秦池銷售一落千丈。
此后,關于秦池被“拍賣”的消息被媒體炒作得沸沸揚揚。事實上秦池酒廠至今仍然在維持生產,只不過當年的輝煌已是過眼云煙。
第四屆 愛多VCD:來去匆匆
1997年8月,央視第四屆標王競標會上,當時的VCD盟主愛多以2.1億元戴上“標王”桂冠。
28歲的胡志標當時得意忘形:“2.1億,太便宜了!”但這位口出狂言的愛多老總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標王”中結局最悲慘的一個。
以80萬元起家的愛多VCD,在奪標當年銷售額高達十幾億元,迅速成為生產VCD規模最大的企業。
愛多的風光,曇花一現。隨著VCD市場的萎縮,掌門人胡志標盲目實施多元化戰略,鋌而走險,開始造假詐騙。2000年12月,汕頭南安以3000萬元從法院拍得“愛多”中英文商標。2004年2月,胡志標被法院終審以挪用資金罪、虛報注冊資本罪等數罪并罰,判處有期徒刑8年,并處罰金25萬元。
第五、六屆 步步高VCD:終結“浮躁”
1998年后,社會上對“標王”議論紛紛,央視開始淡化“標王”的概念。當年,事實上的“標王”為廣東步步高電子有限公司,它在央視投下的廣告總額為1.59億元,并在2000年以1.26億元蟬聯冠軍。
步步高董事長段永平也有一段“名言”:投放央視招標段廣告的數額取決于企業自身的合理評估,而非是否成為“標王”。比起前幾任“標王”的豪言壯語,段永平的這段話也許意味著標王“盲目時代”的終結。
而步步高后來的發展也印證了這種穩。2000年,步步高品牌被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著名商標”。2002年2月獲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批準的“馳名商標”稱號。
近年來,由于VCD市場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步步高的廣告策略改變為“能夠不投盡量不投”,在近兩年的央視招標中,其標額均未進入前十名。
第七、八屆 娃哈哈:多元發展
1987年,宗慶后借款14萬元,帶著兩名退休教師創辦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到2000年,娃哈哈的飲料總產量已達224萬噸,是排在它后面的中國飲料業十強第二至第五大企業之和。
2001年和2002年,娃哈哈分別以2211萬元和2015萬元獲得“標王”。
從“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到“天堂水,龍井茶”,娃哈哈已成為中國最有價值的品牌之一。2004年娃哈哈銷售收入達到114億元。
近年來,企業產業鏈越來越長,娃哈哈品牌幾乎涵蓋了從兒童到成人產品的所有延伸,與此相應,“品牌價值被攤薄”“品牌聯想模糊”等風險,也使得娃哈哈的擴張之路顯得并不輕松。
第九屆 熊貓手機:深陷囹圄
2002年底,馬志平以1.0889億元讓市場表現平平的熊貓手機成為2003年度廣告的“標王”,熊貓手機雖然借此一舉揚名,并帶動了銷售的提升,但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中卻未能勝出。
由于缺乏核心技術,熊貓手機在巨額廣告與薄利銷售的矛盾中,掉進了債務的無底洞。
2005年3月14日,熊貓移動的控股方南京熊貓一紙公告斬斷了與它的關系。7月28日,熊貓手機前掌門人馬志平因涉嫌“虛報注冊資本”罪被批捕。
第十屆 蒙牛:牛氣沖天
蒙牛集團自1999年成立,年銷售額從4000多萬元增加到2003年的50億元,從當初的1116位成功躋身乳業前三甲,成為中國超速成長百強第一名,被譽為“蒙?癖肌。
這一切使得蒙牛在2004年度央視招標會上“牛氣十足”,以3.1億元奪魁。
2004年,成功在香港上市的蒙牛實現銷售收入72.138億元、凈利潤3.194億元。2005年上半年,蒙牛乳業的營業額為47.5億元,凈利潤2.465億元,盈利增幅遠遠高于其他乳業巨頭。
盡管乳業仍不失為一個高增長的行業,但經過幾年高速擴張已經進入了惡性競爭階段,由此引發的種種問題,無疑會影響著蒙牛的“奔跑”速度。
第十一屆 寶潔:“教父”轉型
2004年11月18日,寶潔以3.85億元的中標額成為央視廣告招標以來的首個“洋標王”。而這筆投給央視的巨資不過是寶潔在中國整體營銷策略的一個部分。
2003-2004財政年度,寶潔全年銷售額為514億美元,位居《財富》雜志全球500最大工業/服務業企業的第86位。
素有“品牌教父”之稱的寶潔成為“標王”,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國際品牌在中國媒介策略的轉型。
2005年寶潔等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遭遇了一系列新麻煩,但這并沒有阻止寶潔大舉進發的腳步。據悉,寶潔旗下擁有300多個子品牌,而投放中國市場的只有10%,面對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其他子品牌進入只是時間問題,因此“05年央視奪標不過是個前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