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賣房子的叫“房蟲”,我們姑且把做渠道的人叫做“渠道蟲子”。為什么叫“蟲子”?其實就是說他倒賣東西,把企業生產的東西轉手賣了。現在一些“渠道蟲子”開始寫書、做咨詢了,但在90年代這些人還在私下里掙錢,他們怎么玩渠道的呢?
企業生產了一個新產品,開始上市了,上市需要鋪貨,就想找人幫助把貨迅速地鋪下去。而很多渠道蟲子,他們跟公司各個區域的分公司經理都認識,說你的貨我可以幫你賣了。對于分公司的經理來說,何樂而不為呢?上面不是要求業績嗎?假如你是一個區域經理,企業給你壓了一些銷售和回款的任務,一批貨,你要完成50萬定額,怎么辦?有渠道蟲子幫你。他們把這個東西拿票做轉移,吃增值稅的差,就是出項和進項的差額。我們知道不同的企業差額是不一樣的。比如說你這邊增殖稅率是17%,他的公司或者他找的公司在工商局注冊的是綜合類的公司,增殖稅率可以有5%和13%,也就是說,他的進項是17%,出項是5%了,中間的差額被他給吃了。你賣一個產品給他,從中間一轉,再減出項的話,他的價格就會比出廠價還要低,很快,這些產品就會流向二級市場。
企業產品剛上市,那邊就冒出比出廠價還便宜的,企業還以為是假貨。這些貨從哪來的?其實就是廠子自己的。渠道蟲子可能從杭州搞貨,在武漢轉移票,在山西銷售。這樣的話,你完全不知道貨是從哪兒來的,一驗貨,原來都是自己的。這些渠道蟲子現在互相聯合在一起,織成了一個全國性的網絡,在網絡內倒貨。他們會找企業,說我來幫你做市場,企業也不問他到底賣到什么市場,結果一轉貨情況就出現了。這就造成企業在這邊做品牌,那邊卻在低價出貨,結果把自己的市場一下子全毀了。這是渠道蟲子玩渠道的一種方式,實際上還有很多方式,不了解情況的企業,被這些渠道蟲子玩了卻還對人家大加感激。
渠道混亂造成品牌夭折
渠道蟲子的網越織越多,織到一定程度,其中的有些骨干人員就開始成立咨詢公司。比如有人專門做保健品的咨詢,然后順便幫企業出貨。出貨的結構其實是他自己的。這家咨詢公司在全國再開設17家經銷公司,南京注冊一個,武漢注冊一個,山西、廣東、西安等地方再各注冊一個。然后他們對企業說我是專做保健品的,有很多渠道關系,保證在20天之內給你把貨鋪到全國。企業當然愿意了。他們會先給企業設計一個產品招商方案和產品上市方案,其實這個方案是他給自己做的,因為那17個公司全是他注冊的。他也可能是跟當地的某個經銷商合作注冊,這樣的話他可以認識很多渠道的客戶。
他注冊了公司就會保證供貨。企業怎么招商、貨怎么鋪,他都根據自己公司的利益來設計。比如這批貨他設計的是壓批,先結一半款的話,等于本來賣10塊錢的產品,他現在就先結5塊,而另一半款,還不先給你,先把貨鋪下去。企業的產品鋪下去后也不管賣得如何,賣不動沒關系,他只要賣一半貨就能掙錢。剩的另一半貨他低價賣了,也能掙錢,大不了給你退貨。通過自己布的這些網點,每年他都可以幫一些企業做招商,這樣他手頭經銷的產品品種就多了,品種多了他可以再推銷給二類市場。這時他可以先收貨款,維持自己公司的運轉。這樣一來,他只要幫人做,不管賺多賺少,中間肯定能賺錢,但他并不能保證把你的市場給做起來。
表面上看起來,企業的貨是鋪出去了,其實最終都落到了他自己的網絡。他并不考慮產品的市場前景如何,也不考慮上市的時候怎么操作,把市場啟動起來,而是完全交給經銷商去做,同時還收你的咨詢費。這就造成了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了很多做品牌的機會;本來這個企業產品挺好的,最后讓渠道蟲子掙了錢,企業卻顆粒無收。有些企業的產品還沒到消費者那兒,這些渠道蟲子就已經提前把錢掙到手了。
我認識一個渠道蟲子,他說他一年就是光幫人倒貨,就能掙100多萬。他不是在區域里拼命地做,只是在這個城市給人倒倒票,那個城市給人倒倒票,有時候出出差,跟人家聊聊天,吃吃飯,一年就能掙100多萬。這些蟲子玩得挺瀟灑,人頭也混得挺熟,因為都是以前在企業的高級業務人員。他們對企業的渠道操縱越來越熟,結果就跟以前倒盤條似的,中間人賺了一圈錢,最后消費者買的價錢最高。總得有一端是要吃虧上當的,所以就造成了企業品牌始終提升不上去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