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品牌就需要做出品牌知名度,但是品牌知名度不代表品牌美譽度。所以我們在塑造一個品牌的過程中,首先要知道怎么把知名度做大,然后在有知名的情況下又如何把品牌的美譽度做大,這是跟產品有關聯的,要把這兩點結合起來做。先做知名,知名有做知名的招兒,然后做好感,好感有做好感的道,不要混淆。現在不少企業經常把這兩個混在一起,結果弄得事倍功半。
像海王的廣告,它本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意,但一個新上市的產品需要打什么樣的概念呢?要先讓消費者認知你,然后才是要讓別人了解你、喜歡你,海王的廣告是打了,別人也都認知了,只是花的錢太多,他是用一個非常完美的創意去達到認知的目的。我們做的任何一個創意,都是為了某個結果去做。我們先為認知的結果去做一個產品創意,然后在達成認知的時候,我們再做第二個廣告,這時是為獲得好感而做的創意,這是兩版廣告。但是海王做的廣告不知道是為了好感還是認知去做,總之這個廣告打了一年多,海王才被認知;打了兩年多,還不知道他賣什么東西,就是簡單地知道這是一個什么產品,但是不知道這個產品給我們的核心利益是什么,就光知道海王。如果廣告的目的只是為了讓消費者知道海王這個品牌的話,就沒必要用這種創意去表現。
認知時間過長根本就沒用
再舉個例子,我們知道恒源祥,1993年打了一個廣告,廣告詞叫“恒源祥,羊、羊、羊”。這個廣告做的是一個認知性廣告,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就達成了認知,為什么?因為他是在做高頻率的重復。我們知道,背一篇課文或者一首詩需要有記憶點的重復,廣告要達成認知就需要記憶點和重復點,讓人很快記住和認識你。但是光認識我還不了解你恒源祥這個商標是什么樣的老字號,是什么樣的一個產品,我只知道有個恒源祥的東西,而這對于企業來講已經夠了。
但是恒源祥也存在一個問題,知名度達成了應該接著做好感,但是他沒有,還是“恒源祥”、“恒源祥”的繼續做認知,然后加點別的,今天加一個理念,明天加一個理念。他不是從產品對應的群體來考慮,而是從企業自身的角度出發,來進行推廣。這是消費者不愿接受的。任何一個品牌都是消費者心中自我形成的情感,而后你啟發了他,使他對你的品牌產生認同感,現在你給他的全是企業自賣自夸的東西,傳達的不是你要和消費者對接的情感,這樣消費者就無法產生品牌好感,企業的品牌光有知名度沒有美譽度。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恒源祥只會做認知不會做好感。
反過來,海王是只會做好感不會做認知。嚴格來說海王的好感也沒有達成,因為好感是有對接群體的情感的,他沒有對接上。他是在說產品,但在說產品的時候,品牌又沒有達成重復。
作者:劉永炬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