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車代工的話題日漸熱絡,合資主導的中國汽車整車市場,也開始弄起了代工。
中國整車,特別是乘用車部分,從對外開放幾乎還是零的時候起,就拿合資說事,可是到了今天汽車年產銷已經接近900萬輛的今天,卻搬弄起來三十年前的老古董-代工,著實讓人有些吃驚。
據(jù)此,有人說代工是自主品牌的喪失,有人說是汽車行業(yè)的倒退,當然,也有人說代工是合資主流的補充。
中國汽車行業(yè)在改革開放已經30年后的今天,真的就會某些人所說的,淪為跨國汽車巨頭的附庸,成為他們的代工基地嗎?
什么是代工?以中國汽車企業(yè)為外資企業(yè)代工為例,就是中國汽車企業(yè),按照外方的合同要求,制造出符合外方條件的汽車產品。中國汽車企業(yè)只是產品的制造方,而技術、銷售則完全交由外方處理。
人們也許質疑:已經在自主品牌發(fā)展中小有成就的中國汽車企業(yè),比如奇瑞,難道會因此放棄自主品牌,而淪為外資的加工車間嗎?
奇瑞已經擁有了幾乎全系列的車型,擁有了不錯的市場銷售業(yè)績,擁有了中國市場,乃至中國以外市場的很高程度的認同,難道就從此走上代工的附庸地位?
其實,所有質疑的人,對代工都有很大的誤解。
代工并不是企業(yè)的全部,只是一個項目的合作合同。你既可以做代工,又可以做自己的品牌,雙方不僅僅沒有沖突,反而對代工方有著極大的益處。
最直接的益處在于代工方可以利用代工項目獲取必要的代工費用報酬,這種加工報酬沒有市場風險,賺的是真金白銀。而這對于目前中國那些正在面臨資金短缺困擾的汽車企業(yè),有著極大的供血作用。
另外,代工項目,可以讓中國代工方以此“免費”鍛煉自己的生產工人,提高生產熟練程度以及對于質量的把控能力。同時,可以利用過剩的生產線降低成本,或者增加生產線,擴張生產能力,甚至可以通過代工,提高自己對于產品技術開發(fā)以及世界市場的把握能力,只要有心,通過制造,也能窺見全貌。
其中的關鍵是,中國代工方是只愿意僅僅做點代工賺取輕松的加工費,還是期望通過代工增強自己的實力,以為自己的品牌打造奠定基礎。
中國自主品牌的大規(guī)模爆發(fā)也只是近一兩年的事情,以往的合資企業(yè)中的中方,尚且不能通過更加深入的合資方式在自主品牌建設上,走得更快更遠。試想,代工的中方如果不能堅持自己,根本無法發(fā)展自己的品牌。
這就是企業(yè)戰(zhàn)略問題,更是一個決心問題。如果你不甘于只是做一個代工的車間,代工無疑就成為你發(fā)展自主品牌的打好機會。而且,這種機會越多越好。
作者:張志勇 來源:價值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