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是對企業資金、成本、費用、利潤及其分配等財務收支活動實行管理和監督的總稱,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財務管理是最直接、最有效地影響企業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的管理環節,其領域在不斷的拓寬,部門的設置已位居各管理機構之首,維持良好的財務狀況,實現收益性與流動性統一,成為現代企業管理決策的標準。同時,財務形象已成為企業的主要形象,企業的運營目標已主要反映為財務目標。
一、財務管理觀念的更新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客觀上要求企業財務人員必須樹立新的財務管理觀念。人本化理財觀念。人的發展是人類的最終目標,人是發展的主體和動力,也是發展的最終體驗者,從而把人類自我發展提到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心地位。據此可以看出,重視人的發展與管理觀是現代管理發展的基本趨勢,也是知識經濟的客觀要求。企業的每一項財務活動均是由人發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決于人的知識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只有樹立“以人為本” 的思想,將各項財務活動“人格化” ,建立責權利相結合的財務運行機制,強化對人的激勵和約束,才能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是企業順利而有效開展財務活動、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根本保證。
競爭與合作相統一的財務觀念。當代市場經濟競爭中出現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這就是原來是競爭對手的企業之間紛紛掀起了合作的浪潮。在知識經濟時代,一方面,信息的傳播、處理和反饋的速度以及科學技術發展的速度均越來越快,這就必然加劇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哪個企業在信息和知識共享上搶先一步,便會獲得競爭的優勢。而另一方面,信息的網絡化、科學技術的綜合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又必然要求各企業之間要相互溝通和協作。這就要求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在財務決策和日常管理中,要不斷增強善于抓住機遇,從容應付挑戰的能力,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趨利避害,揚長避短,同時也要正確處理和協調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的財務關系,使各方的經濟利益達到和諧統一。
風險理財觀念。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市場機制的作用,使任何一個市場主體的利益都具有不確定性,客觀上存在著蒙受經濟損失的機會與可能,即不可避免地要承擔一定的風險,而這種風險,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受各種因素影響,將會更加增大,因此,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必須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善于對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進行科學預測,有預見性地采取各種防范措施,使可能遭受的風險損失盡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信息理財觀念。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以快、準、全的信息為導向,信息成為市場經濟活動的重要媒介。而且,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數字化技術為先導,以信息高速公路為主要內容的新信息技術革命,使信息的傳播、處理和反饋的速度大大加快,從而使交易、決策可在瞬間完成,經濟活動空間變小,出現了所謂的“媒體空間”和“網上實體”。這就決定了在知識經濟時代里,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必須牢固的樹立信息理財觀念,從全面、準確、迅速、有效地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入手,進行財務決策和資金運籌。
知識化理財觀念。知識成為最主要的生產要素和最重要的經濟增長源泉,是知識經濟的主要特征之一。與此相適應,未來的財務管理將更是一種知識化管理,其知識含量將成為決定財務管理是否創新的關鍵性因素。因此,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必須牢固樹立知識化理財觀念。
二、財務管理目標的重組
目前,中外學術界普遍認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股東財富最大化”(它比“利潤最大化”這一財務管理目標前進了一大步)。然而,這一管理目標是與物質資本占主導地位的工業經濟時代是相適應的,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不僅要追求股東利益,而且也要追求其他相關利益主體的利益和社會利益。因此,必須考慮以下兩個重要因素,對其財務管理目標加以重新定位。相關利益主體的利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擴展了資本的范圍,改變了資本結構。
在新的資本結構中,物質資本與知識資本的地位將發生重大變化,即物質資本的地位將相對下降,而知識資本的地位將相對上升。這一重大變化決定了企業在知識經濟時代里不再是僅歸屬于其股東,而是歸屬其 “ 相關利益主體”,如股東、債權人、員工、顧客等。他們都向企業投入了專用性資本,都對企業剩余做出了貢獻,因而也都享有企業的剩余。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制度學派認為,企業的利益是所有參與簽約的各方的共同利益,而不僅僅是股東的利益。從美國《公司法》可以看出,要求公司的經營者不能只為公司股東服務,而必須為公司的相關利益主體服務。美國IBM公司把其目標提煉為“為員工利益、為顧客利益、為股東利益三原則”。可以說,這些變化都代表著時代發展的要求,都是知識經濟時代帶來的影響。
社會責任。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如維護社會公眾利益、保護生態平衡、防止公害污染、支持社區事業發展等,既有助于實現其經營目標,也有利于在社會大眾中樹立其良好的形象。知識經濟時代不同于工業經濟時代,知識資源與物質資源之間的一個明顯差別是知識具有可享性和可轉移性,它使得企業的社會聯系更加廣泛而深入,企業對知識的要求和應用將更加取決于社會對知識形成和發展所做的貢獻,從而也就要求企業更加重視其社會責任。這就表明,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社會目標在企業目標結構中的地位必將提高。
三、財務管理內容的調整與拓展
在工業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的對象主要以物質運動為基礎的物質資本運動,其內容主要包括物質資本的籌集、投入、收回與分配,以及實物資產的日常管理等。而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資本將在企業資本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因而它將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對象,與此相適應,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也必將發生較大的變化。
無形資產將成為企業投資決策的重點。在新的資產結構中,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商譽、計算機軟件、人才素質、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所占比重將會大大提高。據有關 資料,1995年美國許多企業無形資產 的比重已高達50%-60%.這表明,無形資產在企業總資產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起的作用已不容忽視,它將日益成為決定企業未來收益及市場價值的主要資產。所以,在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將成為企業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資對象。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調整舊的投資決策指標,建立切實反映無形資產投入狀況及其結果的決策指標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