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所用的資金主要有兩個來源,股東投入和外部借入。無論是股東投入還是外部借入,證券市場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所。在證券市場上企業可以通過發行股票、增發股票、配股、發行標準債券或可轉股債券等多種方式融入資金,幫助企業迅速發展。對于企業來說,債務融資的成本較小而股本融資的成本較高,因此,應當盡可能利用債務融資。但是,過多的債務會增加企業風險,不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和再融資。因為,向企業提供資金的人即投資者追求高收益低風險。
公司股票的售價是參考同類型公司市場市盈率來定價的,因此,企業的融資額與企業的盈利密切相關,公司盈利越高,集資額越高,且具有倍數效應。相反,虧損的公司是找不到投資者的。如果想要籌集到比較多的資金,企業就必須要有好的業績。
為了能夠順利的利用資本市場籌集資金,企業必須找到合適的中介機構為其辦理相關事宜。因為,資本市場并非一般市場,公司不可能獨自進行融資活動,一定要有專業中介機構協助進行。另外,管理層的誠信對企業融資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中國企業碰到的問題
1.主營業務
創業板要求上市申請人可以通過上市主體或其子公司去經營一項主營業務。如該項目是收購回來或進行業務分散,這些類似綜合企業等形式主板是可以接受的,但創業板并不容許。此外,主營業務并非只是公司自圓其說,聯交所會比較各項業務的比例,如銷售金額、盈利等來做評估。
2.擁有權
擬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后,應由差不多同一(一群)擁有者持有,可以是直接持有或者間接持有。比如,在托普科技、深圳元征科技、實得科技,在上市后原大股東持有股份比例分別達到50.95%、68.44%、46.45%.
3.管理層
擬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后,由差不多同一(一群)管理層管理。為避免一些公司以買殼形式購買一些有條件企業,借其上市,聯交所并不容許公司管理層有大變動。
4.國有股減持
如公司持有國有股票便需按規定進行國有股減持。中國證監會暫停執行減持規定只適用于A股及B股,H股現在尚需要進行國有股減持。減持是按融資金額的10%來進行,這種減持形式對持有國有絕對控股的股東影響較少,但對小部分持有國有股的民營企業影響很大,因為國有小股東是需按融資額10%來進行減持。
5.非營利業務剝離上市集團
中國正逐步過渡到完全市場經濟,部分企業可能經辦一些非盈利的單位,如學校、醫院、托兒所、球會、工人俱樂部等,要求設計重組方案時,把一部分業務剝離上市集團。
6.關連交易
公司可以把一些關連公司并入擬上市集團內,把有關交易公司出售或把關連交易轉為獨立第三者進行。
7.股東披露
上市公司有很多個有限公司股東,每一有限公司再有很多有限公司作為股東,這類型公司會因股權復雜而無法披露至最終實益人層面。此外,非國有獨資的有限公司,集體企業未能符合聯交所的披露要求。聯交所只接受披露至個人、國有獨資、全民所有及上市公司。
一個企業規模小,只能進行向銀行借貸,以物業抵押。當企業規模較大,銀行開始給予信用額。但當借貸增加至一定比例,銀行將會停止貸款額,公司會轉移走向資本市場。走向資本市場是指上市,公司一定要站在投資者立場看,把公司給管好,再次進行增發則會有一大批投資者。
(來源:銘萬網 作者:何黨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