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以來,資本市場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那邊雷曼兄弟成為歐美股市新的下跌引擎,而這邊萬科松山湖會議紀要的傳聞,則又引發了國內地產股和香港內房股的大幅回落,一周A股地產指數下跌了11.79%,而滬綜指則下跌了5.57%。連續七周陰線,創了22個月以來的新低。A股市場目前市盈率已經回落了16.9倍的水平,已經低于2005年市場在千點左右時的市盈率。
當然,市場也不乏正面積極的因素:首先是美國財政部接管了"兩房",而人們預期美政府將進一步對雷曼兄弟的問題探求解決之道。這對于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次,近期上市公司大股東紛紛增持A股,表明部分金融資產的吸引人已經開始顯著大于實業資產。盡管目前A股依然低迷,沒有反應不代表不會反應,市場轉機正在醞釀之中。
但是當我們看到,投資價值的文章自從大盤下4000點以后一直鋪天蓋地,但是筆者總看到評論股票投資價值總只提市盈率,筆者不僅問,難道投資價值只是看市盈率嗎?難道除了看動態市盈率與凈態市盈率外,就不用去多研究包括其他方面的投資價值?比如凈資產以及公司業績以及分紅等情況。
筆者認為,就是由于只研究市盈率為投資價值,成為了促使市場的一步步下跌的因素之一,當大盤到3000點,與國外比較,與歷史比較;當2100點破了也只與過去比較,與國際比較。但是他們疏忽了中國的幾年的經濟發展,也沒看到上市公司幾年的資本積累以及發展。為此筆者有必要對投資價值到底是不是只看市盈率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曾幾何時,我們為A股缺少20倍市盈率個股而煩惱,而今A股不足10倍市盈率的個股達到140只。但即使如此,也沒有人肯撿便宜,9月12日這140只個股中仍有128只下跌。因此筆者就認為,市盈率不只是投資價值的唯一依據。
9月12日在銀行股的帶頭殺跌下,上證綜指繼續殺跌,最終下跌71.78點,跌幅3.34%,收于2078.98點。深成指也下跌189.22點,收于6876.25點。成交量繼續萎縮,兩市成交額不足400億元。
兩市僅247只個股上漲,券商、教育傳媒板塊翻紅;銀行、房地產、煤炭石油板塊則位列跌幅榜前列,其中銀行板塊以下跌5.86%成為跌幅最慘重的板塊。
市盈率則再次走低,昨日滬市平均市盈率為16.89倍,深市平均市盈率為17.55倍。其中,濟南鋼鐵、五礦發展、興業銀行等140只個股的市盈率則低于10倍,14只個股的市盈率低于5倍。低市盈率并非是因為這些個股業績前景不佳,如浦發銀行、北京銀行等7只銀行市盈率跌穿10倍,然而這些個股今年上半年業績增長均超過50%。
現在,滬深兩市總市值為13.5萬億元,流通市值為4.66萬億元,從本輪調整來,總市值已蒸發了20萬億元。本輪調整中,兩市總市值已超過七成個股跌幅已超過60%;其中154只個股跌幅超過80%;兩市平均股價已不足7元。市盈率已經跌至15.07倍,低于千點水平;市凈率為2.48倍,是千點的1.5倍。
盡管已經跌出投資價值,這些個股并未能止跌,9月12日日低市盈率的140只個股中超過90%仍然不同程度下跌。值得注意的是,績優大盤藍籌股中國遠洋的市盈率已經不足5倍,9月12日日卻仍然下跌1.21%,市盈率回到4.42倍。
目前已有14個細分行業PE(市盈率)低于998點估值水平,但是不排除部分估值顯著偏高的行業短期內仍面臨補跌風險。統計數據顯示,全部A股與滬深300指數以9月1日收盤計算的最新動態市盈率分別為17.2倍與16.5倍,為A股市場估值歷史次低位水平。從靜態估值水平角度看,以9月1日收盤計算的全部A股與滬深300指數PE分別約為19.0倍與18.0倍,分別相當于上證綜合指數998點(2005年6月6日)對應靜態PE的1.2倍與1.4倍,但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已有包括船舶制造行業、證券行業與高速公路行業等共14個細分行業最新靜態PE值低于998點對應PE水平,這表明隨著市場大幅下跌后,一批行業的安全邊際已提高,已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除了市盈率走低,破“凈”個股昨日也增加到50只,其中深天健、長春經開昨日股價較其每股凈資產折價已經超過40%。跌穿上市發行價的個股數目已經超過50只,威化股份、中海集運兩只個股股價更較上市發行價折價超過50%。
低市盈率、破“凈”、破發……在上證綜指面臨2000點重要關口考驗時,這些理由似乎都軟弱無力,大部分機構認為2000點關口面臨嚴峻考驗。益邦投資指出,僅僅依靠慣性的力量擊破2000點大關也不是難事。九鼎德盛表示,股指回歸2000點時代,目前10年均線在2040點區域,后市仍有繼續調整壓力。 然而,在投資價值出現后,市場也已經出現一些微妙變化。在超跌后,近期多家公司股東選擇增持,QFII 8月份逆市增持305億元,這說明機構投資者已充分認同目前市場的投資價值。
與此同時,筆者發現了一個有趣情況,PE達35倍的肉制品行業龍頭雙匯發展的近期走勢頗為迷離,在9月2日跌停之后的連續7個交易日內,收出6根陽線。
如今,雙匯發展的成長性是否能夠化解高估值負擔?雙匯發展的后市將如何演繹?期望已久的資產注入和豬肉價格的回落能給雙匯發展的股價帶來多少提振?這些問題已經很實際地擺在掌控76%流通盤(截至二季度末)的基金面前。
難道35倍的市盈率的雙匯發展就具有投資價值?那么我們先分析一下雙匯發展。
在金融大鱷高盛入主之前,雙匯發展曾經停牌將近長達一年,這家國內三大肉制品行業老大和樂于分紅的上市公司,2006年和2007年凈利潤分別增長38%和20%,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增長16.88%。
作為消費領域的備選品種,基金對雙匯發展的態度一直較為撲朔迷離。在去年三季度,僅有21只基金駐扎其中,持有雙匯29.22%流通股;到了去年四季度,基金家數激增至94只,而且基金持有該股高達2.1156億股,持股比例占到流通股的71.96%。
受豬肉價格居高不下的制約,雙匯發展2007年毛利率快速下滑,再加之豬肉價格飛漲和市場的極度恐慌,基金在今年一季度看空食品行業,80只基金從雙匯發展悉數清倉,基金持股比例也驟然下降至34.42%;基金在今年二季度又選擇了卷土重來,二季度共有85只基金新進買入雙匯發展,致使該股的基金持股總家數上升至98只,基金持有該股流通盤比例攀升至76.43%。另外,中國人壽持有3.19%的股份,基金和保險持有雙匯流通股將近80%。
在機構持有人中,南方、上投摩根和博時等基金成為雙匯發展的主要機構股東。南方基金旗下有8只基金總計持有雙匯4695.4萬股,南方穩健成長、穩健成長貳號和南方隆元都將雙匯作為十大重倉股持有;相對偏愛消費板塊的上投摩根,旗下5只基金共持有該股3613.47萬股,雙匯成為內需動力、中國優勢、阿爾法和雙息平衡4只基金的十大重倉股。此外,博時旗下6只基金持有雙匯1757.28萬股,興業3只基金持有1467.77萬股,大成3只基金持股748.9萬股,易方達3只持股800.76萬股。正是由于基金二季度大幅增持,雙匯發展二季度跌幅僅僅只有2%。步入7月以來,該股的走勢一直較為平穩。在7月份,雙匯發展大漲9.89%;8月市場連續暴跌引發基金重倉股估值下移,雙匯發展8月跌幅卻僅5.34%。
這種嚴重控盤的現象在今年基金重倉股中極為罕見,更何況在現在的低點,機構投資著所謂的價值觀太過片面,筆者認為實在不敢恭維了。
筆者認為,研究股票價值,必須在研究市盈率的同時,還要結合股票的凈資產以及股票價格和發展前景等幾個方面。
我們再一起看看目前凈資產情況,截至9月8日收盤,滬深兩市共有51家公司股價跌破最新的每股凈資產。
這51家公司市凈率水平在0.59-1之間,分布在機械、電力等18個行業,其中機械、電力有6家公司進入,紡織服裝、鋼鐵、汽車及配件各有5家公司進入,其余各行業分別有1-4家公司進入。
在破凈個股中,今年上半年業績實現增長的個股有長春經開、深天健、神馬實業、魯北化工、安陽鋼鐵、彩虹股份、長豐汽車、振華科技、新野紡織、邯鄲鋼鐵、南京高科、北京城鄉、三環股份、深康佳A、華菱管線、ST安彩、一汽四環等。
9月以來,破凈個股正在迅速增加。3日,27家公司破凈;5日,36家公司破凈;8日,51家公司破凈。僅8日一個交易日,破凈數量就增加了15家。
從現在情況看,股市按筆者一直提倡看盤的三大要素(投資心理,資金數據,技術分析)看,似乎2000點就在眼前,卻無法看到市場回穩的趨勢。從投資心理看,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都無法不擔憂市場下跌,投資信心極低;而從資金數據分析,市場外的資金由于擔憂而不進入市場,資金出逃還在繼續;而從技術分析看,前期高點的2245點破了后,市場的技術支撐只有來自投資心理支撐的2000點。這樣看,市場走穩需要其他因素。
為此,我們能看到的可以使A股企穩的因素也還有,主要是四個方面。
首先,國際油價持續回落,減輕中國經濟發展壓力。油價下跌的原因是美國和歐洲的需求減弱,同時美元兌歐元快速走高。從各方面的情況來看,這兩大主導油價下跌的因素仍在發揮作用,有理由相信油價有望保持調整態勢。
其次,PPI存在見頂可能。食品價格繼續下行空間有限,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未來存在反彈可能。而考慮到商務部生產資料價格開始環比下跌,以及經濟下滑所帶來的總需求疲軟,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很可能暫已見頂。中國的通脹前景已經較為光明,雖然當月PPI漲幅達10.1%,仍居于高位,但在全球能源及原材料價格走跌的背景下問題并不大。低估價格吸引產業資本關注。
三是低估的市場已經引發產業資本的關注。近期市場驚現多年未見的大股東爭持A股。在上周有8家公司大股東增持了自家股票,而本周我們繼續看到多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在二級市場增持股票。
大股東或者上市公司對A股進行增持是最近五到十年來非常罕見的事件,現在產業資本開始對股票有非常濃厚的興趣,至少說明股票的吸引力已經對產業資本產生了很大的誘惑力。當然,我們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高管和大股東增持的公司不是所有公司都增持的,我們注意到主要集中在業務發展前景比較好、公司估值比較低這幾塊上,這說明其中也有一個結構性的問題。
四是產業資本對金融資本的摻透不僅表現在A股市場,H股市場(可口可樂收購匯源)、B股市場(麗珠B股回購事件)也頻頻發生,這些現象表明低估并非只發生在A股市場,整個中國股票市場都存在顯著的結構性低估問題,這才會吸引產業資本從不同的角度進軍金融市場。
目前部分主要A股價格已顯著低于H股。近期一個代表性的案例是萬科市值顯著低于中海。它說明的是,不是中海太高,就是萬科太低;它甚至可以進一步演繹成為:不是A股太低,就是港股太高。以上周一的價格計算,萬科以A股股價計算的市值為人民幣666.6億元,中國海外以H股股價計算的市值為人民幣746.73億元。在中國地產界,萬科顯然要比中海規模更大、利潤更高、發展潛力更強;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萬科市值都應該明顯高于中海。這也說明為什么產業資本開始嘗試大筆買入股票。
對于目前市場,筆者認為投資價值已經呈現,關鍵已經不是投資價值問題,也不是市盈率問題,而是筆者此前說的如何提高投資信心問題。
中國不是沒資金進入股票市場,而是要使持資金者看到投資希望,讓他們對投資股票有良好信心,這可能是最關鍵的因素,也是筆者提倡對股票市場分析的最重要的投資心理。
當我們對投資心理可以看好A股時候,市場就會帶來飛躍,同時只要在技術上能有三天時間上60日均線,即使大盤回調,也將產生新一輪的投資熱潮。筆者也認為,對于市場的牛熊標準就是60日均線。當我們市場在2008年1月中旬跌破60日均線后,這輪熊市就一直到今天,而當大盤再上60日均線時候,一輪牛市也將啟動。
因此目前對于沒入市的投資者還需要繼續觀察,而對于滿倉的投資者除了做減少損失外,就要考慮考慮真正的投資價值,特別要對手里沒業績的股票必須進行換股,重新思考投資價值,包括市盈率,凈資產以及業績等方面因素。
筆者個人看法,僅代表個人見解,僅作參考。
作者:姚永其 來源:價值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