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根據國務院研究室工交司陳文玲的研究,我們認為,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國市場將更加劇烈地向下列方向轉變: 1.市場競爭將由國內的、局部的、不完善的競爭轉向國際的、全方位的競爭,將由國內市場的國際化變為國際市場的國內化;
2.市場競爭將由單體企業之間的競爭轉向企業群之間的競爭。未來不僅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且是企業背后的集團與集團、供應鏈與供應鏈、連鎖流通組織對連鎖流通組織、物流體系對物流體系的競爭;
3.市場競爭將由生產能力的競爭轉向生產能力和流通能力的競爭;
4.將由產品的競爭轉向品牌的競爭;
5.將由行業存在形式的競爭轉向商業存在模式的競爭;
6.將由單純追求市場份額的競爭轉向對市場快速響應能力的競爭;
7.將由直接爭奪客戶的競爭轉向爭奪銷售終端、創造客戶價值的競爭;
8.將由價格戰、廣告戰等單一形式的競爭,轉向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高層次競爭;
9.將由對貨幣資本投資的競爭,轉向對人力資本獲取的競爭;
10.將由完全決定于企業效率的競爭,轉向政府行政效率的競爭和政府管理經濟的能力的競爭。
加入WTO已經過去四年了,從中國企業的實際表現可以看出,以上預測是準確的。但是,這一切才剛剛開始,一切可能都還潛伏在不可知的未來。但是企業有了方向,企業理性地看到了出口,“只要找對了路,我們就不怕遠”!
(二)
大浪淘沙,一些企業卻失敗了。但他們的失敗,使別人的成功更有價值。
注定還將有更多的企業掉進深淵。他們在宏觀經濟風平浪靜之時,也許與最好企業的表現沒有區別,但一旦國家宏觀調控來臨,全球經濟風險到來,才發現他們的經濟增長方式、產業結構,或是資本結構有著巨大的缺陷。“只有退潮之時,你才會知道誰光著屁股在游泳”。股神巴菲特的這句話,其言外之義是:“小心點,與你合作的這家企業也許光著屁股哩!薄@家企業會把你拉下水。
所以做生意,要與健康的企業合作。
下一個十年,中國又將有哪些企業將大量退場?
這類話題我們已經談得太多,其實也很好區分,四大類:
1.權貴資本企業(裙帶企業)。它們習慣于渾水摸魚,用權力獲得買賣的時代將迅速消失;
2.產業結構和資本結構有問題的企業。也許他們的規模很大,但始終是“光著屁股在游泳”,而退潮又是必然要到來的;
3.增長方式有問題的企業!白錾舛皇亲銎髽I”,善于抓機會卻疏于管理守業的企業,會發現賺錢越來越難;
4.不規范,不誠信,速度慢,信息不透明的企業,活著是一種折騰。
當中國經濟越來越全球化之時,我們的企業必然越來越健康。下一個十年已經開始了,由內部發動的改革開放(內因)已經深入,現在,外部力量(外因)將更加迅猛地推動新一輪優勝劣汰。
(三)
尊重知識。我們沒有辦法不這樣做,在生和死面前,尊重知識和尊重擁有知識及能力的人,是我們能活下去的理由。
資本和資源可以讓企業喘過氣來,但資本和資源的效用會在邊際遞減;唯有知識和知識轉化而成的力量(技術、人才),其邊際效益遞增。所以沒有什么比人才更重要,人才可能為企業帶來一切。
在傳統制造業,一個身強力壯的熟練工人,頂多比他的同事多創造幾倍的產出。但在知識為中心的時代,一個有創造力的知識能手、知識英雄,會比一般人創造高出幾倍、幾百倍的價值。因此,能否吸引、激勵創造性人才的創造性勞動,成為企業競爭獲勝的關鍵。比如眾所周知的比爾·蓋茨,他的知識推動了全人類的發展。
下一個十年,企業將對知識資產和知識管理進行大量的投資,這將是最明智的行為。因為下一個十年,資源會短缺,資本會過剩,經濟增長方式將越來越倚重于知識的產出,這是人類必然的發展方向,也必然是企業的方向。那時,人才是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將是新的稀有資源。如果企業是一輛車,從現在起,企業就應該讓他們“先上車,找個位置坐著”。
從現在起,企業的原有角色將發生變化。例如CEO(首席執行官)要成為知識學習的倡導者,要考慮知識外購和擴大企業知識內需的問題;CIO(首席信息官)要考慮用什么樣的技術手段來建立知識資源管理系統;CKO(首席知識官)將考慮知識共享和公司核心知識的保護問題,他還是知識產權方面的總協調人;CFO(首席財務官)要考慮怎樣為知識定價……
當一個企業有這樣些人,來共同尊重知識和管理知識,當尊重知識和人才成為企業和全社會的共識,下一個十年,中國企業才能在國內勝出,更重要的是在國際市場上,不至于敗下陣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