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國企業稱自己狼性十足,但他們真的擅長此道嗎
中國狼是對中國企業的一個最恰當形容嗎?
在不少中國企業家眼里,狼是一種值得學習的動物。從華為狼性,到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對狼的推崇,以及聯想總裁楊元慶強調的"如狼似虎",類似的故事總在不斷上演,這種像狼一樣的競爭策略一度讓跨國巨頭們膽戰心驚,而讓中國觀眾為之歡呼。
但狼也有其致命所在,比如,狼的鼻子、腿,也是獵人攻擊的重點。在商業戰場上,中國狼也在遭遇困境,曾經頗具狼性的PC、DVD、軟件、手機業,紛紛遭遇危局。
中國狼性企業們究竟有著什么樣的暗傷與命門?
中國狼性企業的暗傷
"創造性模仿"是狼性企業的重要競爭戰略,通過比創新者更透徹地了解新技術與市場需求的關系,創造性模仿能為新技術的應用尋求更準確的市場定位,并借助對新技術的創造性模仿來建立競爭優勢。例如,個人電腦的設計思想最早來源于蘋果電腦,但當IBM認識到了個人電腦廣泛的市場前景后,便立即通過創造性模仿推出了標準的PC機型,迅速占領了市場。
事實上,"創造性模仿"策略在攻敵之弱的同時,自身的弱點也成為對手的攻擊點。這就是"創造性模仿"之傷:首先,"創造性模仿"也會引來眾多模仿者。一個有價值的定位肯定會引起他人的爭相仿效,從而使最初的獨特定位喪失。比如,最近的國產手機整體下滑,TCL移動就把原因歸結為:由于國產手機的盲目上馬和過熱生產,雷同度高的產品使市場顯疲態。
第二,模仿,卻缺乏創新。一方面,片面的模仿,而在核心技術上的缺失,使得國內廠商受制于人。
第三,持久的戰略需要做出堅定的放棄,否則容易墜入增長陷阱。很多時候,國產企業更喜歡一哄而上、彼此模仿,今天比拼百萬象素,明天比拼渠道能力,或者比拼代言明星的大牌,而且,這些"創造性模仿"的高手們更不愿意去放棄一些東西,結果是他們都沒有實現真正的差異化。
與此同時,執行缺陷也在成為一大瓶頸。
經理人關注狼道,事實上也反映了一個現實:高層管理人員、股東和董事會已經對英雄式的領導提出了質疑。
但是,不管如何質疑,大多數中國公司仍是一個重英雄而輕團隊的組織。錫恩公司總經理姜汝祥也曾認為,中國絕大部分公司都沒有基于管理流程的戰略模型,中國企業的戰略是"總裁戰略"——總裁的話就是戰略,中國企業的管理是"總裁管理"——總裁的命令就是管理。
狼團隊的三大弱點
狼群歷來是團隊合作的楷模,但是,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中國狼性企業很多并不擅長此道。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兼CEO周偉焜曾有一個頗有趣的論斷:小企業看老板,中企業看管理,大企業看文化。對不少中國公司而言,團隊合作不暢至少跟公司文化有直接關系。
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mpany)顧問Ram Charan指出,根據他的研究,行政總裁之所以失敗,主要原因就是執行不力。"就這么簡單:無法完成任務、優柔寡斷、不能履行承諾。"造成執行不力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沒能在適當的職位安排適當的人,員工問題沒能及時解決。比如,行政總裁的失敗往往是對那些業績一貫不佳、嚴重妨害企業發展的關鍵人員沒有及時處理。
針對這一問題,Charan在他的Business Acumen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分兩步走的解決方案。第一步是"人員組織能力",即選擇合適員工、發展他們的能力、處理員工與職位不相稱的問題。第二步是"企業組織能力",即協調他人的努力,共同實現企業的優先發展目標。
麥肯錫曾把類似"狼"性團隊執行、合作不暢的弱點所在歸結為三個層面:首先是方向不明。這種方向不明又有幾個現實因素,比如缺乏協調、缺乏深入理解、缺乏戰略重點。CEO們提出一個設想時,經理們可能點頭附和,但團隊常常缺乏如何實施的共同看法。
其次是無效的交流。有不少管理團隊在交流的重要性方面光說不練,形成了一種妨礙真誠的溝通與合作的工作方式。比如,和任何人際交往一樣,高層團隊中也經常出現破壞性的行為,如公開羞辱團隊成員。這類行為顯然會導致恐懼和防范,從而嚴重影響團隊活力。
第三,無力進行自我更新。由于慣性思維、封閉隔絕以及個人技能的不足等原因,高層團隊很少對公司或產業以外的信息給予足夠的關注,同時,高層團隊很少花時間去思考他們所獲得的信息,從而不能確定真正的戰略重點。
相比之下,身處動物世界的狼群卻具備一個優秀團隊的所有特征,他們方向明確,特別是在捕獵的時候,狼也被公認為是群居動物中最有秩序、紀律的族群,他們善于交流,最關鍵的是,狼擁有極強的自我更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