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只有在建設和諧企業的實踐中充分釋放自己的潛能,才能適應新形勢,從文化理念上保證企業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近年來,某公司按照建設和諧企業的目標,確定了“最緊迫的是效益,最關鍵的是改革,最根本的是發展,最重要的是穩定”的工作理念,經過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該公司一舉甩掉14年虧損的帽子,綜合效益創歷史之最,這得益于該公司抓住有利時機,依靠強有力的企業文化,加快改革步伐,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釋放出能量。
一、創新思維是企業文化潛能釋放的前提
觀念的轉變關鍵在于思維的創新。只有掌握了新的思維方法,企業文化才能適應形勢順利推進。在該公司《企業文化手冊》中有這樣一段話:“所謂危機,就是把自己時時置于激烈的競爭中,保持警醒、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知危識危,居危思進,牢牢把握住競爭的主動權。”為此,公司提出了“五個立足于”的思維理念,從“立足于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立足于跨越生死線、闖過存亡關,立足于超常規,立足于長遠和全局,立足于全心全意依靠員工群眾辦企業”五方面來思考問題。提出了“最緊迫的是效益,最關鍵的是改革,最根本的是發展,最重要的是穩定”的工作理念,并把“四最”作為公司建設和諧企業長期的中心工作。
居危思進,超越自我。如果企業總是虧損,本身就是不和諧的,更談不上為社會作貢獻了。因此,最緊迫的是效益,但這不是一句空話,需要全公司廣大員工認認真真地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將壓力轉化為工作動力,將壓力轉化為工作執行力。過去大慶人有句名言:井無壓力不冒油,人無壓力輕飄飄。這里講的“壓力”就是動力。從力學的角度講,能量可以互換,做功可以互換,自然壓力是可以轉化為動力的。該公司通過組織專題形勢任務報告會,及時宣講企業面臨的嚴峻形勢,認真分析安穩生產存在的問題,消除制約提高裝置經濟技術指標的瓶頸,把市場壓力第一時間傳遞到每位員工,發揮員工的聰明才智,集思廣益,形成合力,群策群力做好各項工作,努力完成年度奮斗目標。以“居危思進、超越自我”為主題,大力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引導員工轉變思想觀念,增強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和對改革的承受力,樹立標桿意識,發揚進取精神,敢于自我挑戰,始終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舉辦“居危思進、超越自我”先模人物事跡報告會,并在內部電視上逐個播出來自公司生產、科研、技改、銷售、安全、服務各條戰線的先進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他們的感人事跡在員工中引起強烈反響和震撼。
將壓力轉化為執行力。去年上半年該公司效益情況不是很理想,公司領導強調,盡管虧損主要是政策原因造成的,但客觀原因不能成為我們虧損的理由。必須立足于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來思考問題,必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企業的生存發展,可以通過主觀努力能夠拿到而沒有拿到的效益。從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來思考問題,當前公司最緊迫的問題是效益,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就是要圍繞做大經濟總量來思考問題,要圍繞節省資金來思考問題,要圍繞效益最大化來思考問題。公司領導從經營決策上深遠思慮,敏銳地覺察企業效益的緊迫,深切地感受到搞好企業的巨大壓力,同時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將感受到的壓力清清楚楚地傳達給廣大員工,而且進行深入的利害分析。廣大員工主動將壓力轉化為工作動力,積極替企業減壓為企業分憂。如推行細節管理,每個環節、每個人都在想事,事事有人想,事事有人做,事事高標準,大家都主動想事,主動做事,主動做好事。如買一個石棉墊要花10元錢,而自己做只要2元錢的成本,他們就自己做,做一個就節約了8元錢。“質量在我手中,效益在我心中”,每一個員工把細節做到位,就能創造更大的效益。這反映了公司上下心系企業生存發展的高度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因而時刻保持清醒的經營頭腦,時刻將壓力置于自身而負重前行。
二、積極營造“我與企業一起成長”的團隊氛圍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就告訴我們,構建內涵豐富的和諧社會,關鍵是人,關鍵在人,人際關系的和諧是最重要的和諧、最基本的和諧。企業文化是做人的工作的,目標是構建和諧的企業人際關系。俗話說:家和萬事興。企業文化只有為企業建設和諧的人際關系,精心建好企業和諧大家庭,才能為企業的改革發展提供“人和”動力。
積極營造“我與企業一起成長”的團隊氛圍。該公司結合并沒有從根本上擺脫虧損,在生存和發展上仍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思考等情況,以“最緊迫的是效益,最關鍵的是改革,最根本的是發展,最重要的是穩定”為工作出發點,在全公司開展了以“本色做人、出色做事”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本色做人、出色做事”不僅是企業的核心行為準則,也是指導全公司員工思想和行動的指南。通過倡導“本色做人”,培養“我與企業一起成長”的團隊氛圍;通過倡導“出色做事”,使大家都能從公司的大局和長遠發展出發,立足本職做好各項工作,并大力弘揚敬業愛崗、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風范,強化全員道德教育。始終保持“居危思進、超越自我”的精神狀態,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思想文化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誠信為本,團結協作,愛崗敬業。強化標桿意識,出色做事。充分發揮自我潛能,精益求精,不斷提高工作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敢于挑戰極限,為企業創造最佳效益。
倡導“人人能成才,處處有舞臺”,為員工成才搭建舞臺。該公司的人才理念是“人人能成才,處處有舞臺”。世界上沒有天才,只有人才。人才是通過后天的努力造就的,成才的機會均等,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企業是個大舞臺,只要有本事,有能力,想干事,人人都能在這個舞臺上施展才華。2004年,該公司實行分配制度改革,特人特薪評定面向一線。經采取自下而上層層推薦、公司專家資格推薦委員會初審、總經理辦公會審定、全面進行公示,有57名員工每月分別享受500至1500元不等的特殊人才津貼,特別突出的可執行每月3000元至8000元。公司實行特人特薪,是引入勞動力市場價位機制,持續推進內部分配制度改革,調整分配關系,適當提高特殊人才的待遇,穩定和激勵科研、生產、經營管理骨干的積極嘗試,廣大員工對此改革的高度關注和普遍歡迎,體現了公司上下對企業第一資源——人才的厚愛。公司還注意加強對員工的各種技能培訓,全面推行職業資格就業準入制度,進行職業技能鑒定,提高員工素質。員工的素質高了,市場競爭能力強了,應對改革的心理能力也就強了。有了待遇和技能,員工就吃了定心丸,有了盼頭,企業文化理念也就更容易深入人心。
只有抓住了企業中心工作,企業文化才算定準了位,才能有的放矢地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在服務中心工作上下功夫,這是讓企業文化充分釋放潛能的主要途徑。企業文化要緊緊圍繞企業的方針目標任務、重點工作、創新創效熱點,加大思想宣傳力度,教育和引導員工認清形勢,明確目標任務,奮發圖強,為促進企業各項工作的落實發揮積極作用。他們每年組織“關注公司年度重點工作” 評選,提高員工對公司重點工作的關注度,促進公司目標任務的落實。在公司內刊登出重點工作選題,讓員工來評選自己最關注的公司重點工作。廣大員工積極參與評選活動。隨后,在媒體上安排專題、專訪,對員工最關注的重點工作進行重點宣傳和報道。以問答的形式將重點工作內容刊出,供員工學習參考。這一新穎形式吸引了廣大員工的注意力,成為員工談論的熱點。
尊重員工、理解員工、關心員工是企業文化必須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尊重員工,就是要尊重員工的合法權利,尊重員工的人格尊嚴和勞動成果,要把員工當成主人。每一個員工都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把尊重員工的重點放在開發員工的潛能、發揮員工的創造性上來,讓員工參與企業的決策,使員工感到有地位,有作為;理解員工,就是要設身處地的為員工著想,理解員工的想法和看法。作為企業文化工作者,就要多和員工接觸,善于換位思考,多溝通,多引導,把員工思想統一到有利于企業發展和員工成長上來;關心員工,就是要為員工多辦好事,多辦實事,多為員工排憂解難,創造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關心員工的內容涉及到員工的理想、事業、追求、家庭、健康等方面,這就要求企業文化工作者要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的困難和需求,只要是符合政策而又合情合理的,都要積極給予反映,幫助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