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有因:
今天上午,收到一位剛大學畢業一年的創業者的咨詢郵件,問我創業初期需要在哪些方面充電;中午剛好,一個剛剛不做職業經理人,自己出來創業的朋友約我一起吃飯,詢問的就是現在該做哪些事;下午回來,又接到一個創業半年的朋友的咨詢電話,問現在是否到了與合伙人分伙,自己獨立門戶的時機,這些加在一起就是這篇文章的起因.
有感而發:
創業似乎成了目前一個非常熱門的項目,各種項目推介的媒體宣傳焦點,也從“一夜發達成富翁”升級到了“自己當家做老板”。所有這些熱鬧的現象的背后,其實反映的是一個本質,一個GDP年平均增長超過8%的社會的集體浮躁——急功近利!
從理論的角度分析,我對這種集體的浮躁持反對態度。理智的分析,從來是時世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時世。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后的經濟迅猛發展,以及與這個平的世界的移動式的接軌,其實我們已經喪失了:白手起家創業的最佳歷史時期!每個時代都會以自己的方式產生英雄,而且這些英雄不是以個體的形式出現的,是以批量的方式涌現的。我們可以鄭重的說:確實海爾張總和聯想柳總那一批,已經老的過時了;我們甚至可以說:國美黃總和阿里巴巴馬總這一批,也該累的找個地方歇歇了!因為2007年的中國首富是26歲的楊惠妍同志!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張柳以及黃馬的批量創業時代已經結束了,你從楊首富身上唯一能讀懂的就是,下一個時代只能是批量產生職業經理人的時代,無論你是否承認,就算你比,張柳以及黃馬能力再強十倍,去給楊做職業經理人都可能是你的最佳選擇!因為雖然在一個開放的時代,你誰的話都可以不聽,但你千萬不要給時代對這干,這樣做的唯一結果就是你不會成為俊杰——識時務者為俊杰!
從實踐的角度分析,創業仍然是部分俊杰的必然選擇。理智雖然分析的頭頭是道,但創新的激情和變革的行動,是所有時代進步的核心動力。被動面對的“時”雖然已經過了,但還有一個可以主動選擇的“務”在;批量創業時代,時代的推動是創業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兩句那個時代的經典語錄,是最真實的寫照:“我也不知道企業文化建設和品牌推廣是啥東西,但競爭對手都開始做了,我不做也不行!”“我們看起來是成功了,但這并不是因為我們已經很優秀,是因為我們的競爭對手太糟糕!”對于只能靠“識時務”成功的創業者來說,我唯一能肯定的就是:在職業經理人批量涌現的年代,創業不是更容易,而是更艱難!創業的路程有多麼輝煌的前景,多少坎坷的歷程,其實都是不可預見的,唯一可以預見的是:創業是一條不歸路,走上去了,就不能回頭,因為創業的第一守則就是:可以成功,可以失敗,但絕對不可以輕言放棄!
三個錦囊:錦囊肯定是好東西,好東西都有兩個共性:第一是不能多,太多了就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所以3個也就足夠了!第二好東西肯定不一定新鮮,不一定好看,但一定有實用價值。至于這個錦囊能夠帶來多少價值,就看各位朋友的實踐了。
錦囊一: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
創業者在任何時代,都只能是一類人:就是希望自我實現并立即實施行動的人.根本沒有青年創業者和中老年創業者之分,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種生存狀態,那些每天與你暢論創業的感想,卻不真正行動的人,根本就不具備創業者的最基本素質:自我實現。自我實現的最簡單解釋就是:我并不針對任何人任何事,我只想展現一個最好的自我!創業容易守業難,這就是為什麼,創新成為各個時代的主旋律的根本原因,你始終能夠保持創業的生活方式,將使你收益終生!創業艱難百戰多,但所有艱難只有一個結果---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強大!創業者的通病是幾乎所有人都希望找到一條捷徑,但事實上這是創業必須跨越的一道門檻,這是一個沒有捷徑,也沒有暴利的時代,創業只講究一個基點---投入產出比;結論就是:投入不一定有結果,不投入就肯定沒有結果!
錦囊二:“創業”的“創”始于經營
經營是創業的核心,99%的創業失敗,都來自對經營的無知.
創業者第一個經營要點就是商品,你到底可以提供什麼商品給別人來換取貨幣,請記住你首先要換取的是貨幣而不是利潤或者利益!商品到貨幣始終是這個世界上最驚人的一跳,你的起步點就是你的商品到底是什麼!請注意,我說的不是產品,我說的是商品.產品是你的創意生產出來的,對于大多數創業者,它只產生庫存,但商品是用來交換的,是顧客想要的,肯付錢的東西.
創業者經營的第二個要點就是客戶,可笑的是,所有守業的公司都認為客戶是用來管理的,只有創業的公司才認為客戶是必須經營的資源,這就是那些守業的公司根本守不住,而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創業成功的根本原因.
創業者經營的第三個要點就是利潤,所有創業者的第一桶金幾乎都是帶有偶然性的,所以現在很多人無聊的追究企業家的原罪,其實所有羅列出來的罪,都應該獲得一枚創業英雄勛章.這個偶然性就是機會的把握,你可以把它叫做投機,但是企業就是這樣誕生的,這個機會就是你產品到顧客的切入點.
錦囊三:“創業”的“業”立于管理
很多理論都把企業的發展分割成很多階段,基本的論調就是,發展初期的企業是管理最松散的,隨著企業的發展,管理越來越精細,其實這是個最大的誤區,幾乎所有創業的企業都跌倒在這個陷阱面前.
管理的第一點是對人性的把握,也就是所謂的以人為本。無論你的企業有多新,所有員工的工作激情都是唯一的管理方向.先嚴后松,人怨其酷,先松后嚴,人忘其惠!人才唯一的獲得方式就是選拔,:選的好,永遠比培養和使用的好更重要!優秀團隊鍛造的唯一方法就是淘汰!危機意識永遠是一個優秀團隊的基因。因為創業初期就不敢選,不忍淘汰,是創業管理必須跨越的門檻.
管理的第二點是利益的有序和按效率分配.對外的利益分配原則就是有序,創業者必須明確的一點就是毛主席的明言:分清楚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想強占價值鏈關聯方的利潤,對于創業者普遍存在。但這都是短期行為或者權宜之計。對內的利益分配原則就是按效率分配,借此解決的是員工為誰干的問題。一個企業不能在創立之初就確立,所有工作都是為自己而做的基礎,管理就只能陷入到處解決問題和救火的怪圈。
管理的第三點就是業務流程的簡單有效化.學者和專家的特長是把簡單問題復雜化,研究的是1+1為什麼等于2的問題;創業者的特質是,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干的就是1+1等于2的事。確切的講就是解決如何集中資源打擊一點的問題。這個點就是顧客價值。所有高價值的業務流程,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基于對市場和顧客的獨到深刻理解,牢牢把握一點,并且永不放松。
所以創業這個動詞的解釋就是:當一個人或者一群人,選擇了一種不能回頭的生活方式后,從經營開始突破創始一切,從管理著手切入建立基業的,一系列動作的集合。
作者:趙一灃,簡單營銷創始人,營銷者戰略創始人,暢銷書《營銷其實很簡單》作者,職業經理人訓練與經銷商發展戰略專家,百年盛世營銷管理咨詢公司CEO/首席顧問,研究方向:營銷戰略定位;營銷策略組合;營銷執行方法;營銷管理模式;營銷人員訓練;營銷感覺尋找;營銷規律把控;簡單營銷;統衡企業管理;職業經理人訓練;經銷商贏利模式。聯系電話:13728757077,郵箱:zsl2002@21cn.com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