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未來的管理,我覺得這個標題是非常好的,未來的管理非常有挑戰性,有挑戰性才有意義,我覺得這個題目非常好。
既然發動了很多專家,很多領域的人才來研究這樣一個題目,去做一個規模比較比較龐大的叢書,我覺得主題是非常好的。就我理解未來的管理,我自己認為:
第一,我認為叢書的定位應該是先進的管理思想的一個研究。我們不能造一個叢書來,肯定是通過先進企業對先進文化的濃縮一種先進管理經驗來。我覺得不是定位哪一位讀者,應該是一個先進的、前沿的管理思想。
第二,要考慮國際化的視野,在國際分工體制下,如果我們的書還像以前那樣,像咱們前面專家說的我是中國企業的管理,我覺得眼界不夠。
具體說來,這里面在全球化背景下有三個規律或者三個特點,我希望我們整個在做的時候要注意:
第一,如何研究成長管理,中國的企業現在的問題現在出在持續的成長,所有的東西大家為什么做不下去了呢?就是因為成長問題沒有解決。成長問題沒有解決有兩個方面:
1、根據我們多年的研究,中國企業最大的毛病,它的整個經營系統沒有建立起來。一個企業老是那么三幾個人幾條槍,這個規模沒有系統性。比如說我們去年調查20多家跨國公司,我們去了以后,跨國公司一個小的項目經理可以和你談很多事非常清楚,它有一個系統。但是我們企業,包括我們這么多年從業接觸了中國幾十家企業老板,我們感覺你只有和中國企業的董事長談才可以弄清問題,離開了董事長解決不了問題。所以我感覺這是中國企業最大的毛病,包括它的管理思想,它的系統沒有。而跨國公司它是一套系統,總裁不在,副總裁照樣可以處理很多事。甚至它系統到什么程度呢?跨國公司一個辦公場所接電話的電話員,如果授權到一定程度他可以辦很多事,中國辦不了。最大的差距在系統上,為什么它做的系統可以復制到全世界。舉個例子我們今年八月份到上海百盛訪問,百盛整個沒有一個美國人,因為百盛之所以能放心它有一個系統,任何人不得超越這個系統。
2、我認為管理除了對資源有很多的理解。我們希望在整個管理的本質上應該重新的定義,我覺得我們整個傳統管理,它是以權利為中心的配置資源的方式。實際上跨國公司不是靠權利來控制的,它是以規則為中心來配置資源的。
舉個例子,現在我們有銀行卡有一套規則,現在我們大家都有一個體會,我用一個什么卡在上面一取可以取出錢來。中國的企業現在在法制化、規則化,整個管理制度我覺得以規則為中心的思想要取代權利為中心的管理思想或者理念。
3、現在講可持續發展,前面有老師已經講了,這是全世界未來的主流,你沒有可持續的思路要淘汰。企業消耗資源不注意環境做做就垮了,今天不垮明天垮,明天不垮后天垮。今天在商務部做了主題,聽到一個明顯的主題就是跨國公司把整個的環境當成未來有效的競爭工具。全方位的,現在很多公司幾乎很少沒有跨國公司不強調社會責任的,當然我們強調一點是落在形象上的。但是環境這塊正在做,我們八月份訪問了沃爾瑪公司,沃爾瑪公司中國有兩萬家供應商,如果說供應商條款里面加一個綠色規則,你不按我的規定做你就全部出局。所以它的綠色供應鏈在調整,我認為說到這個地方,我們這套叢書,我們管理思想加入一種責任特別是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的理念,我們的管理思想要進行變革,我前面說的不是我們隨便搞過來搞過去,管理它是要加入責任為中心的思想。
第三,前面我已經講了可持續成長,我們感覺我們傳統的成長管理,對成長的控制漲的太快了。實際上可持續成長就是可持續發展的成長。
最后,我們的管理思想要考慮,我們中國企業。當然我們前面說了,我們有一部分篇章要寫出企業如何在管理思想里面推動中國企業在國際分工中,如何超越自己,在管理上整個理念上、整個文化上。因為管理它整個是工具,也是一種思想,它的思想背后是文化。它的價值觀體系,它的責任,這些東西我感覺整個,我們關鍵要對未來的管理定義要重新定義。如果說我們沒有在題目里有新意,我感覺這個書是有問題的。如果我們用傳統的以權利為中心的配置資源這種書再出,不但改變不了我們現狀,甚至這本書有可能不會暢銷,因為花了那么大的精力。
作者:張世國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