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陽能產業從零開始,“無中生有”創造了世界奇跡,我做為一名為太陽能而四處奔走四處呼吁的人興奮。據英國一權威雜志統計,截止2003年的10年間,歐盟累計推廣的太陽能集熱器面積為1200萬㎡。而僅2003年,中國的推廣面積就達1300萬㎡。中國1年的推廣量,比歐盟10年的總和還要多。2004年,中國的推廣量已經占據世界總量的76%。作為中國太陽能產業的領軍企業,皇明太陽能集團每年的推廣量就達100多萬㎡,今年已接近200萬㎡。一個企業就相當于歐盟的總和、是北美的兩倍。
與汽車、家電、IT等行業不同,中國太陽能產業完全是在外無引進、內無參照的條件下,靠自主創新“無中生有”發展起來的。不單是技術體系、生產體系,就是市場推廣體系、管理體系、物流體系等等,都是一片空白。一切幾乎從零開始,整體創造出一個生機勃勃的中國太陽能產業,期間走過一條怎樣的艱辛道路,恐怕只有皇明人自己知道。
10年前,當99%的中國民眾還不知太陽能為何物時,我在一片質疑聲中,創辦了中國第一份太陽能科普報,至今累計已發放上億份。開展了大規模的太陽能科普萬里行活動,累計行程達8000萬公里,相當于繞行地球赤道2000圈,啟動了中國太陽能產業的市場化之路。10年后的今天,太陽能產業在中國的發展已是如日中天。反觀西方國家,即使是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其太陽能產業的發展,長期以來都是依賴政府補貼和法律政策的推動。而這些政策,又隨著能源供求形勢的變化而出現反復,民眾的消費熱情因此而受到打擊,導致市場發育不良,嚴重制約了太陽能產業的發展。“科普創市場”,皇明開創的市場化推廣模式,成為世界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典范。
中國太陽能光熱產業不僅在規模、推廣模式方面領先,就是生產工藝、制造體系、核心技術方面,依然走在世界前面。以技術為例,光熱核心技術——皇明獨家擁有的干涉膜技術,取代以往通用的漸變膜技術,使太陽能集熱器主要部件真空管的得熱量提高12%,使用壽命延長3倍以上,光熱轉換效率達到50%多,遠遠高于國內外同類技術水平。特別是皇明與中科院聯合研制成功的碟式光熱發電裝置,使太陽能光熱發電成本降至0.15元/kw,比美國同類設備發電成本低一半還多,而美國設備本身的成本還高于我國好幾倍。
我是《中國可再生能源法》的提案人之一。我自己推動立法的初衷是因為在2003年我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時,行業協會的一位領導打電話祝賀我,并告訴我不僅是德州的代表、山東的代表,更是中國太陽能產業的唯一代表。領導的一席話,使我真正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多年市場化發展的模式,雖然取得巨大的成功,但也遇到了來自方方面面的困難和阻力,甚至個別的地方政府竟然明文禁止安裝太陽能熱水器,這著實令我吃了一驚。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當年,我就聯合56位代表,聯名提出了《可再生能源法》議案。僅用兩年時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就破例二審通過該法,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有了法律的保障,中國太陽能產業即將迎來一個大發展的春天。
從一無所有,到創建世界最大規模太陽能生產企業,到托起一個前景廣闊的太陽能產業,再到催生一部國家法律來支持保護這個新興的產業,我認為我十幾年的工作十幾年的奔走呼吁沒有白費,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我十分欣慰。我相信我的皇明在不久的將來會創造出更多的奇跡。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作者:黃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