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導式的制度變遷是因為產權是變動的,產權的要素貢獻發生了變化,而這種變化將誘導權責利的調整需求,誘導式制度變遷需求如果得不到供給主體的配合,將導致治理轉型問題,中國很多企業的治理問題是誘導式制度變遷帶來的治理轉型問題,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1、股東產權比較優勢的變化帶來的治理轉型問題
比如愛多公司里面的胡志標和陳天南之間對公司的發展貢獻不一樣,胡志標功不可沒,但是兩者卻擁有相同的產權,這個時候胡志標擁有強勢產權,而陳天南處于弱勢產權,這種產權比較優勢及其變化需要公司治理結構的調整,而胡志標采取的是通過關聯交易等手段將陳天南甩開,這是一種變異畸形的公司治理結構調整的表現形式。
2、管理產權比較優勢變化帶來的治理轉型問題
以陸華強與創維的黃宏聲為例。陸華強在開始也進入床位時候也沒想到自己能將公司的銷售業績做到前四名,而公司的目標是前十名。當陸華強將公司的彩電銷售業績做到前四名時候,這個時候陸華強具有產權的比較優勢,因為創維沒有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做出相應調整而陸華強的誘導是制度變遷無法實現,選擇激進的手段,帶領將近一半的核心銷售骨干脫離床位就是因為產權的比較優勢沒有得到相應的公司治理結構調整,也就是說在公司治理制度安排方面沒有得到滿足下的產物。
3、技術產權比較優勢變化的治理轉型問題
在創業初期,往往是創業者自己的發明創造,自己的核心技術轉化為產品和公司增長的。而當企業做大后,老板往往沒時間搞研究了,而這個時候核心技術骨干擁有了相對優勢產權,如果不采取技術骨干入股,技術骨干的相對產權地位需要在治理結構方面得到對應。比如某電子政務高科技企業為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老板不得不將股份轉讓給核心技術骨干,并且通過建立董事會和股東會來保證技術骨干的優勢產權地位真正得到尊重。
4、管理與資本產權比較優勢變化帶來的治理轉型問題
內部人控制就是職業經理人與股東之間博弈的問題。而內部人控制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內部人處于強勢產權地位。比如盡管西方擁有成熟的職業經理人市場,但是優秀的職業經理人還是像姚明一樣供給曲線是垂直的,這個時候他處于比較產權優勢,跟投資者相比。而國有企業的職業經理人更是一種壟斷產權市場。外部職業經理人無法應聘為國有企業總經理。國有企業老總是政府意志的代表。一旦獲得授權,將處于相對壟斷產權地位。而這種情況的結果是內部人控制下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將剩余價值盡量的分配給自己。以彌補固定工資不足的問題,比如紅塔集團褚時健事件就是該問題的代表。這也是公司治理結構沒有相應調整,以適應內部人控制下的產權比較優勢變化的需要。
5、企業家能力問題帶來的產權比較優勢變化及治理轉型問題
總裁是有生命周期的,當總裁的生命周期進入第五階段,能力開始下降,思想開始僵化時候,當企業家能力不足或者企業從創業期向發展期轉型過程中投資者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往往管理者將變成優勢產權,而優勢產權需要相應的制度安排,如果不滿足這種制度安排,企業將不得不面臨要不解雇職業經理人,要不職業經理人內部控制的兩難選擇。
某香港印刷企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老板投資的內地印刷企業因為老板無法掌握該業務管理,而職業經理人通過內部人控制,雙方斗爭的結果是最終解散公司。比如養生源的老伴何勝和家人之間的股權斗爭就是因為企業家生命周期第五階段帶來的能力認知問題。 6、創業元老之間產權變化帶來的治理轉型問題
對創業元老的治理轉型問題,可以分兩種情況:一是創業元老在創業企業向發展期轉型中,開始對跟著老板打天下,也不計較什么利益報酬,大家一心“打大鷹”。后來隨著公司做大了,開始論功行賞。往往因為在權責利的安排方面不均衡甚至老板不愿意跟創業元老分享“蛋糕”而導致誘導式制度變遷無法實現,無法有效治理轉型而帶來創業元老的分家和出走。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創業元老“打江山”功不可沒,可是隨著年齡和能力的變化越來越不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但是又不愿意拱手將權力讓出來,比如科龍的王國端將創業元老趕下神壇,導致創業元老的反彈而最終變革失敗。這是典型的創業元老治理轉型的問題。
7、國有企業曲線MBO與治理轉型問題
很多人,特別是郎咸平批評國有企業曲線MBO問題。沸沸揚揚的“保姆論”和“管家論”即是說國有企業的企業家是國有企業的保姆或管家,他們的邏輯是基于資本雇傭勞動的邏輯。不承認企業家在人力資本,不承認企業家對企業做大蛋糕中貢獻了自己的獨立產權,而且是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管理產權甚至包括技術產權。國有企業因為所有者缺位,往往采取了行政控制手段,企業家變成政府官員,只可以按照政府官員級別套工資,比如中國企業家的59歲現象,很多企業家對企業貢獻巨大,卻只能拿幾千一萬塊一個月的收入,比如紅塔集團的褚時健。他們沒有分析為什么企業家會采取曲線MBO而不是采取正當的手段取得合法收入。是因為制度的原因導致他們的管理或技術產權要素貢獻沒法獲得制度變遷供給主體的認可和尊重。其誘導式制度變遷無法得到滿足,無法有效的治理轉型導致了曲線MBO。比如中聯重科的幾個技術骨干的技術產權要素貢獻沒法獲得制度變遷供給主體也就是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尊重采取了非正常的手段實現治理轉型。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作者:廖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