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未來的連續性接二連三地被打斷后,只意味著這樣一個管理事實的發生:試圖“以不變應萬變”應對未來的看法,無疑是以卵擊石
企業已經開始反思以往固執計劃管理的缺陷,于是,企業管理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從“假設未來”轉向了“適應未來”。但事實上,再也沒有比“適應未來”更加空洞無物的口號了,這不僅僅是因為企業被動地適應未來,要比企業假設未來更加的危險,更重要的在于,過去以往的企業管理體系,并不支持或不支撐所謂的企業適應未來,因而它只能淪落為騙人的動人口號。
我們知道,過去以往的企業管理,是一種典型的靜態管理:計劃是一種靜態、目標是一種靜態、戰略是一種靜態,當然,固執的執行計劃更是一種靜態,它所要求的不是應時改變、而是堅決地一成不變地執行。當精心設計的計劃被各種“意外”打斷的時候,管理者通常并不會反思或懷疑使用精確計劃對抗未來變化是否恰當、合理和正確?而常常是將問題歸咎于計劃本身不夠周全,或是干脆怪罪于下屬人員的執行不力。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管理者才會將“意外”生活事件視為企業的危機、而不是將它看作企業的商機。
因此,未來的企業管理,必須從一種靜態管理走向另一種動態管理,而從靜態管理走向動態管理,則需要來自整個企業管理體系的支撐。確切的說,傳統意義上的基于“創造顧客”所形成的管理體系,并不支持企業的動態管理,而只有圍繞著“生活方式”所形成的新的管理體系,才會支撐企業的動態管理。
變化即商機
從管理理念角度來說,在傳統的“創造顧客”管理理念的指引下,企業的管理意圖在于滿足顧客,并希望由此培育起顧客的忠誠度,所以,拒絕未來的動態性變化,幾乎是過去企業管理的天性,因為任何變化都可能導致顧客忠誠度的下降、甚至是目標顧客的丟失。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企業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試圖拉回越走越遠的顧客群體,它意味著將增添無謂的管理成本和服務成本,所以,害怕變化和排斥變化的靜態管理,是“創造顧客”管理體系的基因。
只有在“創造生活方式”管理理念的指引下,企業才會視外部社會生活變化為未來商機,因為假如社會生活是單調乏味的、缺乏變化的、一成不變的,就意味著企業未來的商機是凝固的、死氣沉沉的,相反的是,生活方式越是多樣和豐富,意外生活事件的出現越是頻繁,企業才會由此獲得意想不到的商業機會,所以,只有從創造生活方式的角度出發,企業才會熱烈歡呼社會生活方式的多樣性和變化性,甚至于企業會以某種主動炒作的方式,刻意地人為地制造意外事件和生活混亂,并在一片模糊不清中達到“混水摸魚”的目的,因此,歡迎未來的變化性和多樣性的動態管理,是“創造生活方式”管理體系的基因。
管理重心的倒置
從管理過程來說,企業“創造顧客”的過程,其實質就是“計劃”和“執行計劃”的一個過程,它的意思再清楚不過了:當外部目標顧客確定后,企業內部管理必須是靜態的執行性管理,所以,設計周全的、有條不紊的靜態計劃管理,變得非常重要。
因此,過去的管理一直認為,企業管理只是少數管理者的事情、而不是全體企業成員的共同事業。至少,就目前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關心企業的未來——也就是關注外部意外生活事件的人——不會超過企業人員總數的10%,通常來說,只有極少數的高層管理者,才會關心企業的未來;確實,企業底層人員的長期麻木,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當然,他們不需要也不支持其它人尤其是底層人員關心企業未來,他們只會對下屬的底層工作人員說:干好你的本職工作吧,其它的不屬于你的工作職責范圍。
但是,企業“創造生活方式”的過程,則是典型的反計劃和反計劃執行的一個過程,事實上,處于底層的工作人員——比如營業員、銷售員、技術維修人員等等——往往是最先感知外部市場變化的人,當一位銷售員或技術維修人員遭遇顧客的抱怨時,他們其實是在感受著來自市場最真實的信息,雖然這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微小信息,卻往往隱含著未來市場可能發生的顛覆性變化,所以,它對企業全體成員的要求——尤其是企業中下層人員的要求——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執行內部計劃,而是眼光向外的時時關注外部信息變化,并把這些信息傳遞到企業的決策層,或是在充分授權范圍內主動解決。因此,只有在創造生活方式的管理體系下,才有可能實現內部過程管理的動態化,才能實現德魯克告誡管理者的忠告:“你雇傭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人的一雙手”。
顧客善變
從管理結果角度來看,“創造顧客”所期待的結果,是獲得顧客的分布、顧客的數量和顧客的消費能力,是顧客群體數量的大小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經濟效益,它的言外之意是,總是存在著一個相對固定的顧客群體,它不但是與企業相對應的,而且相對于產品是固定的;只有當企業產品發生變化時,才會引起顧客群體的變化,反過來說,企業產品不變、顧客也不會變。
但是,“創造生活方式”所期待的結果,則恰好相反,它期望獲得生活方式的豐富、多樣和細分,因為企業的產品對應的是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影響力的大小確定了企業的未來收益,而生活方式之間的相互影響、彼此交叉,成為了企業未來經濟收益的命門所在,顯然,這恰好與以前企業管理所期待的固定顧客的想法相反,因此,期待著生活方式的動態變化,并造就一個影響力更為龐大的新市場,成為了未來管理的主流,換言之,是未來生活方式變化決定了企業的未來變化,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說,從管理結果角度來說,只有當企業歡迎而不是拒絕各種意外生活事件,企業才有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動態管理。
簡而言之:企業從靜態管理走向動態管理的過程,就是從創造顧客管理體系走向創造生活方式管理體系的過程。假如不是這樣的話,那么,單項的或微觀的試圖實行企業動態管理的做法,不僅會導致種種管理悖論的發生,更為嚴重的是,甚至會導致整個企業管理體系的失效或崩潰。
作者:孫景華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