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張桌子上、每一個家庭中都有一臺計算機,都使用微軟的軟件。”
1972年,英特爾推出了8008芯片,而當1974年春天《電子學》雜志宣布英特爾推出比8008芯片快10倍的8080芯片時,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已認定那些像PDP8型的小型機的末日快到了。他們在新芯片背后已看到了對每個人來說堪稱是完美電腦的輝煌前景:個人化、適應性強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超出個人購買力。一句話,英特爾的8080芯片將改變整個工業結構。
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一起組建微軟公司,比爾蓋茨聲稱:“讓每一張桌子上、每一個家庭中都有一臺計算機,都使用微軟的軟件。”這也就成為微軟的一種信仰,在很長時間里指引著微軟的前進。
——《比爾蓋茨傳》
對一件事情,熱愛到以至于狂熱的程度;對一個命令,服從到以至于盲從的地步;對一個理念,信任到以至于信仰的高度。三者之中,狂熱是短期的,不持久,盲從很容易被利用,只有信仰,既能持久,又能夠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個組織必須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仰,以此來統一組織成員的思想、觀念,指引組織的方向,規范組織成員的行為。在聯想集團發展史上,曾經有一段最困難的時候,可謂“內外交困”。在公司內部,高層管理人員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外部,國內市場被國外幾個大的品牌廠商占據。在內外交困的時候,柳傳志堅定地高舉“振興民族工業”的旗幟,起用楊元慶等年輕人,大力開拓本地市場,一躍成為中國內地市場份額最大的電腦品牌,并且在2005年收購IBM的個人電腦事業部,成為世界第三大電腦廠商。
信仰,作為一種需要在組織全體成員中進行宣傳和灌輸的理念,你可以用很多的內容去闡釋它、豐富它;你也可以采取各種形式來宣揚它,但是,無論你采取什么形式宣傳,用什么內容闡釋,信仰本身的性質和特點不能因此而發生改變。
一個好的信仰,一個能夠長久持續激勵人的信仰,必須具備兩個基本的條件:一個條件是從形式上看,必須簡單明了、言簡意賅;另一個條件是從內容上看,不能太過具體和世俗,必須具有崇高感,能夠激發組織成員心中的高尚情操。
杰克韋爾奇在《贏》中說:“它既要給大家一個清晰的方向感,以贏得商業利益為導向,也要充滿壯志雄心,讓人們感覺到自己是偉大事業中的一部分。”
在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們把自己做的事情定義為“劫富濟貧”、“替天行道”,因此,阮小五唱的是“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阮小七唱的是“先斬何濤巡檢首,京師獻與趙王君”;宋江一心想的是如何不與當時的皇帝撕破臉面,因此抓住了高俅卻又要放掉,都是希望自己不被定義為強盜與刁民,從而贏得政治上的主動。
西漢景帝時候的“七國之亂”,吳國等打的旗號是“清君側”,說自己所以起兵,是因為皇帝身邊有小人,影響了皇上的視聽,蒙蔽了皇上的心智,自己主要是清除晁錯。但是,當景帝這邊將晁錯殺害之后,七國再無正當借口,叛亂的面目呈現出來,失去人心,終于為周亞夫所滅。
在《三國》中,曹操和袁紹的謀士都曾經提出過迎奉天子的建議。曹操的謀士說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袁紹的謀士說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意思都是一樣的,就是都要抓住那個無用的皇帝,在政治上為自己贏得主動。袁紹因為怕無實權的皇帝礙手礙腳而失去了天子,曹操抓住機會,將天子迎到許都,從此開創了新的局面。
可以說,在歷史上,這樣的案例層出不窮。秦朝的項羽等起兵,推的領袖是楚懷王。太平天國的起兵,口號是為了維護華夏正統,華夷之辨,因此很多人加入了他們的軍隊。而曾國藩為了扭轉人心,提的是維護孔孟之道,因此,可以看到,在湘軍中,有很多人是讀書人,他們上馬殺敵,下馬著書。而那些當皇帝的人,總要搞一些花招,讓大家覺得他是天命所歸。劉邦是龍的兒子,項羽是雙瞳(與三皇中的“舜”一樣),朱元璋的父母葬在龍口上,趙匡義的黃袍加身,曾國藩的蟒蛇投胎、母親葬在大鵬的頭上,等等。這些都是為了在政治上贏得名正言順。
一個崇高的信仰,如果能夠為人們、為正義、為大家、為民眾、為人性、為公平、為進步、為平等、為民主、為大道、為天下、為蒼生、為黎民百姓,等等,就有利于贏得名正言順的優勢,所謂師出有名,組織成員一方面在堅持信仰宣揚信仰的時候光明正大,另一方面面對違背信仰的事情時候能夠做到正義凜然。孟子說,我以我浩然正氣,可以席卷天下,一統六合。
用我們平常的話說,所謂信仰要崇高,就是要在面上“說得過去”,也就是說,是正當的,是正義的,是為大家的,不必遮遮掩掩,不必藏著掖著。能夠“說得過去”,說明大家都認可而不會反對,也就從輿論上占據了主動。
在抗日的時候,共產黨提出的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蔣介石提出的是“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應該說,兩種政策都能夠“說得過去”,但是,在具體的執行上,蔣介石一方把“安內”變成了“吞并共產黨、消滅共產黨”,這就變成“說不過去了”,因為這會導致內戰。而在國難當頭的時候挑起內戰,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因此,蔣介石也就失去了輿論的支持,在政治上陷入了被動。
那么,“賺錢”可不可以是一個組織的信仰?成為組織成員的信仰?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可以!但是,它不是一個好的信仰。
因為它太具體,太世俗。我們不妨設想,一個搶劫團伙認為搶劫是正常的,是組織的信仰,那么,團伙搶劫起來的戰斗力相信一定會很強,很容易成功,并且,在遭受別人指責的時候,也不會因為羞愧羞恥而導致行動的退縮。但是,當搶劫回來之后,“分錢”一定會鬧出大問題,因為大家都要以賺錢為目的,而錢的數額是固定的,你分得多了我就分得少了,你占了大頭我就只能得小份。組織發生爭吵和內訌,最終導致組織的破敗。
作者:鐘殿舟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