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是無數個童話和寓言里邪惡、狡詐、殘忍的化身,當下受到了如英雄和明星般的追捧,大有形成一種文化之勢。
服裝里有狼,歌聲里有狼,影視劇中,廣告中有狼,狼成為了一些渴望成功的人的榜樣,更有人也要把它當作圖騰來崇拜,出言必稱狼,把自己比作狼,稱自己的團隊是狼的隊伍,做事要象狼一樣如何,行為要象狼一樣的怎樣,仿佛就恨自己沒有長出狼皮,生出獠牙來了。
樽糧自認為是龍的傳人,決不可能去屈尊去膜拜什么狼文化,更不可能去承認什么狼圖騰。
但是很多中國的企業家喜歡把自己比做狼。
在中國,一個狼崇拜的怪圈已經形成,隨之而來的《狼道》、《狼魂》、《酷狼》,最后更有一本奇書橫空出世《像狼一樣思考》,等等。中國似乎是豺狼當道了。
關于狼的比喻,最早是借助于伊索寓言《狼來了》,把外國即將進入中國的跨國公司比做兇猛的狼,后來本土企業家為了表明自己的戰斗性,把自己也比作狼,宣稱與狼共舞。這本是比喻企業間的競爭關系,但是一些本土企業家卻真的變成了狼,而那些被稱做狼的跨國公司從來不把自己比作狼。本土企業家們把這種關系推而廣之,進而發展成了狼文化。
在自然界,動物能夠適應環境,頑強的生存下來,都會有一些自己的生存之道,狡兔三窟且善于奔跑,螞蟻雖小,但無比團結,大象力大不說智商也不低,鳥能飛翔,魚會游泳,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求生本領,否則的話早就被無情的大自然淘汰了,而為什么別的動物沒有狼這樣炙手可熱呢?而狼的本性是什么呢?是自私、貪婪,看到獵物就窮追不舍,見到食物就會無情的掠奪,有時連自己的同類都不會放過,這是狼求生的本能是無可厚非的,但人自稱是高等的社會化動物,卻還要提倡和崇尚這種最原始的本能東西,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難道非要具備狼性的人才能事業有成,獲得成功嗎?
這種狼性在我們人的社會中也是常見的,甚至是現在某些人的真實寫照,這些人把自己變得狼性十足。人性消除,也在短期達到了一些目的,獲得了所謂的成功,于是便引來無數追隨和崇拜,所以最能代表這種人性格的狼文化便大行其道,也就使很多人進入了一個誤區。從另一方面說,現在的社會文化是多少有些反道德的,老實就是無能,笑貧不笑娼,在越來越現實的人們眼里,把到達目的列為第一,而手段則成了次要的,更多的人沒有看到狼的正面的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倒是學會了狼的殘忍,特別是對待同類上,對待利益沖突上,比起狼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國社會從來是不缺狼的。
以狼自居的企業家們,把商業競爭對手當成是戰場上的敵人,他們為了打擊對手,可以采用非商業手段,甚至犯罪手段。那些惡名昭著的黑社會無不是標準的活狼。
以狼自居的企業家們為了利益可以用假冒偽劣產品,加以華麗的包裝來蒙騙消費者;他們口口聲聲“顧客是上帝”,而當顧客消費后他們馬上把顧客當成乞丐。對顧客的正當要求全沒了當初的熱情,要么一口回絕,要么故意拖延,甚至毆打漫罵?纯捶康禺a和物業公司怎么殘暴對待業主們的行為,不難知道狼是多么的兇猛。
以狼自居的企業家對對手殘酷打擊,對消費者百般蒙騙,對合作者拼命壓榨。他們不僅拼命壓低供應商價格,甚至以各種借口拖延、抵賴貨款。
以狼自居的企業家,他們對待自己的員工就象對待奴隸一樣殘酷,低微的工資、一天15個小時的工作、永遠的沒有休息日、拖欠甚至拒付工資。極端地還出現出現“包身工”的悲慘事件。
在狼的團隊中是沒有老弱病殘的,因為當狼群中一旦出現了這樣的同類,其他的狼會沖上去把它撕碎,分而食之,所以狼的團隊里總是保持的最兇猛的。當工人出現工傷事故時,以狼自居的企業家就會一腳把他踢出工廠。
以狼自居的企業家,堅信自己的博弈能力,他們和政府博弈:偷逃稅款、污染環境。
他們崇尚做了再說,哪管什么道德、法律。
狼文化為這些狼們提供了思想武器,使他們身上的狼血流的更快,讓他們的狼牙磨的更加鋒利。狼文化為狼們提供了可以將自己的狼行合理化的機會,使狼們不必把自己的兇殘藏藏揶揶;反而狼們憑借自己夠兇夠狠,可以以成功者的身份登堂入室,成為了人們膜拜的英雄。這時的狼們用嘴唇包住了鋒利的牙齒,作出了一份成功者的怪異微笑。
然而這微笑是恐怖的。
狼在求生的過程中確實表現出一些高超的捕獵行為,這只是它的本能而已,作為高等動物的人,不應該只是看到這些,盲目的學習,更多的應該從狼的身上吸取教訓。
舉目而望,但凡真正能夠做出事業的人哪個是出言必稱狼的?相反都是非常人性的,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東方或是西方,不管晉商喬致庸還是劉永好,李嘉誠或是比爾.蓋茨,無不是尊重人的生命與價值,為他人提供了優良的產品和服務,帶動了社會發展,在積極回報社會的同時,也造就了個人事業的輝煌的。那些崇尚狼文化的企業是不可能成為世界級的企業的,因為這個世界不是狼可以發飚的沙灘荒漠!
討論分析狼文化盛行的原因,其實結合當今的社會人所處的經濟和思想環境來思考,是不難得出結論的,狼性之所以受推崇,就是它能與現代人自私和急功近利的心態吻合起來了。并且在生活中有些人會覺得它非常的實用,又特別的現實,因而競相效仿。如果仔細地尋找,還能發現很多狼的東西,幾乎都可以從一些所謂成功的人身上找到。而一旦人一味的崇尚學習這種東西,很容易會走入誤區,對自己對社會都沒有好處。
如果說過去狼文化是模糊的、零碎的、不成體系的,那么《狼圖騰》一書則使狼文化發揚光大,使其成為一門顯學。
《狼圖騰》里的“狼文化”詮釋生存狀態,將世上一切搏擊、競爭,歸結為狼性的沖突,“打仗的輸贏,全看你是狼,還是羊。”無論狼的兇殘、毒惡,無論狼的陰險、背叛,只要取得勝利,就可以不擇手段。而一旦得到勝利,就可以在血腥中得到最高的精神享樂,誠如解讀者所說,唯置對方于死地而后快。
狼崇拜的文化張力,正就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更是社會轉型期浮躁心態的惡性膨脹。浮躁心態的惡性膨脹,必然挑戰社會道德標準,使破壞性的市儈哲學變得合法。
前不久有位德國漢學家在評價中國當代文學時說,《狼圖騰》在中國叫狼文化,在德國就會叫做納粹文化。
我們社會實際是不缺乏狼的,所以千萬不要再鼓吹什么狼文化,否則中國社會就變成動物世界了。
以下兩篇文章對本文觀點影響甚大:
林希:《“狼文化”是市儈哲學的大雜燴》
段繼剛:《質疑狼文化》
作者樽糧,系資深管理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市場營銷、產業競爭和文化發展,《中國式營銷圣經》作者。time0987@sohu.com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