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沒有固定的模式,善于順應形勢才是最高境界。所以愚者千慮或有一得,智者千慮亦有一失。具有大智慧的人高瞻遠矚,遇事總能應付自如,勝過常人終日冥思苦想。成功的企業家身經百戰,都是具有大智慧和堅強毅志的人。古今中外的著名將領都是大智大勇,文武雙全。孫子說:“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是說:將軍的處事,要沉著鎮靜而幽深,嚴正而有條理。要使軍隊上下齊心協力如一人,在于管理教育有方;優秀的將帥能使強弱不同的士兵都能發揮作用。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軍攜手團結如一人。另外,全軍上下不同的心理狀態,也是將帥不能不認真研究和周密考察的。《孫子兵法》上說:“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懂得如何用兵的將帥,是民眾生死的掌握者,國家安危的主宰。)“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善于做戰的人,總是設法造成有利的態勢,而不苛求下屬,因而他就能選到合適的人才,利用和創造有利的態勢)。所以,當企業家總是抱怨自己的員工辦事不利時,首先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能“擇人而任勢”。需要觸發動機,動機驅動行為。
人的動機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它包括人的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個體行為動機因素主要來自于環境刺激,當環境的刺激對人的心理和生理產生作用時,人就會產生欲望,這便形成了動機。
人的行為動機在大腦中主要受閱歷、經驗、知識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和支配。對于從事管理的人來說,最佳的管理模式就是可以使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的閱歷、經驗、知識中有益的部分用最佳的思維方式、人文理想、溝通能力、協調能力、洞察能力、診斷水平和整合能力表達出來。這種表現就是創新。這就是管理者必備的作業平臺,所有的管理行為都應該在這個平臺上進行。
創新思維是企業發展的源泉,人文思想是企業管理的前提,診斷水平是經營決策的基礎,溝通能力則是人際整合的手段。
G管理模式的多維博弈人性理論認為:企業中人的需要具有多維性(如工作,學習、生活、事業、愛情等),在企業特定的管理環境中,企業行為人會根據管理場中其他行為人的人性表現來調整自身的行為取向。孟母擇鄰就是為了孟子有個好的環境。)這就給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因為人的需求取向是多維的,而且是多變的。因此,企業家首先應該掌握的就是人在各種環境中如何取舍的內在規律。
用人的最智慧,在于收放由心,而出于常人所料。盡管常人對此驚詫莫名,而英雄豪杰卻了然于心(明:馮夢龍)。企業家要善用他人之力,善于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化腐朽為神奇,變不可能為可能,無中生有,積少成多。企業家要善于將自己的經營理念轉變為企業所有員工的共同愿景,并產生共振。
經典故事1 三位商人在路邊租下三家商店,為了招攬顧客到自家的店里來,左側商店率先在門前樹起“大甩賣”的招牌;右側商店不甘示弱,門前亮出“大減價”的標語牌;中間的店家不慌不忙地在門前放了一塊牌子,上書四個字:“入口在此”。
經典故事2 唐朝有位韓將軍善于用人,一位老朋友的兒子來投靠他,卻沒有任何特長。一天,韓將軍請他參加宴會,只見這個孩子自始至終端坐在酒桌旁,不與別人說一句話,唉,要是在現在,肯定把老板氣死了。于是韓將軍就派他去軍營中看守倉庫。這孩子一進倉庫就寸步不離,軍營中再也沒有人敢隨便進入倉庫啦!
管理箴言1 最杰出的企業家就是那些具有遠大抱負,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員工的認同,并使自己的企業與社會產生共振的經營者。
管理箴言2 仁者無敵,上下同欲者勝。
管理箴言3 了解人性的本質是善于溝通者之關鍵技能。對作家來講,他關心的是寫作的東西,而善于溝通者則關心的是讀者從作品中得到的東西。因而,他會努力了解人們是如何閱讀和傾聽的。
——威謙·伯恩巴克
作者:郭咸綱 來源:價值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