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經濟學的人都對需求曲線耳熟能詳。簡單的說,就是客戶需求隨著商品價格變化而變化,以價格和需求量為坐標形成了描述價格與需求之間對應關系的一根曲線。這一模型簡單易懂,對分析大部分商品(包括服務)的市場運動都是十分有用的。
但是如果我們把股票也看作一種商品,可以發現這種商品的需求關系存在其特殊性。
眾所周知,大部分股民對股票存在買漲不買跌的習慣,即決定其購買的與價格變動過程(趨勢)有關。即使對于同一個股票,在同一個價格點上的需求也會不同。例如當一支股票從3元開始,漲到9元時,可能許多人都不會買入了,但是當后來這支股票一直漲到30再跌回9元時,愿意買入的人往往多于其首次上漲到9元時愿意購買的人。即在相同價格上,對同一商品的需求不同。這一差異是由于價格變動過程造成的。
如果說,股票作為商品仍含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少股民是通過獲取買賣差價獲取收益,更多體現博弈。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價格變動過程也對常見商品的需求產生影響。
例如,前段時間社會對房地產存在價格下降的預期,于是持幣待購成為理性選擇。雖然實際上全國房地產價格節節上升,但是仍有不少人因為降價預期而觀望。當價格上漲勢頭猛烈到看起來“勢不可擋”的時候,開發商開始惜售,買方者開始饑不擇食,房地產需求快速回升。而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又使房地產降價預期開始流行,購房行為減少。
仔細分析,對打折產品的需求大于對全價產品的需求是否就是因為折扣產品的價格便宜呢?答案是否定的。由于客戶和商家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某一商品的實際價值與實際價格往往不為顧客所了解。各種媒體上關于打折后的價格比非打折階段價格還高的報道也絕非罕見。由此可見,對打折產品的需求上升,很大的一個因素是因為顧客存在“以后不打折了,價格會上升”的預期。當然,對商品實際價值(或公允價格)有深入了解,能基于價值投資的理念進行購買決策的少數理性顧客不在此討論范圍。
因此,至少在一定的范圍內,商品的需求與價格變化趨勢存在強烈相關,而非價格本身,F在的經濟學中缺乏相關理論,不知道是否可能提出一個較好的多維(或者動態?)需求曲線
如果真有這樣的一個理論出現,其中可能包括的內容(課題)有:價格變化速率,(輿論)信號的作用,價格變化幅度與持續時間,定價方式與需求引導。
也許,這一理論與市場營銷、心理學、博弈論存在較多關聯。
北大縱橫是國內本土管理咨詢業的先行者和領導者。公司創始人王璞先生等50位合伙人領導數百名由名校MBA和大中企業高層管理者組成的精英咨詢團隊,為中國各級政府和大中企業提供區域經濟、戰略、人力資源、市場營銷等解決方案。作為中國知識服務業的一面旗幟,北大縱橫把《成為中國企業的成長與變革的一種重要推動力量》作為自己的使命,公司愿景是《做中國最受尊重的大型咨詢企業》。公司曾榮獲2002年度中關村最具發展潛力企業最佳團隊獎、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組織評選的中國21家最具成長性企業、中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獎、首屆中國管理學院院長獎等多項榮譽。
作者: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顧問 張貽翔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