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軟實力代表企業的生命力,生命在于運動,企業軟實力亦如此。企業生存管理專家、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創立者鄧正紅先生認為,真正的企業軟實力不是凝固的,而是像水一樣,能夠隨心遂意地流動起來,就是把“軟”的靈魂——價值理念滲透到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各個環節中去,體現在員工對企業價值理念的認知認同認行(就是認真履行),體現在社會公眾、顧客、相關利益者對企業行為和經營特色的良好評價。
按照鄧正紅企業軟實力理論,企業軟實力=價值理念+商業模式。怎么看待這個企業軟實力構成公式呢?鄧正紅解釋,價值理念就好比流動的水,商業模式就像一個中轉的水站,企業軟實力的運作機理,就是一邊將價值理念輸入到商業模式中,一邊又將價值理念從商業模式中輸出,形成的整體價值氛圍和資源整合的持續效應,就是企業軟實力追求的生命狀態。
打個比方,一家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做得不夠,我們評價這個企業就存在軟實力缺失,從企業軟實力構成公式分析,這家企業的軟實力缺失并在于商業模式,而是社會責任理念,所以,就要把社會責任理念強行灌進到其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各個環節中去,使商業模式充斥社會責任,最終獲得社會公眾、顧客、相關利益者對經營行為的責任評價。鄧正紅表示,在市場大潮洶涌澎湃,全球化趨勢滾滾向前的今天,大浪淘沙,獨木難支,以合作、和諧、共贏為主導的經濟文明,深切呼喚以社會責任為核心的企業軟實力。
●追求核心生存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強調履行社會責任,日益成為企業提升自身品牌和形象、開拓國際國內市場的一個重要手段,日益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回避的重要話題。按照鄧正紅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自覺履行企業作為法人公民的社會責任,體現了企業一種積極的生存境界,也是企業追求核心生存的起點。企業生存管理專家、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創立者鄧正紅先生強調,一個重視并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同時也是對自己前途命運負責任的企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也是樹立自身良好公眾形象、增強市場競爭力、累積企業軟實力的過程。
鄧正紅分析,現在國內不少企業對軟實力的作用和意義有了較高的認識,但在發揮軟實力對企業經營管理運作和資源整合的指導作用上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而且做“秀”的成份居多。以為做點徒有虛表的企業文化就提升了軟實力,以為搞點有益于社會的捐款、公益、慈善就是履行社會責任,就是展示企業的軟實力,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根據鄧正紅企業軟實力理論,真正的企業軟實力就是把“軟”的靈魂滲透到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各個環節中去,體現在員工對企業價值理念的認知認同認行(就是認真履行),體現在社會公眾、顧客、相關利益者對企業行為和經營特色的良好評價。比如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光是搞點社會慈善,關鍵的是企業能夠始終貫徹社會責任,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以生態環境不受破壞、公眾利益不受侵害為大利,組織生產關注環境保護,開發產品重視顧客價值,運作資源提倡有效利用,推行管理堅持以人為本,在貫徹這些理念的過程中,一旦遇到障礙性問題,企業能夠自覺地研究解決,使企業經營運作始終符合理念指導的軌跡。
●責任與利潤成正比
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資本力量的膨脹所帶來的公司丑聞以及公司因為行為不當而引發的環境災難、與員工沖突、引發消費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訴訟等等,都可能迅速令公司的聲譽在全球處于風險之中,在消費者和投資者中產生負面印象,損害公司價值。多年致力于推進企業社會責任的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中國區首席代表戴維斯(GordonDavis)對此評論說,“企業社會責任并不是一種慈善行為,而是一種審慎的風險管理方式。它本身就意味著良好的商業機遇,并且可以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利潤,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社會責任不僅是企業生存的使命,而且是實現可持續發展中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鄧正紅企業軟實力理論指出,社會責任與經濟效益之間,是成正比的關系,即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將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因為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可以樹立更好的企業形象,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增強企業在競爭中的軟實力,產生持續的、無形和有形的經濟效益和回報。如埃克森美孚2004年以各種形式向全球各地的地方、省(州)以及國家政府貢獻了2940億美元(含840億美元稅款),而公司各項業務收入人均創歷史最好水平,資本回報率達24%。
企業社會責任不僅是一種道德和良知的呼吁,而且正逐步成為道德和制度的約束;不僅是一種理念、文化,更是企業自愿作出的承諾。鄧正紅指出,在體制轉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在能源、資源、環境已經成為全球未來最為嚴峻挑戰的時代,居民的環境意識、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僅表現在對產品的選擇、貨幣選票的投向,而且反映在對廠商的褒貶和揚棄。原則上講,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與實現經濟目標有高度的一致性。在這個在客戶越來越注重以公信、道德標準選擇合作廠商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最終會被用戶和市場拋棄。
●“企業社會責任”運動
企業未來生存戰略是鄧正紅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的核心架構,并由環境、資源、文化三大戰略要素構成。鄧正紅稱三大要素為企業未來生存的三大法寶,并由三大戰略要素推演出企業軟實力金字塔的五個層級:趨勢預見、環境應變、資源整合、文化制導、價值創新。
那么,如何正確理解鄧正紅的企業未來生存戰略思想呢?我們不妨看一下,現在能源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為什么關注?因為關系到全人類的未來生存,企業亦不例外。能源環境問題就包含了企業未來生存三大要素,一是自然環境,二是能源資源,三是責任文化。現在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變被動為主動,對企業社會責任逐漸取得認同,不僅將“社會責任”納入公司戰略,并開始紛紛要求合作方、供應商必須接受勞工保護標準、環保標準的審查。由此,在世界悄然興起了一場“企業社會責任”運動,逐步演進為一股巨大的企業社會責任浪潮,各國、各企業無不感到他的存在和巨大影響,它已經成為社會和市場評價一個企業的重要標準。這說明國內外企業日益重視自己的未來生存。
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75家大型跨國公司發起成立了“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委員會”。這些公司分布在35個國家,年營業收入達到5.2萬億美元。他們共同承諾自愿致力于全球可持續發展。這個委員會的宗旨是發展一種世界可持續發展模式,在保護自然生態并實現多種社會目標的同時能繼續發展和繁榮。
聯合國1999年制定了企業《全球契約》,推動開展《企業生產守則》運動。非政府組織繼出臺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之后,又推出了SA8000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這些企業社會責任的規范、契約、守則不僅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國際組織和企業所接受,而且很多跨國公司率先垂范,并以它強大的影響力將企業社會責任運動推廣的全球。
許多知名的跨國公司最近10年持續不斷地開始了“道德革命”。索尼愛立信一直致力于環保事業,推出了“綠色伙伴計劃”,從2005年第三季度開始,所有索尼愛立信的供應商都必須通過嚴格的審查,才可成為合格的“綠色伙伴”,以從源頭進行環保控制。福特公司恪守“企業是社會公民”的理念,推出的“亨利?福特環保獎”授獎活動遍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此基礎上打制的“野生動物保護獎”的影響范圍波及北美、亞洲等60多個國家。在愛普生,保護自然環境已經成為其生產經營中長期貫徹的重要工作之一,已經融入到愛普生的企業文化之中。愛普生認為:“建立與外部利益相關者良好的信賴機制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愛普生設立了企業社會責任(CSR)推進部,在世界任何地方按照相同的標準,樹立統一的目標,以一名優秀企業公民的標準要求自己為減少企業活動所增加的環境負荷做出最大限度的努力。鄧正紅認為,這就是企業軟實力,不但有軟的理念,而且有行動上的硬性措施,由此軟得以向實力轉化,能夠更有效地發揮指導作用。
●石油公司走在社會責任前列
油氣行業是高危行業,與環境的關系十分密切,也與公眾生活緊密相關。另外,石油公司大多是大型跨國公司,更容易引起媒體和公眾關注。多年來,國內外石油企業十分重視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積極投入社會公益事業,可持續發展業績十分顯著,這些企業很愿意同公眾公開地交流自己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政策及其實施情況,展示其良好的企業形象,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一舉多得。
BP把綠色環保作為其重要的價值觀。BP認為,敢為人先在環境保護敢為人先和必須迎接開發清潔能源挑戰的共識下,我們緊密地團結起來我們承諾以積極主動的態度,負責任地對待地球的自然資源,并致力于開發低碳的能源資源,一切行為都是為了達到最終指標——源于石油,高于石油的目標,綠色環保以結果為導向。
可持續發展是殼牌的核心價值觀,以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提供清潔能源,一直遵循經濟活動、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三方面的平衡發展,殼牌商業原則涵蓋了競爭、商業道德、政治活動、當地社區、遵紀守法等八個方面殼牌集團率先承諾不在世界自然遺產地進行勘探和鉆井,采用國際先進標準和健康環保的風險管理體系,為能源行業四種主要行業影響制定自愿的減低目標,積極推進節能環保項目的開發。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2007年首次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更可以看作是一次公司治理理念的革命。作為國家石油公司,堅持企業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并通過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真實地反映企業的業務活動對經濟、環境及社會大眾的影響,以最大程度地回報股東、員工和社會,這是對自身發展戰略的一個生動詮釋。此前,BP、殼牌、埃克森等國際石油公司早已發布過社會責任報告。盡管因為國情、企情不同,履責行為有所不同,并且在對履責行為的清晰透明發布上存在差距,但中國石油正在不斷提升自己的社會責任理念和認知水平,并繼續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公眾表明中國石油是一個穩健、負責任的大公司。
中國石油將創造能源與環境和諧、促進經濟與社會全面發展、構建和諧社會視為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從戈壁沙漠到大洋彼岸,從赤道邊緣到紅海之濱,都留下了其扶貧幫困、賑災救危、捐學資教、建設和諧社區、支持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足跡。在建設社會責任的過程中,中國石油體會到,企業本身是社會責任建設的最終受益者。社會責任理念先進的企業更能夠吸納外部成本更低和更有價值的資源,并且把這些資源與自身資源整合,從而形成更強大的競爭力。
作為銷售增長最快的一家石油公司,中國海油努力追求政治責任、經濟責任與社會責任的同步履行與落實。中海油倡導“以人為本、關愛員工”的企業文化理念,充分關注員工及社會公眾的安全、健康及福利。通過建立、施行與國際接軌的高水準健康安全環保體系,中國海油始終保持了良好的健康安全環保紀錄,塑造出安全、綠色能源企業形象。2006年,公司在石油企業中率先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國海油在社會責任建設方面的努力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公司被中央電視臺等14家媒體評選為“2006中國管理100年會具價值企業之社會責任榜樣”,獲得中國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人道服務”獎、“博愛”獎章等多個獎項。
中國石化旗下的揚子石化把對客戶、員工和股東負責看作是公司最基本的責任,并以此構成公司的三大核心價值:重視社會責任、注重員工價值和提升股東價值,明確規定了公司對客戶、員工和股東應負的責任和履行的義務。20多年來,揚子石化面對經濟結構與社會形態的巨大變化以及全球化與民營石化企業迅速發展的嚴峻挑戰,對自身扮演的企業角色及肩負的社會責任始終不變。通過不斷的技術改造和全體員工的努力,公司每年提供的商品總量由當初投產時的幾十萬噸增長為700多萬噸,很好地滿足了客戶和社會不斷增長的需要。在重視員工價值方面,公司著力營造讓員工增長才干、實現自身價值的良好工作環境,鼓勵員工崗位成才,為他們提供公平、公正的發展機會。公司在管理中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把“生命價值高于一切,關注安全從員工安全開始,關注健康從員工健康開始”作為揚子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方位地重視員工價值。在提升股東價值方面,主要體現在確保資本保值增值,為投資者努力創造合理的收益。公司通過加強內部管理、轉變效益增長方式、強化精細管理三個方面工作來落實對股東的責任。
揚子石化除履行好公司的基本責任外,還不折不扣地履行公司的義務責任。一是強調認真履行納稅人義務,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公司通過精心組織生產經營,一點一滴積攢效益,用9年多的生產期償還了151億元人民幣的全部貸款,成為中國石油化工建設唯一一個用自己創造的效益還完貸款的企業;二是主動保護環境,推行清潔生產,重視生態價值,致力于人、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樹立對社會負責的企業形象。盡管公司通過改造發展產能不斷擴大,但揚子石化堅持做到增產不增污,在治理方面加大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廢水排放合格率達98%。目前,公司已成為中國石化首家“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并接受了國家職業衛生示范企業驗收檢查。
●結束語
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軟實力的核心內容。企業軟實力權威專家鄧正紅先生指出,當前中國改革和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一方面,有巨大的經濟增長潛力;另一方面,經濟增長方式卻存在缺陷,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企業社會責任包括兩個方面:在企業內,要構造各個利益主體之間和諧、共贏的氛圍;在企業外,要主動承擔對生態環境、對社會各利益相關者的義務。因此,僅由財務目標不能說明企業存在的全部價值。現代企業是一個“多面體”。作為經濟范疇的企業,它追求利潤最大化;作為法律范疇的企業,要作好的“企業公民”;作為道德范疇的企業,它要承擔社會責任。
作者:鄧正紅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