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讓
某鄉紳一日大宴賓客,山珍海味一口氣上了幾十道,卻很少有客人動筷,大伙兒謙來讓去,誰也不愿多吃一口,生怕別人誤以為自家窮得揭不開鍋,沒上過臺盤。人人擺出一副吃慣西餐大菜的神氣,指點餐桌,激揚文字,僅作象征性地表示。
可事有不巧,一陣狂風刮過,滅了蠟燭,全體立即陷入一片黑暗中,正當主人為情急之下,找不到火而忙不迭抱歉時,忽聞一聲撕心裂肺的慘叫,主人大驚失色,等到點上蠟燭一看,不多不少,但見七把叉齊刷刷地插在一雙正死死抓住盤中烤雞的手上。
這是一幅展示國人謙讓精神的生動圖畫。但還不夠,要想完整地表現我們博大精深的謙讓文化,還得加上梁實秋先生有關讓座時的精彩段子:“一群客人擠在客廳里,誰也不肯先座,誰也不肯坐首座,好像‘常常登上座,漸漸入祠堂’的道理是人人所不能忘的。
于是你推我讓,人聲鼎沸,輩份小的,官職低的,垂著手遠遠的立在屋角聽候調遣,自以為有占首座或次座資格的人無不攘臂而前,拉拉扯扯,不肯放過他們表現謙讓美德的機會,有的說:“我們敘齒你年長!”有的說:“我常來你是稀客!”有的說:“今天非你上座不可!”事實固然是為讓座,但是當時的聲浪和唾沫星子卻都表示象在爭座,主人腆著一張笑臉,偶然插一兩句嘴,作鷺鷥笑。
這場紛擾要直到大家的興致均已低落,該說的話差不多都已說完,然后急轉直下,突然平息,本就該坐上座的人便去就了上座,并無苦惱之象,而往往是顯得躊躇滿志,顧盼自雄的樣子。
看過一出謙讓的鬧劇,我們對謙謙君子們的真情實意該略知一二了。究竟什么是謙讓呢?謙讓由謙和讓兩出戲組成,謙是引子,謙是為后面的讓做準備,做鋪墊;讓才是目的,才是主題。卑者幼者謙,尊者長者也謙,到底誰讓誰呢?當然是卑讓尊,幼讓長。
因為謙讓文化是禮治文化的一個分支,卑者幼者功再大,水平再高,面對尊長時也得先自謙自貶一番:“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大家的支持,離不開上官和老先生們的幫助”;“我雖然有了一點小小的進步,但跟在座的老先生們相比,還差得很遠,還需要繼續學習,繼續提高”;“我前面雖從事過部門管理,有一定的組織指揮能力,但跟李大人相比,還有明顯的不足,還難以勝任新的領導崗位”。
謙卑、謙卑,一謙就卑!澳慵热粫缘眠趕不上我尊長,那你就得按禮讓文化的要求給我從名利身邊讓開。我尊長者雖然也謙,但不過是虛晃一槍,我作為尊長的客觀現實是存在的,是誰也否定不了的。叫你們卑者幼者自謙,就是怕你們出了點成績,有了點進步就不知道姓什么,分不清高低貴賤,妄想在分配實利時和我們尊長平起平坐。”所以,尊長的謙讓是形式上的謙讓,禮儀上的謙讓,而卑幼者的謙讓才是名利上的謙讓,真正的謙讓。
讓卑幼者在名利面前先謙后讓,比粗暴地,直接地讓他們走開要藝術得多,含蓄得多,體面得多。農耕社會的尊長們真正是手段高明,用心良苦喲!既能穩穩當當,兵不血刃的獲得實利,又不失優雅瀟灑的謙謙君子之風。名利雙收,好一個神奇的謙讓文化!
假如沒有這神奇的謙讓文化,所有的尊長卑幼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共舞,那尊長們豈不是圖有虛名,還有什么實在的價值?豈不亂了套,尊者不尊,長者不長,國將不國了呀!如此神奇的謙讓文化不但有效地避免了尊卑長幼之間瞎爭一氣的混亂局面,而且開創了一團和氣的大好形勢,應該繼續讓它發揚光大下去,謙讓萬歲。
盡管如此,我還是要質疑這謙而后讓,讓而后和的真實。講尊長們謙而后讓,讓而后和自然是沒有問題,但卑者幼者呢?他們的心平氣和真是誠于中而形于外嗎?不會,肯定不會!他們嘴上雖然講成績離不開大家,自己的水平不如老先生,但心里并不糊涂,他們的謙是言不由衷的謙,迫于情勢的謙,他們的謙是一種策略,一種手段,并非出于至誠。明擺著自己水平比尊長高,功勞比尊長大,卻還要一個勁地自謙自貶,一個勁地做縮頭烏龜,能叫人心平氣和嗎?
表面上的謙和掩蓋了實質上的紛爭,桌面上不能得到的正當權益只好想辦法從桌底下偷。誠實的變得虛偽,熱情的變得冷酷,厚道的變得自私。從這個角度上講謙虛并不能使人進步,明智才能使人進步。準確地評價自己,認識自己是自知之明;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繼續努力學習是明智。明智的人,有崇高追求的人才會永不滿足,永遠向前。
有些平庸的尊長自己無能不說,還容不得卑幼者有所作為。看到卑幼者跑到了前頭,自己不是謙虛地向人家學習而是把眼光盯在他們的態度上,好象卑幼者有了成績就該低三下四,就該反過來把尊長捧到前面,不然就是目無尊長,驕傲自滿。
這等尊長們的口頭禪是:“請放謙虛一點”動輒指責人家滿瓶不搖半瓶搖,言下之意自己是滿瓶。如果卑幼者真有什么夸大其詞,名不符實的地方,你尊長完全可以坦率地講,他們有成績你無法否定就轉移話題,指責他們不謙虛。而謙虛沒有標準,看不見,摸不著,真夠厲害的!
我不反對在公共場合對老弱病殘者謙讓,年青力壯的主動為他們讓座讓路,理所應當。我要反對的是該讓的時候不讓,不該讓的時候拼命地讓,把謙讓當作一種沽名釣譽,或壓制別人的武器。
作者簡介:趙伯平,主張傳統文化糟粕乃中國企業病根的第一人。長期致力于中國企業管理進化的系統集成研究,先后出版過的著作和培訓光盤有《中國企業的病根子》(名列“2006年影響中國企業管理的十本團購圖書”之一)、《三階梯管理》、《以權威破除權威》、《老調新談》,現已形成一個從中國企業的病理分析、到管理模型設計、到可供操作的變革路線圖,首尾一貫,環環相扣的完整架構。
歡迎有實力的出版單位、咨詢公司聯系合作。作者郵箱:zbp079@sohu.com
作者敬告:近來,作者發現部分網站在轉載本人作品時,未能標明作者和出處,更有甚者,如一家所謂的“世界企業家大學”和一個名叫“郭鳳林”的中央黨校研究生居然在挪騰之間將本人的作品偷換成他們的原創。這當然是作者不愿意看到的,為此,本人敬告各類網站和網友:歡迎轉載,同時請務必標明出處,以示對作者勞動成果的尊重。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