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我國的四川省汶川地區發生了8級大地震,造成幾萬人失去生命,數十萬人受傷,從地震開始到現在,全國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媒體們更是發揮了強大的作用,在整個抗震救災的過程中,其巨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功不可沒。但是,我們也時常會在媒體上看到這樣的畫面——幸存者或者逝去者的親人們一次次的面對鏡頭,述說著那段回憶,而這種回憶無疑是個痛苦的過程,我們除了呼吁媒體要更多的站在人性的角度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發揮自己的作用外,更真誠的祈望災區的人們能夠早日忘記這種痛苦,走出回憶的陰影。
其實,中國目前的很多中小企業家也在回憶的陰影中徘徊著,不同的是,相對于災區人們的痛苦回憶來說,中小企業家們的回憶卻往往并不痛苦,甚至還有那么些沾沾自喜的成分;災區人們的回憶從某種程度上說是被迫的(媒體出于宣傳和產生影響力的需要),而中小企業家們的回憶卻常常是主動的。這些回憶多以“想當年”開頭,以自己如何努力打拼、抓住機會、創立企業為主要內容,以感嘆現在結尾,它對中小企業的發展與企業家的個人成長的作用是負向的,中小企業家們也要及早從它的陰影中走出來。
一、過去的成功對現實真的有意義嗎?
中小企業家過去的成功對現實的意義并不大——首先是以什么標準來衡量過去的成功的問題,在回憶陰影中徘徊的中小企業家們往往將關注點放在個人財富和經驗的積累上,而在轉型期造成的大量機會下,財富的積累對衡量個人能力和中小企業現時的生存發展的價值并不大,瞬息萬變的市場也正使經驗迅速貶值;其次是真正導致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在成功的各種因素中,個人能力所占的比重有限,更多的是我們對某些商業規律的遵從;最后是看的方向的問題,向前看還是向后看?對中小企業家來說,企業的發展無疑是當下的第一要務,市場環境已經并繼續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向后看只能將我們的思維和行動圈囿在過去陳舊的框架中,束縛我們的發展,將企業運營置于危險的境地中。對很多中小企業家來說,這些道理往往都懂,卻自然不自然的活在過去中,這種留戀從人性的角度不難理解,但作為企業家,身上的責任與價值并不僅僅是個人層面的短期成就(何況是過去的)那么單純。
二、與誰比較?
在回憶陰影中徘徊的中小企業家們身上存在的比較普遍的現象是往往把比較的對象自然不自然的鎖定為企業內部員工(主要是企業家身邊的人),這種內部的比較會嚴重阻礙企業家的個人成長和企業的發展——一方面這種比較產生的心理優勢使企業家的目光限于狹隘,減弱其自我提升的動力;另一方面,企業家容易進入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別人的擇才誤區,在自己的標準本身已經不那么可靠的情況下,將之強加于個人甚至整個組織上,這對企業的人才觀形成實在是有害無益。
比較要眼光向外,這樣才容易走出回憶的陰影,我們要認識到,與成功的大企業相比、與行業的領導者相比、與眾多出色的跨國公司相比,中小企業的差距還相當大,只有拋棄對過去的眷戀和回憶,將目光投向外部,把更強的企業作為比較的對象和標桿,把比較變成動力(而不是阻力和惰性),才能引領中小企業的長足的發展,實現更高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三、盡管忘記很困難,但我們必須要做到!
忘記對徘徊在回憶陰影中的中小企業家們來說是門必修課,忘記本身是個困難的事情,但我們必須要做到,自我標榜式的回憶確實能對建立企業家的個人權威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以組織的系統化優勢制勝的市場條件下,它更多的時候產生的是負作用!中小企業家的忘記可以從學習性創新開始,以便對過去的成功進行重新定義,通過否定性的檢討進一步明確企業家的使命,樹立再造企業輝煌的信心,鍛造企業家精神,使回憶在不斷的檢討中變得有價值。同時,切實深入的接觸市場也是幫助忘記的好辦法,市場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能讓我們在差距中受到震懾,及時警醒,將張揚變成內斂,真正踏實下來,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而不是繼續停留在回憶的陰影中。
已經發生的無法改變的,活在當下,以未來為指針才能創造企業的發展。眼光向前,外部比較,忘記更是中小企業家的成長過程,從對過去回憶中走出來,才能迎接更廣闊的天地和下一個成功。
舍得是一種大智慧,舍是前提!
愿中小企業家們和地震后的人們都早日走出回憶的陰影!
張立偉:實戰型營銷管理專家,致力于營銷管理理論在當前中國市場環境下的應用與發展,數十家專業報刊、雜志、網站專欄作家、特約撰稿人,涉足快速消費品、醫藥保健品、化妝品等多個領域,為多家企業提供過營銷策劃及管理咨詢服務。E-mail:jsfanglue@sohu.com
作者:張立偉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