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
部分行業
淡季提前旺季不旺
義烏一家主營沙灘摩托、電子產品外貿出口的廠家負責人今年心事很重,他說,去年這個時候他們每月都有四五單出口,每單有300萬美金左右,今年上半年,業務量下滑一半不說,單筆訂單的數額也大為減少,有時還要靠小單子支撐企業運轉。
在國際商貿城經營鎖具、農機具的永康經營戶李先生說,他家的農機具公司開足馬力每月有6000臺的生產能力,但今年以來每月僅能賣出一兩千臺,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僅農機具一項,月虧損就達四五十萬元,他說再這樣下去將考慮轉行或者停產。
今年年初,領帶行業就提前進入淡季,加上夏季這一周期性淡季照常到來,給原本處在困境中的領帶行業雪上加霜。面對困境,多數經營戶希望天氣轉涼會帶動消費,但“遠洋”等部分領帶公司已在網上打出了“因公司轉行需轉讓設備”的消息。
6~9月本應是自行車外貿銷售旺季,可最近走在國際商貿城自行車專區,隨處可見經營戶在攤位上玩游戲、看電影,空閑得很。“今年銷售有點反常,沒有旺季的感覺,有時一連幾天都沒有訂單。本以為七八月會好轉,現在看來形勢不容樂觀。”在國際商貿城經營了多年自行車生意的龔先生對眼下的行情頗感無奈,他說,隨著目前入境外商減少,8月份的外貿訂單可能更少。
另外,往年這個季節,漁具的內外銷都熱火朝天,但今年國際商貿城的經營戶普遍反映:雖然沒有具體統計過,但總體銷售并不理想,感覺人氣不夠旺。
市場景氣指數同比下滑
記者從小商品指數中心工作人員處了解到,七八月份為義烏市場大部分行業的季節性銷售淡季,以出口貿易為主的多個行業7月份轉入銷售淡季,工藝品類、鐘表眼鏡類、五金類、箱包類等多個行業的銷量均出現回落,但今年以來,人氣方面整體偏弱。
從公布的小商品指數中的景氣指數一項,記者發現紡織類、五金類、鐘表眼鏡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工藝品類等行業,今年1月以來的景氣指數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以五金類為例,同樣是六七月份,今年的市場景氣指數同比去年分別下降38.44和46.72,其中市場信心指數和顧客人氣指數成為影響景氣指數的主要原因。
企業利潤率下降
據義烏市經濟發展局報告顯示,由于義烏市大部分企業處于產業價值鏈底端,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出口退稅下調、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原本利潤率較高的服裝、紡織、玩具、飾品等加工行業的多數出口企業利潤大幅壓縮,如無縫內衣的利潤率降低了10個百分點,飾品行業利潤率降低13%左右,皮具箱包類視品種不同,利潤率下降幅度也在10%上下。
分析
低成本、低價格、低利潤的適應性簡單加工出口是義烏中小企業發展的核心特征,這種發展模式是一把雙刃劍,在它的優勢快速放大,發揮到極致時,如果沒有未雨綢繆進行產業升級轉型,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國際議價能力,一旦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所依存的外部經濟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時,它的劣根性就會暴露出來。
中國最具執行力企業咨詢顧問機構尚陽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調查小組在義烏進行近兩個月的實地調研后,認為義烏部分中小企業需要直面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草根”性經營
企業競爭力較弱
義烏企業多數屬于“草根”性經營,什么好賣就馬上做什么,可以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東邊不亮西邊亮”來形容,產業群很大程度上是屬于技術復雜性較低、橫向分工為主的自然性集群,在市場的起步階段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很難做大。
據統計,義烏市有工業企業2.6萬多家,但產值超過10億元的企業只有1家,規模以上企業的工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例不到40%,而中國百強縣排名第一的江蘇省江陰縣規模以上企業的工業產值占到全市的比例達78.7%。義烏近70%的工業產值來自眾多“前店后廠”的作坊式小企業,屬于粗放型、數量型發展模式,競爭力較弱,最終將導致同行拼價。
企業功利性過強
過多注重即得利益
企業功利性過強,過多注重眼前利益,看到什么好賣就做什么,往往一擁而上或一哄而散,義烏中小企業追逐名利下的短期行為較多,心態浮躁,不愿意在企業的軟性建設上投入資源,不注重人才培養、管理提升、品牌建設與系統整合。不少中小企業就像水上浮萍,缺乏長遠穩定發展的基礎,一有風吹草動就很容易受傷。
缺乏做大做強
的企業家精神
有的企業主是典型的“小富即安”商人思維,重商輕工,以商帶工,賺到錢就行了,而沒有想過以工養商,以工促商,把工作為事業來經營,缺乏做大做強的企業家精神。
經過多年發展,義烏千萬元或上億元身價的經營戶不在少數,但是在不明的投資前景和更具挑戰
性的創業環境下低頭,部分民間資本游離實業,投向短期逐利性的領域和場所。
內憂外患的挑戰
任何一個企業或區域的經濟發展都以特定的市場環境為基礎,是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的。2008年世界及中國經濟環境與政策發生了聚合性的變化,義烏經濟處于內憂外患的發展態勢:
內憂:生產要素價格不斷上漲,并將持續在高位保持很長時間;國家信貸緊縮,企業資金壓力加大,資金成本提高;出口退稅政策及《新勞動法》的調整,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受到壓縮;國內眾多同類市場紛紛興起。
外患:人民幣不斷升值,企業價格優勢消失殆盡;美國次貸危機使歐美經濟發達地區需求萎縮;美國、歐盟不斷增加技術性貿易壁壘;印度、越南、孟加拉、緬甸、越南、印尼等國家以及北非和東歐在類似行業異軍突起。
當然,這是挑戰也是機遇,把握住機遇也就是把握住明天。
方向
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披露信息顯示,2008年上半年全國6.7萬家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倒閉,其中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倒閉超過1萬多家,有2/3的紡織企業面臨重整。浙江1.2萬多家中小企業在上半年退出歷史舞臺,義烏中小企業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該怎么辦?
尚陽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有關專家認為,企業的所有者要敢于“革自己的命”,轉變經營思路。“革自己的命”就是要不斷地解放思想,現在只有勇氣和戰勝艱難的信心是不夠的,關鍵是改變原有的商業心智模式,思想上若沒有大突破,行動上就不會有大改變。若“革不了自己的命”,就換人,讓年輕的接班人走到臺前來,以新思維、新活力來帶動新的突破、創新與發展。
應注重企業軟性的投入,提高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是產品、價格、質量,而是企業的軟實力,如管理、技術、網絡、品牌、文化等,這是別人學不來、帶不走、流不掉的,也是企業進行產業升級轉型的基礎要素。
企業要打破家族式經營模式,學會主動引入智慧快速提升自己。企業的升級轉型成本最低的方法是從社會引入智力,可以聘請具有專業經營管理能力的職業經理人或咨詢機構來快速實現企業基礎上的突變。完全靠自己去摸索和實踐,付出的代價會很大,最關鍵的是時間帶來的機會成本無法用金錢彌補。
只有不斷探索和提高,義烏中小企業的經濟春天就會來臨。
作者:袁文正、俞萍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