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企業要確立快速反映的應急機制,通過詳實的危機管理計劃和完善的危機系統組織,力求將危機消除在萌芽狀態,控制在局部環節。企業要在最短的時間、用最快的速度,把危機影響降到最低限度,決不能使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其二,態度決定一切。因為一個事件產生的時候,公眾和輿論的焦點往往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事件發生后企業的態度和所采取的措施。企業應該用誠信的態度面對危機,公布危機產生的原因及處理辦法,承諾自己應負的責任。
其三,開辟有效的信息傳播渠道,進行有針對性的危機公關。現代社會新聞傳媒的影響越來越大,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形成一股誰也無法忽視的力量,處理好企業與新聞傳媒的關系將有利于化解企業面臨的危機。企業在進行危機公關時還要保持與公正、權威性機構的合作,妥善解決危機,得到他們的認可,以確保公眾和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
專家們還提醒企業面對危機時必須去除的三個不當行為:一是僥幸過關的心理;二是據"理"力爭的心態;三是詭秘運作的做法。
經濟的全球化使企業面對的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危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如何有效預防,又如何化險為夷,已經關系到中國企業發展快與慢,大與小,強與弱,生與死,這是每個企業必須長期面對并解決的重要課題。一位著名企業家說:沒有準備的企業在危機中消亡,優秀的企業能成功地安度危機,只有偉大的企業才能在危機中發現機遇。直面企業危機,中國企業能夠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