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見業務員說“這個客戶很有實力”,“這個賣場零售在當地一直前幾名”等話語,而且一些公司的銷售經理,甚至公司老總也不知怎么回事,一旦聽見業務員類似這樣的業務報告,立即血管擴張異常興奮,馬上下令“不管什么條件,也不管通過什么手段,一定要把該客戶爭取過來!”但是,好景不長,類似這樣的客戶,不是業績做不起來,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紙老虎”,就是卷了貨款走人的“黑心狐貍”!
看來這江湖也確實不平靜,看似“錢程無量”的生意,為什么卻是一個個美麗的“陷阱”?這確實讓從事銷售的同仁們很傷腦筋,在行走江湖時不得不多一個心眼。 因此,業務員在行走江湖前,首先要學會如何度量江湖的“深淺”。
度量經銷商的“深淺”
有個文化用品公司的業務員,發展客戶時經常找“真彩”(競品)的代理商,理由是該客戶做“真彩”一年可以批發幾千萬元,所以自己的產品給他做,至少也能銷個上千萬吧。公司銷售經理好象也拿不出什么有力的理由來進行反駁,或者進行更深刻的業務引導,結果該業務員區域內的客戶大部分是做“真彩”的代理商。不久,問題也就來了,那些客戶老是走不了多少量,銷售經理一急經過專門了解,才知道那些客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做“真彩”的產品,而對自己公司的產品只是附帶著自然銷售而已,連產品陳列也是放在門市一個不顯眼的角落,當然沒有什么業績了。可見,一個經銷商,一年能銷售幾千萬元的業績,但如果不是以你的產品作為主要業務,就沒有什么意義的。
度量經銷商的“深淺”,一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公司概況 一般包含對方公司的成立時間、成長歷史、股東、執行團隊(銷售、助銷、后勤)、在當地的網絡分布、老板的理念和近期的發展動向等。
了解客戶公司的一些基本概況,有助于你評估客戶的資源是否適合你公司的代理要求,以及雙方是否具有長遠的戰略合作的可能。
2.同類品牌 一般包含對方目前代理什么品牌?代理品牌在當地走什么銷售渠道?銷售業績如何?對現在已代理的品牌有什么感受(如優勢和不足,以及他們對廠家的看法和態度)?如對方代理的牌子太多(一般以5個以內為宜),就無法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公司的產品,那么業績如何就可想而知了。或者對方代理的幾個產品業績都不理想,那么就說明對方可能分銷能力比較差,難以達到廠家的要求。
3.口碑 了解該客戶在當地的商業信譽,特別是在貨款以及串貨方面有無“劣跡”。
4.合作意愿 客戶對自己公司產品的合作興趣有多高,對方興趣越高,那么投入用于市場啟動的資金、人力等資源可能就越多。
度量賣場的“深淺”
這幾年,大賣場作為一種發展迅速以及漸趨成熟的零售業態,在企業的銷售渠道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無論是銷售產品還是提升品牌形象,大賣場都成了眾多國際及國內品牌激烈逐鹿的地方。因此,如何做進大賣場,如何做好大賣場,以及如何守住大賣場一直是很多企業的重點“攻堅目標”,甚至納入了一些公司的年度經營考核目標。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隨著賣場熱的出現和廠商的深入合作,與之相關的諸多“并發癥”也顯現出來了。在很多情況下,“大賣場”也是一個看不見的終端“陷阱”,在一種美麗而熱烈的熱銷氣氛后面,是無數廠家付出了慘痛的甚至“血”的代價。常見的情況是供應商被賣場單方面設計的游戲規則,整的“死去活來”:該交的費用交了,該做的活動做了,屁股還沒有坐熱,就被賣場通知下架;更慘的是,很多零售企業利用賣場來圈供應商的錢,深圳等城市就曾發生很多起這樣的案例,賣場開了不到半年,就關了,至于供應商的貨款,什么時間能夠要回那就是只有天知地知了。
所以,業務員在與賣場打交道時,事先還要善于如何判斷賣場的經營情況,能夠度量他們的“深淺”。常見的方法一般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