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先物質而后精神
企業是有利潤才能夠生存下來的,但并不僅僅是為了生存而存在。而人也不可能只是為了金錢而活著,但沒有金錢就可能活不了。馬斯洛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要是有階段性的,因此我們要重視員工的物質需求,不能期望僅僅通過精神導向而要求員工放棄了最基本的要求。
(3)先科學而后藝術
管理既是科學的又是藝術的,如果僅僅強調藝術,那就很容易陷入到“人治”“權謀”的陷阱里面,成為虛無主義,因此任何藝術都是以科學為基礎的。中國式企業文化要強調在科學管理的基礎來進行管理藝術,加強基礎管理的建設,在理性的基礎上進行感性。
(4)先制度而后文化
人都是有兩面性的,但不管那種假設,企業并不是宗教,它不是以感化人類為終極目標,因此不需要以承擔社會負責為生存目的。因此企業文化建設要以制度管理為基礎,沒有相對完善的制度管理體系來純粹談企業文化建設只會使文化空談化,失去制度基礎的企業文化建設將使文化精神化、空虛化。
2、目前中國企業文化需要補強的文化因素
隨著中國與國際市場的接軌深度及廣度的不斷強化,中國企業在企業文化的內涵、深度和廣度需要不斷加強和提升,以適應新的市場發展需要,我們稱為企業文化因素的補強。
中國企業文化需要補強的因素主要有:
能力主義:要提倡建立基于能力的企業文化,淡化“沒有功勞也有苦功”的觀念,在此基礎上培育結果導向的績效文化。同時要建立等級差別的薪酬福利體系,打破平均主義,除去吃大鍋飯的思想。要改變人才觀的“德才兼備”觀念,加強對“才”的認識,在不違背公司精神和社會倫理的前提下,大膽啟用新人,放棄絕對“忠誠”的人才觀。
開放容納:積極吸收各種新的觀念與思想,引入不同觀念,在創新管理思維的前提下保持企業文化的動態發展,以適應市場的發展需要,因循守舊的思想是企業文化最大的敵人。
公平競爭:盡管中國關系導向型的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但在市場化意識日趨強烈的情況下,公平競爭是市場發展的趨勢,因此如何加強企業的市場競爭意識與能力是企業需要強化的思想意識。
職業精神:中國企業要努力加強員工的職業精神培育,教導員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職業化員工,提高工作效率,強化職業責任。
制度管理:在沒有良好的制度管理基礎時,強調企業文化的作用容易導向人治主義和虛無主義,企業文化的基礎是科學的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