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曾經規模只有800萬元銷售額的無名企業,地處并無礦產資源的山東,成就載入世界銅冶煉歷史,董事長受到銅冶煉王國總統的宴請
一個原本處于低端產業鏈的企業,沒有重復“低人力成本-環境代價-出賣資源”的老路,以執著的科技創新打造了產業升級版,被工信部列入“十二五”發展規劃
一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邱定蕃、張國成組成的專家組認定其“無污染、低能耗、高效益”的技術推廣前景廣闊,并且該技術于2009年入選與國家863計劃地位相同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一個已經站在世界銅冶煉技術巔峰的企業,不僅要讓主業繼續做大,讓科技產生更多生產力,更要向有色金屬更深更多領域開拓,為人類及其相互依存的資源科學開發貢獻更多
從一個產業鏈最低端做起,完成了向產業鏈最高端的進階,實現以技術換資源的超常規發展,并將技術資本化,其轉型價值堪稱中國企業榜樣
一個曾經從事過金融業的創業者,沒有隨波逐流去做房地產、去向虛擬資本套利,而是用自己最好的年華,專心致志做了一件時代最需要的事
第一章 青銅的反光:“草根級”企業贏得世界榮譽
中國古代的青銅文明曾稱譽世界,然而到了現代,煉銅技術卻完全從芬蘭、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歐美國家引進,被戲稱為“世界煉銅技術博覽會”。這一現象存在于世界銅冶煉產能第一大國中國所有的大型企業,在缺乏核心競爭力方面,也如同其它所有制造業行業。這一現象被位于黃河入海口的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型民營企業打破了。
百年行業學刊的權威評價
2013年3月18日,創刊百年的英國《金屬導報》以“氧氣底吹技術正蓄勢撬動一場巨大變革”為題,對山東省東營方圓有色金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圓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冶煉技術給予評價:“該技術指明了金屬冶煉行業乃至多個領域未來十年、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發展方向!庇督饘賹蟆穭撧k于1913年,專注于世界金屬領域信息服務,是國際上頗有影響力,極具權威性的老牌媒體。作為世界金屬界的權威媒體,為何對中國的一家“草根”民營企業予以如此高的評價呢?
在很多中國企業的記憶里,金融危機中的2008年顯得灰色黯淡。然而在山東東營,2008年12月16日,創辦于1998年的方圓有色金屬有限公司卻迎來了企業發展史上無比燦爛的一天。
這一天,方圓公司氧氣底吹造锍捕金新工藝示范工程項目順利投產,這一事件被列為2008年度世界“銅行業十件大事”。
方圓公司以一項技術改寫了世界煉銅技術的歷史,掀起了一場金、銀等金屬冶煉的革命。在該技術誕生之前,國外先進的吹氧煉銅工藝只有頂吹和側吹兩種。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國人和德國人就曾提出過底吹的設想,并且做過相關的試驗。但是,他們在做擴大試驗的時候,大量工程問題無法解決,最后也只能宣告這條路走不通。
方圓公司歷時3年自主研發的“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被稱為“中國人的煉銅法”。
來自銅冶煉大國的禮遇
2006年,方圓公司到世界“銅老大”智利國營銅業公司尋找原料,未引起重視,被迫找到中信集團共同組成買方。6年后,方圓公司與智利國營銅業公司已經在資源、技術等方面建立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關系,成為彼此最重要的伙伴之一。這一年,智利總統皮涅拉宴請方圓公司董事長崔志祥,目的是邀請方圓公司幫助智利國營銅業公司改造生產線,提升技術水平。
從不受關注到世界“銅老大”的座上賓,這一國際地位的轉變,正是來自于方圓公司自主研發的“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憑借這項嶄新冶煉方法,方圓公司讓世界最大的銅業公司遍訪世界后,做出最終選擇。
從今年開始方圓公司將對智利國營銅業公司、智利國家礦業公司、英美資源旗下十幾個冶煉廠的整個冶煉工藝進行全方位診斷、改造,以達到該國新環保法的要求,用5年的時間幫助該公司完成整個生產線的完善升級。僅智利的技術改造項目,就能創造12億美元的產值。
如今,“用技術換資源”已成為方圓公司開啟國外銅業巨頭市場的一把“金鑰匙”。依靠先進的銅冶煉技術工藝,換取國外銅業巨頭的礦產資源,成為方圓集團“走出去”的新引擎。
黃河三角洲沒有礦產資源,地面上連一塊石頭也沒有。然而崔志祥能把美洲的、澳洲的、非洲的石頭越過太平洋、大西洋運到黃河口,用自己掌握的“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突破了多金屬綜合提取技術難題,將礦產中的銅、金、銀、鉑、鈀等十多種元素“吃干榨凈”、變廢為寶,無廢渣、無廢水,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生產。
改寫世界煉銅技術的歷史
方圓公司誕生的“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不僅使自身在短短的幾年間,由一個年收入800萬元的廢雜銅冶煉企業,發展為年收入超過500億元的世界性循環經濟標桿企業;也不僅改寫了世界煉銅技術的歷史,掀起了一場金、銀等金屬冶煉的革命,更有望為我國創造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兼有的上萬億元的環保業產值。
經過3年的反復研究與設計、改造,2008年,面對行業內原材料保障難度增大的嚴峻形勢,方圓公司依靠技術創新成功突圍。依靠這項技術無污染、低耗能、高效益等優勢,方圓公司走向世界、逐鹿全球。
2012年12月,方圓公司組織實施的國家863計劃———“熱銅锍底吹連續吹煉”工業化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標志著企業登上了世界銅冶煉行業金字塔的最頂端。同年,方圓公司陰極銅產能達到40萬噸。
憑借世界最先進的銅冶煉技術,方圓公司產能迅猛突進,冶煉能耗不斷降低,僅為世界先進值的1/3。此外,該技術還可處理復雜礦料,實現了多金屬綜合回收,實現了自熱熔煉,無須額外添加煤、油等燃料,整個流程零排放。與此同時還開辟了金、銀等稀貴金屬綜合回收的新路子,回收率比傳統方法高2%,解決了多金屬綜合提取的世界性難題。
方圓的情懷,就像千年不息的黃河總是向著海洋。方圓公司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戰略,把握“利用兩種資源,開發兩個市場”的“兩頭在外”總體原則,拓寬原料供應渠道。一是與全球著名的礦商、貿易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利用底吹工藝能夠處理多金屬復雜礦料的技術優勢,爭得了主動,在全球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礦粉供應網絡,牢牢保障了礦粉的需求;二是在美洲、歐洲、非洲與世界上大的廢雜銅供貨商建立了穩定的廢雜銅供應網絡和基地;三是與國內外多家大型冶煉廠建立了合作關系,拓寬了粗銅和陽極板的供應渠道。
世界銅版圖
世界銅礦總資源量預計為10億噸,其中總儲量估計為6億噸。儲量最大的國家依次是智利、秘魯、墨西哥等國。中國儲量占全球第七。
2012年全球銅產量為1660萬噸,同比增長1.9%。中國銅產量占全球份額由2002年的4.2%提高到2012年的8.4%,首次超過秘魯。2002年秘魯銅產量占全球份額6.2%,2012年占比7.8%。目前智利是全球最大產銅國,中國是最大銅消費國,2012年消耗量占世界42%,預計2015年該比例將提高至45%。
據估計,2013年以后,全球銅礦產能增速會繼續加快,未來兩年產能增速預估將分別達5.95%和7.56%。其中,近3/4的新工程及擴張項目位于秘魯、贊比亞、蒙古、伊朗、中國、美國等地。
【評價】
方圓公司掌握著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完全自主知識產區的冶煉工藝技術,打破了自建國以來銅冶煉技術被國外長期壟斷的局面,證明了“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展示了快速持續發展、增加能源資源、保護環境的中國夢的美麗前景。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石軍
東營方圓解決了全世界有色金屬行業的技術難題,提升了整個礦業大國的資源價值,為全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
———世界級業內專家、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校長格林菲爾德
這是一項完完全全的中國技術、中國工藝,打破了國內銅冶煉技術由國外長期壟斷的局面,填補了世界有色金屬冶煉領域的空白。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原會長康義
我國工業領域可與國際技術裝備相媲美、成套向國外輸出、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設備工藝,就這一個!這項技術將是淘汰落后產能的首選工藝。
———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總工程師周傳典
在底吹熔爐之前,國內所有的冶煉技術全是引進的,中國都成了世界冶煉技術的展覽館。這套冶煉技術的研發應用,在銅冶煉領域內是一個典范,在全世界銅冶煉技術上,也是一個相當大的進步。
———云南銅業副總米兆襄
【大事記】
2005年10月11日,經由中信國際貿易公司介紹,荷蘭托克上海公司來方圓公司進行業務合作洽談,并初步在銅精礦進口、粗銅雜銅及陽極板的供應、來料加工等國際貿易業務上達成合作意向,此舉標志著公司的國際業務有了實質性的進展,更為公司提供了近距離學習國際知名大公司的機會。
2010年,法國巴黎銀行為山東方圓公司新增銀行授信3000萬美元,這標志著方圓公司與外資銀行的合作正式啟動。
2013年初,智利總統皮涅拉主動邀請方圓公司對智利國營銅業公司6個冶煉廠進行技術改造,這一改造可創造12億美元的收益。
2013年3月18日,創刊百年的英國《金屬導報》以“氧氣底吹技術正蓄勢撬動一場巨大變革”為題,方圓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冶煉技術給予評價:“該技術指明了金屬冶煉行業乃至多個領域未來十年、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發展方向。
第二章 幾何級增長:科技的翅膀助力企業飛翔
方圓公司自主研發的“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不添加任何燃料,完全實現自熱熔煉,與國外技術相比單位能耗降低130公斤標煤,并可實現無廢渣無廢水排放。其中煉銅“配煤率”降到了零,在有色企業里首次實現了“無碳”。
“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這項具有變革意義的復雜工程技術,從研發轉為應用繼而走向完美,整整花費了13年的時間,這背后有著一段頗為精彩的曲折道路。
13年前的一次試驗
中國不僅是產銅大國,而且是煉銅大國。傳統煉銅工藝在世界上曾一度領先,現代工藝卻沒有一席之地。
現在我國使用的煉銅技術幾乎都來自國外:11種技術中,引進的6種,未經引進而消化吸收的有3種。自己研發的煉銅技術中,只有“氧氣底吹技術”可與國際先進工藝媲美。
那么,這項技術是怎么誕生的呢?
全國工程設計大師,時任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原副院長、總工程師蔣繼穆等科學家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改換頂吹、側吹送氧位置,將氧氣用氧槍從熔煉爐底部送入爐內,并攻克了很多工藝和工程難題,終于發明了氧氣底吹煉銅法。
看似簡單的改變,卻為有色冶金技術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因為,該工藝不僅具有主金屬回收率高、投資省,而且在節能環保方面也效果顯著。
“我們最早用氧氣底吹技術試驗煉鉛。做完5000噸鉛冶煉試驗后,就想用這個工藝和裝置試驗煉銅!彼倦p鬢的蔣繼穆娓娓道來,把思緒帶回到了1991年的湖南水口山。
1991年,湖南水口山,蔣繼穆開始了煉銅半工業化試驗。
“準備半年的試驗爐料(相當于3000噸銅的規模),兩個月就吃完了。可是爐子一點故障都沒有,于是接著弄銅精礦連續試驗,一試就開了217天!笔Y繼穆說。
這次試驗的成功,意味著一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銅熔煉新工藝就此誕生了。
“我們來承擔風險”
3000噸半工業化冶銅試驗成功并申請專利后,蔣繼穆便開始四處尋找合作者進行規模生產試驗,而這試驗的風險顯而易見企業必須得承擔。
可是,一般企業為了規避風險,他們寧可花巨資從國外購買成熟技術,也不愿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萬般無奈之下,蔣繼穆也只能暫且將這一技術束之高閣!把鯕獾状导夹g”就這樣逐漸淹沒在故紙堆里,十多年間無人問津!把鯕獾状等蹮捈夹g”似乎要被歷史遺忘了。
就在蔣繼穆為“氧氣底吹技術”苦苦尋找“婆家”的同時,一名“銅匠”———方圓公司董事長崔志祥也在為企業更好地發展尋找出路。
成立之初,方圓公司是一家以廢雜銅為主生產陰極銅的民營企業,集金、銀等稀貴金屬的綜合提純、銅材加工于一體。短短幾年即躋身同行業前列。隨著2004年生產規模從年產1萬噸發展到18萬噸,原料供應日趨緊張。為解決這一問題,公司打算往上游發展,于2005年提出開展銅冶煉項目,發展模式急需轉型升級。
就在這個時候,“崔銅匠”遇上了“蔣大師”。崔志祥認定把煉銅的科學原理通過新工藝試驗成功,有可能使企業發展獲得飛躍。
考察之后,崔志祥發現,氧氣底吹銅熔煉新工藝利用銅锍是稀貴金屬良好捕集劑的冶金特性,在單一爐體內實現造锍捕金的全過程,銅回收率大于97.98%,貴金屬回收率大于97%,且原料適應性強,能處理復雜礦料,并且吃干榨盡,實現零排放。不僅較好地解決了我國傳統工藝和國外引進技術存在的問題,而且由于是自主知識產權,可省去高昂的許可證費。
“我們來承擔試驗風險!”崔志祥通過原沈陽冶煉廠總工程師申殿邦和蔣繼穆達成協議,共同開發“氧氣底吹造锍捕金”熔池熔煉新工藝產業化示范工程,真正將“沉睡”在實驗室的技術產業化。
智慧的誕生
“從年產3000噸粗銅的半工業化實驗,一下擴大到年產10萬噸規模,跨度太大,弄不好數億元的投入就打水漂了。”申殿邦說起當初崔志祥的決定還心有余悸。然而,崔志祥愣是靠一夜一夜的蹲守在爐旁,一點一點地摸索,著力探索著科技與工藝相結合的新思路,連續“破五關”,解決了工藝技術和裝備中的“腸梗阻”、“腦血栓”。
例如在電解工藝項目中,適應上游“底吹工藝”多金屬綜合捕集的要求,研發了高雜陽極板的處理新工藝、高效電解新工藝等重要成果,大大提升了傳統工藝的技術水平;取代了傳統的氰化法提金銀工藝,解決了黃金、白銀等提取的回收率和環保問題;研發更加先進的“氧氣底吹連續煉銅工藝”,可徹底杜絕有色金屬冶煉中的低空煙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生產……
2004年,方圓公司和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達成協議,共同合作開發“吹氧造锍多金屬捕集技術”。
這之后的3年時間里,崔志祥經過了無數次的反復研究、設計、改造,終于在2008年8月8日,氧氣底吹爐點火試車,整個流程順利暢通。崔志祥和蔣繼穆兩人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但蔣大師說:“這是創新的第一步,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逐步去解決,任重而道遠!
2008年12月16日,該項目正式投產。
一貫低調的崔志祥在新項目的發展上卻是高調推進!拔覀円行判膶⑦@個項目做成世界上煉銅和回收金銀等有價元素的首選工藝,并把它做成名副其實的國家級示范基地和樣板工程!
科研地位
2006年,方圓公司投入1億多元,與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聯合研發出了“氧氣底吹造锍捕金新工藝”,同國際上先進的閃速熔煉、頂吹熔煉、諾蘭達熔煉工藝一并得到國家的肯定和推廣,認定它是先進的冶煉工藝技術,生產效率高、工藝先進、能耗低、環保達標、資源實現綜合利用,且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工藝。
2013年4月20日,經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現場評審,公司質檢中心順利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
2013年4月27日,山東方圓有色金屬科技有限公司被山東省科技廳、財政廳、國稅局、地稅局等共同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評價】
新華社對方圓技術創新刊發專文
氧氣底吹無碳煉銅技術由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研制,方圓公司與該研究院聯合開發。據介紹,近十年來,中國大型銅冶煉企業均從國外進口冶煉技術和設備,僅向國外技術持有人支付技術專利使用費一項,少則數千萬元,多則數億元人民幣。
科技部高新技術司主持制定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可行性論證意見》認為,這項技術開發,突破多金屬綜合提取技術難題,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金屬復雜礦節能減排冶煉新工藝,建成年處理50萬噸多金屬復雜礦的冶煉工程,實現銅、金等主金屬回收率達98.5%以上,為我國有效利用國內外多金屬資源,實現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2008年,方圓公司大膽使用了這項技術,并在使用過程中對技術進行了完善、創新和改進。最終實現了在銅冶煉過程中完全不用輔助燃料,如煤炭、油等,全部依靠爐內的銅和鐵加氧氣自燃。在國際上這是唯一一家能夠達到這種要求的企業,是國內外最先進的技術。
方圓公司是一家大型民營企業,集團董事長崔志祥介紹,這項技術對多金屬的捕集可以比國外技術提高1—2個百分點,處理的銅精礦品位一般低于國外通行的25%的標準,100%的實現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生產車間清潔沒有煙氣外逸,操作工藝簡便。方圓集團建造這個年冶煉能力10萬噸的銅冶煉廠,只需要7億多元人民幣,建設成本比引進國外技術建廠低50%。
目前,方圓公司生產能力已經排名全國第五位。澳大利亞、秘魯、越南、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都派代表來企業談技術出口事宜。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已向國家建議,在全國有色行業給予推廣這項技術。該技術項目的二期工程“氧氣底吹連續煉銅清潔生產工藝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已經列入國家863科技攻關計劃,將在“十二五”期間進行產業化示范。
【語錄】
企業發展,一靠技術,二靠管理。技術和管理就像驅動企業前進的兩個車輪子,缺一不可。
忘記過去等于背叛,回顧絕不意味著滿足,更不是沮喪。走過的道路應該回顧,回顧可以增強信心,未來的道路應該展望,展望可以強化斗志。這些思維的碎片,些許有點凌亂,一旦融會貫通,就是企業的鴻篇巨著。它是企業發展的思想基石,是企業發展的靈魂與精髓,指引著企業發展的航向。恰逢時機成熟,條件允許,所有的一切就如長江之水,奔流而下;如張弓之箭,一觸即發。———崔志祥
第三章 優異的答卷:經濟與生態的雙高效奇跡
青山綠水的環繞之中,方圓公司已經構建起一條“銅冶煉—稀貴金屬冶煉—硫酸—水泥原料”的循環產業鏈,實現了不同產品之間的工業廢棄物、污染物循環利用,達到示范區內污染物零排放的目標。
“節能環保一定是花錢的事嗎?我不這么看。方圓公司的嘗試證明,花錢的事可以變成賺錢的事!”方圓公司董事長崔志祥自豪地說。
方圓公司探路循環經濟的結果,亦與國家發展循環經濟戰略不謀而合。2012年12月,國務院通過《“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將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成為中國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任務。
全產業鏈低能耗 零排放
目前,方圓公司共有兩個工業園區處于正常生產狀態。其中第二工業園區主要以銅精煉、電解以及稀貴金屬的綜合提取為主;第三工業園區是公司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吹氧造锍多金屬捕集技術”項目的產業化示范基地,以銅熔煉為主,輔以煙氣的綜合回收利用。
記者了解到,該集團在借鑒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實際,慢慢摸索,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完備、高效的生態工業體系,實現了園區內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取得了很好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根據該集團提供的資料顯示,這一整套完備、高效的生態工業體系包括:一是生產用的水、酸等,通過凈化工藝,全部實現閉路循環,達到廢水“再處理”、零排放的目的;二是熔爐出口的高溫煙氣通過余熱利用系統,將其中的熱能完全吸收,轉化成蒸汽和熱水;三是煙氣中的粉塵,則通過布袋收塵、電收塵等多種設備進行最大限度回收,然后再次返爐,提取有價成分;四是銅電解過程中產生的陽極泥,送到稀貴分廠深加工,分別提取其中的金、銀、鉑、鈀、硒等稀貴稀散金屬,剩余渣子則進入熔煉爐再次提取有價金屬。
同時,不僅能對銅、金、銀等礦進行提取,而且對低品位、難處理的多金屬礦以及含金、銀高的貴金屬伴生礦,甚至垃圾礦都能進行綜合提取。其工藝對銅的回收率高于97.78%、對貴金屬的回收率為98.5%,均好于目前國際先進水平。方圓公司一位科研人員告訴記者,“銅、金、銀等主要有價元素的綜合回收率高,實際上相當于把后續工藝中存在的環保問題提前到冶煉工序中來部分的加以解決。所以回收率高,因為產出的冶煉渣在量上就很少。”
數據顯示,目前,底吹爐所產熔煉渣的渣含銅為2%左右,在當今國際領先的冶煉工藝中占有明顯優勢。
“熔煉渣后,緊跟著一條完備的處理回收生產線:經渣緩冷,進行第一道處理,含銅量高的冰銅包殼等被回收,重新配入爐內,剩余的進入渣子選礦環節,經過磨礦、浮選工藝,獲得渣精礦以及含銅量低于0.3%的尾渣,渣精礦作為原料,配入底吹爐,尾渣則是水泥廠的優質原料。這樣一來,在固體形態上就沒有任何垃圾了!鄙鲜龉ぷ魅藛T如是說。
在發展循環經濟的再生銅冶煉領域,借助“底吹工藝”的技術優勢進行技術攻關,徹底解決了再生銅冶煉中產生“二惡英”的環保難題,提供了一條最環保的再生金屬處理新路。
工業“三廢”背后的寶藏
在有色金屬企業發展環保事業,核心問題就是如何解決工業“三廢”。
“在公司發展的前十年,受制于技術水平的發展,基本采取的是傳統方案;隨著‘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在公司落地開花之后,在它的啟動和推動下,不斷研究和完善了一系列的涉及資源綜合利用的知識之后,我們找到了一條清晰的環保產業之路。作為排放物的所謂的工業‘三廢’,現在已經不復存在!狈綀A公司宣傳文化部主任聶剛說。
記者了解到,氧氣底吹技術可以將生產中產生的“三廢”進行進一步加工,從中提取各種可以利用的資源。以冶煉煙氣為例,眾所周知,冶煉煙氣是冶煉企業環保領域的主要難題之一,但方圓公司在反復試驗后發現,高溫煙氣在經過余熱鍋爐時,可以率先回收其熱能,由此,作為環保“罪魁禍首”之一的煙氣,變成了通用能源的電能。
在煙氣處理上,方圓公司采用的是世界先進的“兩轉兩吸”工藝,并配以亞硫酸鈉生產,將熔煉和吹煉工藝產生的含硫煙氣,進行高強度處理。
此外,方圓公司科研團隊在污酸污水的處理領域,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據介紹,該團隊發明的污酸濃縮回收工藝,成功實現了“污酸變好酸”,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省去了污酸處理帶來的成本投入。一正一反之間,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都得到了明顯體現。
在方圓公司,污酸污水同屬于凈化水車間處理!皩τ谖鬯覀兊睦斫馐,一種混合了其他資源的水資源,如果我們能把這些混進來的資源拿出來,我們就能得到可以繼續使用的水資源!币晃还ぷ魅藛T告訴記者。
目前,經過凈化水車間處理過的中水,已經被方圓公司廣泛應用于廠區的其他生產環節和部門,“水中沒有被完全分離出來的元素資源將隨著水分進入生產系統的循環鏈,遲早要被我們捕獲”。記者了解到,這是因為,水資源在方圓公司的生產系統中,走的是一條“閉路循環”的路子。
“如果沒有這些新工藝、新技術,那么我們面臨的將是環保壓力以及治污帶來的經濟投入,有了這些工藝、技術之后,我們面臨的資源的附加值,就是企業的效益。天下間,有哪家企業會拒絕效益呢?”聶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員工金點子
廠區路上時常發現陽板板或粗銅上掉下來的碎銅,撿起來送車間太遠,不撿又可能流失,因此建議在廠區設立碎銅專用回收箱!毫、殷輝
精煉用的小木柴比較難買,而且很貴,用大木柴烘流管、包子,比較浪費。建議買些棉花柴來試一下,看看效果如何!⒌轮
充分利用叉車不能用的廢油,例如用來刷在叉子和車鏈條上,可以防銹、潤滑;在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叉車盡量減少運輸距離,節約用油!獥铥
水套循環水換出的水,可以為水碎渣補水,實現水資源充分利用!獜垖W東
【語錄】
要遵循自然法則,按“天命”,行“天道”,做可持續發展的企業。
錢不是靠運氣、靠膽量、靠賭掙來的,也不是憑哪一筆業務就能暴富的。錢是靠一分分、一筆筆積累出來的,你想一步登天,可能會跌入萬丈深淵!踏踏實實地去做就很好了,何必冒著巨大的風險去賭呢?一定要擺正方向,定好自己的位!———崔志祥
【大事記】
2000年,投資300萬元研發了精煉水循環除塵裝備,除塵率高于國家設計標準。
2001年,實現了銅精煉的余熱利用,節約了大量蒸汽能源。
2001年,電解車間全部實施膜式覆蓋,再節約蒸汽30%。
2012年12月,公司組織實施的國家863計劃“熱銅锍底吹連續吹煉”工業化試驗成功。
【環保宣言】
矢志不渝,打造綠色環保、高效生態工業園區。
我們追求的環保目標:
零環保安全事故、零污染、零排放、零職業病傷害。
我們遵循的環保原則: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
我們秉承的環保理念:
安全是天、環保是地、敬天愛地,天地之命不可違!
我們崇尚的環保精神:
既要金山、銀山、銅山,更要碧水藍天。
一、貫徹落實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堅持環保優先方針,踐行科學發展觀,責無旁貸地承擔起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
二、堅定不移地將環保理念植入生產全過程,做環保工作模范企業。
三、以承擔國家科技項目為契機,革新環保工藝,提升環保水平,做環保技術領先企業。
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開發利用再生資源,做環保理念推廣企業。
五、繼續深入開展環;顒,提高員工環保意識,打造綠色環保工業園區。
我們鄭重承諾:“生態環保誓言”必將落實到我們的日常行動中去。我們必將恪守承諾,踐行諾言,厲行環保,爭優創先!用我們的理念和堅守,打造企業環保工作的典范。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向“生態環保銅業”的目標努力邁進。
第四章 地“方”的攻略:技術資本化出擊歐美亞非
我國是有色金屬的生產和消費大國,礦產資源短缺直接制約著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在國家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貧乏的當下,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已勢不可擋。
自2001年“走出去”戰略寫入“十五”規劃,到2012年十八大報告再次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前往外國尋找礦產資源。但是,“走出去”容易,想要“走得漂亮”卻并非易事。
作為世界“銅老大”的智利CODELCO遍訪全球,為何卻最終選擇與這樣一家民營企業合作呢?方圓公司的回答是:技術。方圓公司憑借世界領先的“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探索出了一條“以技術換資源”的海外拓展之路。除智利以外,秘魯、墨西哥、泰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合作項目也已全面展開。
“技術換資源”構想
方圓公司地處沒有一點金屬資源的黃河入?,卻利用西方國家的礦石資源,不僅使銅業成為東營經濟支柱產業,而且由一項技術帶動,在黃河三角洲形成了千億元規模的“銅”產業集群。
“用技術換資源”正是方圓公司開啟國外銅業巨頭市場的金鑰匙。所謂“技術換資源”就是依靠先進的銅冶煉技術工藝,換取國外銅業巨頭的礦產資源。而在科技方面的自信,是方圓公司敢于提出“用技術換資源”構想的原因。
這是一項完完全全的中國技術,不僅打破了國內銅冶煉技術長期由國外壟斷的局面,還填補了世界有色金屬冶煉領域的空白。
正是這項新技術,使得方圓公司確立了中國銅冶煉技術創新的領頭地位。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校長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方圓解決了全世界有色金屬行業的技術難題,為全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
2013年初,智利總統皮涅拉主動邀請方圓公司對智利國營銅業公司6個冶煉廠進行技術改造,這一改造可創造12億美元的收益。
資源有限,技術無限
方圓公司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銅冶煉技術和工藝體系,與諸多世界頂級“選手”建立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原料采購等合作關系,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有色金屬行業最具競爭力的企業。
據統計,目前國內利用“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已投產的企業有6家,國外3家;正在科研、設計和工程建設階段的企業有8家;欲采用該技術的企業有5家。
與此同時,方圓公司還將煉銅擴展到其它若干金屬行業,并向金屬冶煉的下游伸展,如果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廣“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用不了10年,將創造近一萬億產值。
智利國營銅業公司董事長在親眼看到氧氣底吹、“污酸變好酸”等技術后感慨:一項完美的技術,不僅僅體現在一臺爐子上,而是一個全面的、系統的技術工藝。底吹工藝吃這么雜的礦料,后續問題都能一一解決并做到這么完美,確實不得了!笆澜缟献詈玫募夹g在方圓實現了”。
“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的開創者之一、原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蔣繼穆介紹,我國煉銅工藝一直受制于人,目前我國常用的11種煉銅工藝技術,有10種來自國外。“我還想利用其他公司的整體技術優勢,與方圓公司一起開發好后續的冰銅連續吹煉工藝,將該技術進一步完善提高,并將它推廣到全國乃至全世界!
做世界的“方圓”
方圓公司憑借世界一流的核心技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原來單一的廢雜銅冶煉企業發展成為集科工貿為一體的集團化循環經濟標桿企業。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周傳典對“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表示極度肯定:“目前,我國工業領域可與國際技術裝備相媲美、成套向國外輸出、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設備工藝,就這一個!這項技術將是淘汰落后產能的首選工藝!
2010年,法國巴黎銀行為山東方圓公司新增銀行授信3000萬美元,這標志著方圓公司與外資銀行的合作正式啟動。
同年12月,方圓公司與山東省“高新投”、“科創投”共同發起組建了山東方圓有色金屬科技有限公司,主營科技咨詢服務、核心裝備制造、工程設計安裝和合同能源管理等業務。同時,方圓公司決定將“氧氣底吹技術”用市場化手段面向全行業推廣。
目前,方圓科技公司已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2億元,估算實現社會價值22億元。在技術換資源的戰略下,方圓公司又形成了技術資本化、項目企業化、成果社會化、績效指標化的“方圓模式”。
如今,方圓公司與智利國營銅業公司、必和必拓、嘉能可、荷蘭托克公司、瑞士礦業貿易有限公司、路易達孚、中國五礦、中國中信集團、邁創環球等國內外知名公司建立了長期的密切合作關系,原料基地遍布智利、秘魯、美國、墨西哥、澳大利亞、蒙古、納米比亞、希臘、土耳其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證了銅精礦、金精礦、銀精礦等原料的供應。公司銅精礦—廢雜銅—外協陽極銅“三足鼎立”的原料格局已構建成型。
2013年6月,中信集團再次與方圓公司達成合作共識,方圓公司拿出幾項國際領先的技術與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環保公司進行深入廣泛合作,共同解決電力、冶煉等行業的節能環保難題。
方圓公司董事長崔志祥對未來充滿信心:“氧氣底吹只是我們技術革新的新起點,我們的目標就是要終極化、完美地解決有色金屬領域面臨的資源、環境等共性問題,實現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這也是我們的擔當和堅守!
中國企業“出!爆F狀
2012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41個國家和地區的4425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772.2億美元,同比增長28.6%。其中,對日本投資增速達47.8%。
從境內投資者構成來看,地方對外直接投資281.9億美元,占同期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36.5%,同比增長38.9%。廣東、山東、江蘇、遼寧、浙江等位居地方對外直接投資的前列。
【語錄】
創新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發展的新鮮血液。因循守舊,抱殘守缺,沒有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是很難有所創新的。
———崔志祥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方圓公司的理念與公司的發展相伴而生,相隨而行,那就是:始終把做企業和做人聯系在一起,就是常說的做企業如做人,境界在于心。這其中的深層次含義與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不謀而合。做企業也好比一個哲學問題,上升到世界觀,做任何事情都是相通的,是可以感悟的,與下棋、養鴿的道理是一樣的。世事如棋,要盡力把握人情、世故、物理,推崇自然,講究傳承與創新。———崔志祥
【氧氣底吹大事記】
2004年,方圓公司和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達成協議,共同合作開發“吹氧造锍多金屬捕集技術”。
2005年4月,制定出“吹氧造锍多金屬捕集技術”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6年,“吹氧造锍多金屬捕集工程技術”項目開工建設。
2006年4月,“氧氣底吹造锍捕金”項目高級專家評估會在北京召開。
2006年7月31日,“氧氣底吹造锍捕金新工藝示范工程”項目開工奠基儀式在方圓公司隆重舉行。
2008年1月18日,新項目的“心臟”———底吹爐成功吊裝。3月27日,新項目的“第二心臟”———轉爐開始陸續吊裝。
經過了無數次的反復研究、設計、改造,經過不斷地努力與嘗試,2008年8月8日,新項目試車點火;12月16日,運用“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建設的年處理50萬噸多金屬復雜礦冶煉工程正式投產,這一事件入選2008年度世界“銅行業十件大事”。
2012年12月,方圓公司參與實施的國家863計劃———“熱銅锍底吹連續吹煉”工業化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標志著企業登上了世界銅冶煉行業金字塔的最頂端。
2013年,與智利國營銅業公司達成合作,對其6個冶煉廠的整個冶煉工藝進行全方位診斷、改造。
第五章 天“圓”的情懷:黃河入海流匯聚千億目標
千年黃河奔流不息,是大海力量的召喚;方圓公司,這顆黃河三角洲崛起的銅業新星創造科技興國的奇跡,是未來力量的召喚。
2008年12月16日,方圓公司投資幾億元的“氧氣底吹熔煉”項目一次投產成功,為銅和稀貴金屬的綜合回收提取開辟了一條新路子,并一舉改寫了中國冶金史。短短5年的時間內,方圓公司從產業價值鏈的低端走向高端,用科技杠桿撬動了世界,走過了西方人上百年走過的路。未來道路的力量,正在召喚方圓公司掀開世界冶金史新的一頁。
未來的召喚——組織新的科研機器
大危機帶來大夢想,意味著大的騰飛。從金融危機中起步轉型的方圓公司證實了這一規律。
“當初剛進入銅行當時,我們是門外漢,‘兩眼一抹黑’,起點很低!狈綀A公司董事長崔志祥說,“在第一工業園時期,方圓的陰極銅生產能力是2萬噸,這在當時看來已經很大,但是我們沒有就此止步。只有不斷發展壯大,才能在市場上占據更大份額,才能讓更多人用上我們的銅,更大程度地造福社會。于是,我們開始了第二次創業,興建了第二工業園,陰極銅產能達到20萬噸;在同樣的創業激情引領下,很快我們又步入了興建第三工業園的征途……”
三個工業園是方圓公司的三級跳,最難的是第三次跳躍,對于方圓公司來說,是驚人的一“跳”。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有色金屬價格經歷了一個驚心動魄的起落周期。銅價的一度低迷,使得在此之前極度紅火的銅產業、特別是中國的銅冶金行業降至冰點,減產、停產甚至擱淺。在這種情況下,方圓公司勇敢地轉型升級,研制出了“氧氣底吹造锍捕金新工藝”這一核心技術。
現在的方圓公司,技術所用核心設備全部國內制造,節省了從國外引進的專利許可費用。方圓公司建造一個年冶煉能力10萬噸的銅冶煉廠,只需要7億多元人民幣,建設成本比引進國外技術建廠低50%。
短短的幾年時間,方圓公司形成了迅猛發展的強勁勢頭,超越了國際國內較大部分企業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速度,實現了與全球最大的礦業集團、貿易商的完美對接,取得了生態建設與規模開發、高效生產與科技攻關等多方面歷史性的突破。
未來的道路——打通多層次產業鏈
產業鏈是產業上中下游配套的問題,由此形成產業鏈條。一般來講,在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上,企業涵蓋的環節越多,利潤的空間就越大。
由于氧氣底吹的冶煉技術,對原料能“吃干榨盡”,方圓公司轉變了科技研發的方向,使有價元素的綜合回收從單一走向復合。一是多金屬的綜合提取,讓煉金、煉銀、煉鐵、煉銅、煉鉛、煉鋅等冶煉在貫通中從大規模現代化生產進一步走向文明生產。一是向陰極銅的上下游拉伸發展,進行陰極銅的深加工。目前,金、銀、鉑、鈀、硒等稀貴金屬已進行試生產,完整的產業鏈使企業步入健康、持續、穩定的發展軌道,成為我國有色金屬行業最具有競爭力的企業之一。“通過運用這種技術,極大地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增加企業經濟效益,且能節能減排!贝拗鞠檎f。
為打通產業鏈,方圓公司的科技研究正在向縱深發展:氧氣底吹技術或許在硫鐵礦冶煉上,可做到低锍捕金回收有價元素,實現冶金尾渣鐵資源化;在焦煤、油砂的處理上,提高效率,降低煉化成本;在氰化法煉金中一次氰化后的尾渣處理上,大大提高有價金屬的回收率;在含銅、金、鎳等各類低品位復雜礦的處理上,實現資源的綜合提;在電力行業上,電廠可采用“浸水式”燃燒取熱提高效率;在石化行業上,由高壓低溫裂解聚合到低壓高溫裂解聚合的轉變等。好戲連臺,一出接著一出。
未來的夢想——科技杠桿撬動世界
從一個傳統冶煉行業的普通民營企業,到如今掌控世界最先進、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四代銅冶煉技術”的行業引領者,方圓公司完成了從“草根”到卓越的精彩蛻變。以方圓公司“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的研發應用,或許指明了金屬冶煉行業乃至多個領域未來十年、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發展方向!拔覀兊哪繕,就是依靠科技創新,推進技術升級,用科技杠桿撬動世界,建設有色金屬的工業強國!闭劶皦粝耄拗鞠槿缡钦f。
方圓公司的實踐證明,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催生生產力大發展的重要力量。方圓公司積極地探索了多項高科技含量的新項目和技改項目,加大了投入力度,加快了擴規升級的步伐,并對此制定了“十二五“期間的發展規劃:
首先,投資50億元,建設“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項目二期工程“年處理100萬噸多金屬礦項目”,40萬噸銅電解項目及稀貴稀散金屬綜合提取項目。
其次,建設方圓有色金屬國際物流中心,建設連接山東半島與京津冀豫的主要物流樞紐,形成“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流”協同發展的產業鏈條,力爭建成國外礦料導向中國北方的一個端口。
再次,投資32億元,興建面向國際、服務中國,以有色金屬廢料為主的可再生資源回收、交易、加工利用和研發中心,發展成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園區。
最后,以方圓科技公司、冶化工程技術研究院、技術中心為依托,大力推廣“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為中國有色金屬行業技術升級和產業進步貢獻力量。將這個項目做成世界上煉銅和回收金銀等有價元素的首選工藝,并把它做成名副其實的國家級示范基地和樣板工程。未來幾年,中國的銅工業必將成為世界上的“巨無霸”。
有色金屬新材料開發迎來春天
國家發改委8月12日發布2013年上半年有色金屬產業運行情況分析,指出產能過剩、經濟效益下滑依然是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下半年要嚴格控制總量,并加強有色金屬新材料開發,擴大深加工產品應用。業內人士分析,新材料加工企業有望受益。
發改委指出,上述問題主要是因為產業結構不合理,“中間大、兩頭小”,冶煉產能過剩,高附加值加工產品短缺,依賴進口。對此要切實做好化解產能過剩工作,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加強有色金屬新材料開發,擴大深加工產品應用。
【語錄】
氧氣底吹只是我們技術革新的新起點,我們的目標就是要終極化、完美地解決有色金屬領域面臨的資源、環境等共性問題,實現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這也是我們的擔當和堅守。
運用這種技術,不僅能提高資源利用率,增加企業經濟效益,也符合我國倡導的節能減排、科學發展的要求。
我們有信心將這個項目做成世界上煉銅和回收金銀等有價元素的首選工藝,并把它做成名符其實的國家級示范基地和樣板工程。———崔志祥
【公司發展大事記】
1998年,崔志祥從政府機關下海創辦方圓廢雜銅冶煉廠;
1999年,方圓集團1萬噸陰極銅生產線正式投產,次年實現產能翻番;
2003年,著手規劃建設第二工業園;
2005年,陰極銅產能達到8萬噸;
2006年,規劃建設第三工業園;
2006年7月31日,舉辦“氧氣底吹造锍捕金”項目奠基儀式;
2007年,陰極銅產能達到16萬噸;
2008年,方圓集團“魯方牌”高純陰極銅榮獲有色金屬行業產品質量最高榮譽———“金杯獎”;
2009年的春天,方圓公司煉銅“配煤率”降到了零,實現了“自熱熔煉”。這在中國有色企業中,是有史以來的第一家;
2011年,“氧氣底吹技術”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2年,陰極銅產能達到40萬噸。從企業初創到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元,方圓用了大約10年時間;從銷售收入100億元到200億元,方圓只用了大約3年時間;而從銷售收入200億元到銷售收入突破500億元,方圓僅僅用了兩年時間。
第六章 豪情十五載:崔志祥演繹癡心不改夢想
從海外受冷遇到國家元首親自宴請;
從銅業門外漢到中國銅冶煉技術自主創新第一人;
從私營小企業到逐鹿全球的行業最尖端公司……
締造上述奇跡的是山東方圓有色金屬有限公司董事長崔志祥。
崔志祥的中國式創業故事里,包含世界性的勵志元素:夢想、奮斗以及創新。
崔志祥的中國夢里,散發的是映射世界的光芒。在歷時15年的奮斗歷程中,崔志祥不僅實現了他個人命運的轉變,也為中國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正能量范本。
冒險飛躍
盡管戴了眼鏡,但一個山東漢子的氣質還是從一個里里外外都充滿著精氣神的形象里迸發出來。
那一年他34歲,亞洲金融危機結束后的第一年。從政府部門作為一個官員出來的時候,他沒有一絲遺憾。反倒是那一個時期“政府+金融”的經歷,對今后的事業幫助相當的大。
從1998年創辦的海邊小廠到如今的全球頂尖企業,從一個年銷售收入800萬元的廢雜銅冶煉企業到年銷售收入510億元的全世界工業領域循環經濟、高新技術標準化的標桿企業,崔志祥帶領企業走過的15年,每一步都充滿冒險、富于創新。
2004年,一項名為氧氣底吹技術的科技發明已經在實驗室里沉睡了13年。早在1991年,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蔣繼穆等科學家們發明了利用氧氣底吹進行冶煉的技術,但此后這一創新技術并未得到及時運用。在顯而易見的試驗風險面前,科學家的智慧被困在了一張圖紙上。
最終,崔志祥改變了這一切。
2004年的方圓正處于銅生產規模從1萬噸發展到18萬噸的轉折期,企業發展模式急需轉型升級。此時崔志祥聽聞了氧氣底吹技術的信息,當即決定要將一直“沉睡”在實驗室的技術盡快產業化。崔志祥敏銳地意識到,這會是企業實現飛躍的關鍵一步。
崔志祥找到了蔣繼穆,向這位科學家直言:“我們來承擔試驗風險!”
將氧氣底吹煉銅的實驗,擴展成為實實在在的產業化生產,從年產3000噸粗銅的半工業化實驗一下擴大到年產10萬噸規模,如此大的跨越便意味著驚人的風險。那時,“弄不好數億元投入就打水漂了”的擔心時時纏繞著崔志祥,面對巨大壓力,他決不放棄。
2005年4月,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出臺。自此,崔志祥帶領方圓公司正式走上了一條探索精神的創新之路,同樣這也是一段充滿磨難的冒險之旅。
將沉睡在實驗室的技術轉化為產業,使圖紙變成現實,這不只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和堅持。崔志祥一夜一夜的蹲守在爐旁,一點一點地摸索,著力探索著科技與工藝相結合的新思路。這個“門外漢”靠著自己一點點琢磨,愣是解決了國內外許多業內專家都沒攻克的難關。
冒險精神和創新智慧,共同鋪就了崔志祥的飛躍之路,方圓公司從此站在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高端平臺,以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銅冶煉技術和工藝體系,與諸多世界頂級“選手”共同角逐全球市場。
執著科研
盡管中國是銅冶煉歷史悠久的國家,但國內所有的冶煉技術全是自國外引進,有一種說法將中國稱為“世界冶煉技術的展覽館”。
從2008年開始,“展覽館”變成了“發明館”———改變這一切的關鍵人物正是方圓公司董事長崔志祥。
2012年,智利總統皮涅拉親自宴請崔志祥,智利國營銅業公司主動邀請方圓公司幫助改造生產線。
時隔6年,從不受關注的小廠子到世界“銅老大”的座上賓,方圓公司國際地位的戲劇性轉變,來源于企業走過的那一段創新探索之路。
然而,崔志祥做到了。
2009年的春天,一個好消息在中國有色冶金行業內傳開了:方圓公司煉銅“配煤率”降到了零,實現了“無碳”自燃熔煉。這在中國有色企業中,是有史以來的第一家。
“誓把鹽堿灘變成金山、銀山和銅山!”———這樣的口號,曾經長久出現在中國的奮斗故事中。在國人的記憶中,類似的語句更多是作為一種激情的渲染,至于能否字字“兌現”,并未得到更多的讀解。然而,崔志祥卻真實無誤地將口號變成了現實。
身為山東大漢的崔志祥有著豪爽的性格,在周圍的人們看來,崔志祥屬于那種十分倔強的人,而在他所有的堅持里面,對科研攻關的熱情是最“嚴重”的。崔志祥擔任董事長的同時一直保留技術總監的頭銜,對于技術,崔志祥既有感情,也更執著。他說,把不明白的事弄明白是一件過癮的事。
方圓公司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成為提高國際地位和企業綜合實力的有力支撐。如今的方圓人時常會回憶起2004年。那時當崔志祥決定要將科學家的圖紙轉化為產業,他面對的是失敗的風險和難以形容的壓力。技術至上的信念,使崔志祥始終堅定地朝著科研攻關的道路走下去。
2011年,氧氣底吹技術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在申報科技獎時,崔志祥首先想到了科學家蔣繼穆,但蔣繼穆認為,“企業使我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大獎第一位應該給企業。”
科學家的謙讓是對企業家的認同,崔志祥用行動證明了一個企業領導人所具備的智慧和力量。
在這個被稱為“一個企業家圓了科學家13年的夢”的真實故事里,認定“企業家最大責任是做好企業”的崔志祥不但實現了科學家的夢想,也帶領企業走出了成功的自主創新之路。
【風景】
愛思考的崔志祥:
他自己讀書,也號召大家讀書,“讀圣賢書,立君子品”,他推薦過《菜根譚》等中國古典書籍,希望從中可以學到日常用得到的東西。他特別告訴做科研的員工和管理層,一定要學以致用,不做純理論教條的東西,不“盡信書”。
他辦公室書架上擺放的書是:《世界通史》、《二十四史》、《中國大歷史》……
全公司上下都知道崔志祥有晚上叫中層管理人員談話的習慣,所以大家也都自覺不自覺地養成同樣的作息習慣。有時崔志祥會下一盤中國象棋,其實下的過程是他琢磨事的過程。
崔志祥最推崇稻盛和夫,這個著名企業家的管理理念應該是影響了崔志祥的,比如天人合一、敬天愛地、天地之命不可違的理念。所以他說:要“做有德人”。
員工眼里的崔志祥:
他嚴起來時,雷厲風行,不怒自威。在制度的執行上,崔志祥從不手軟。他確信,嚴管等于真愛。在公司就跟在家、在學校一樣,要學規矩,守規矩。同時,他對員工又有種慈父兄長般的愛,他從不簡單粗暴地教訓做錯事的員工。
他要求干部們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而且做得最好。在他的帶動示范下,方圓公司逐漸磨礪鍛煉出了一支戰則能勝,攻則能克的“方圓鐵軍”。
【語錄】
什么叫領導———
毛主席講:“出主意、想辦法,這就是領導!鳖I導就是表率,就是樣子,不是發號施令、指手畫腳,讓人家去做而自己不做。領導就是服務,干部就是先干一步,要給人家做好示范,指明路子。
煉銅就是煉人———
煉制出好的銅產品,是精品創造者的外化和水平體現,人的素質高,才能出精品,精品的隊伍才能制造出精品的產品,因此銅不僅僅代表了產品,更代表了一種文化,銅是銅文化的載體,銅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核心。
講原則、顧大局———
我們提倡正大光明,提倡磊落坦蕩,提倡“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比什么都重要。靜坐多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
喜歡和銅同音的字———
一是“同”。志同道合的“同”,如今方圓公司的高管層仍是當初創業時的骨干,十五年的風風雨雨,錘煉出一支團結的團隊!般~道”即“同道”。
二是“通”。世間萬物都是相通的,“氧氣底吹”技術既然可以用于銅,就有可能同樣用于其它,目前一系列擴張的技術推廣正在進行。
社評 問鼎世界級:“方圓模式”比肩華為路徑
2006年,以煉銅為主業的山東東營方圓有色金屬有限公司到世界“銅老大”智利國營銅業公司尋找原料,未引起重視,他們后來找到中信集團共同組成買方才得以完成采購。6年后,方圓公司與智利國營銅業公司已經在資源、技術等方面建立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關系,成為彼此最重要的伙伴之一。這一年,智利總統皮涅拉宴請方圓公司董事長崔志祥,目的是邀請方圓公司幫助智利國營銅業公司改造生產線,完善生產技術、提升環保水平。
從2008年至今,方圓公司的科研攻關成果,成為他們提高國際地位和企業綜合實力的有力支撐。方圓公司世界地位的變化,深刻展示了自主創新的成功道路。一個創立15年即登上行業科技創新世界最高峰的企業,對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的啟迪是異常深刻的。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另一個以技術立命的企業:華為。
華為一直以來實施的就是全球化經營的戰略。產品與解決方案已經應用于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2年銷售額有66%來自海外市場。截至去年年底,華為在全球范圍內總計擁有35000名研發人員,約占其全球雇員總數的43%。自創業以來,華為已先后遞交了26880份專利申請書。華為長期堅持不少于銷售收入10%的研發投入。
同樣,由美國權威商業媒體FastCom-pany上月評出年度最具創新力公司,華為緊隨Facebook、亞馬遜、蘋果和谷歌之后位列第五。
而更值得欣慰的是,華為的所有出口產品均為華為的自主品牌。也就是說,華為的海外戰略從一開始就選擇了一條最艱難的道路———自主品牌出口。
華為模式的成功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世界對中國企業和中國產品的看法。
從2008年中國制造業陷入困境至今,中國制造業企業試圖在提高產品附加值,在貿易、品牌、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轉型突破,但至今未呈現出整體性成效。方圓公司在核心技術方面自主創新,對于欲突破困境、轉型升級的中國制造業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方圓公司地處黃河入?,并無任何先天性金屬資源,卻用別國礦產資源使銅業成為地方經濟支柱產業:由一項技術帶動并形成了千億元規模的黃河三角洲“銅”產業集群。
如果說華為的成功已為世人所熟知而讓人覺得不足為奇,方圓公司則更給人以新鮮感,因為方圓公司的成功建立在中國最傳統的產業之上,這些產業給人的印象無不是粗放式的發展,往往低價勞動力、低利潤、高的環境代價是它們的代名詞,但方圓公司打破了這一魔咒,它可以給我們至少三方面啟示———
啟示之一:掌握核心技術是企業科技創新的關鍵因素,是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的基礎與先決條件。正是列為當年度世界“銅行業十件大事”的這項“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確立了方圓公司中國銅冶煉技術創新的領頭地位。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銅冶煉技術和工藝體系,與諸多世界頂級“選手”建立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原料采購等合作關系,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有色金屬行業最具競爭力的企業。
啟示之二: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相結合是企業科技創新的實現途徑;科學家與企業家結合是科技產業化的必由之路。正是企業的實踐,推動以該技術為核心的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世界領先的技術工藝。首次贏得了中國煉銅企業的話語權,使夢想變成現實。
啟示之三:科技資本化是企業科技創新的重要趨向,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競爭力要力改粗放式。提高企業乃至國家的經濟實力,是科技創新的價值追求。僅智利的技術改造項目,就能創造12億美元的產值。與此同時,包括秘魯、墨西哥、泰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合作項目也已全面展開。
自主技術路線背后是巨大的風險。道理十分簡單:投入高科技研發,有可能血本無歸。方圓公司遇到了這方面的問題。華為何償不是?但是他們都選擇了挑戰風險。以華為的特定用途集成芯片(A-SIC)研發為例,早在1999年,華為就意識到開發WCDMA,ASIC技術是一種必然趨勢。當時業界尚無任何成熟的ASIC,某西方公司已經公開宣布他們將于2002年推出ASIC。于是當時很多聲音認為自己開發風險太大,不如今后直接購買該西方公司的技術。但華為認為,要提高WCDMA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就不能在核心技術上受制于人,因此必須啟動自己的ASIC項目。事實證明,華為走對了,在華為ASIC技術突破后,這家西方公司卻一再宣布延遲推出芯片,最后徹底放棄了該芯片的開發。而方圓公司則是在原有理論基礎上,冒著巨大的風險總結兄弟公司失敗的教訓,夜以繼日,將理論做了符合實際的改造,最終成功。
目前,華為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電信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電信基站設備供應商;方圓公司卻還不是體量很大的公司,甚至在國內,它也只能排在全行業第六,但它的高效卻排在全行業第一。他們在科技創新上令世界尊重,一改中國制造企業無高科技的世人看法。
華為公司誕生于1987年,當時的注冊資金僅僅2.1萬元;方圓公司誕生于1998年,只是以加工廢雜銅起步。但他們都是在企業剛剛起步時,就定下了自己的道路———以科技研發為主,發展自己的科技和品牌,這注定是一條最為艱難的道路,但是對于以后的發展來說,如果擁有自己的研發科技,就可以不受制于人,有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這是值得鼓掌的進軍世界級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