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2012年3月份下達《關于中央企業開展管理提升活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力爭用2年時間,通過全面開展管理提升活動,加快推進中央企業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化、精細化轉變,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目標,各央企紛紛行動,從目前的推進情況上,第一階段“全面啟動、自我診斷”階段的工作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相當一部分企業還缺少系統的方法論指導,主要體現在國資委安排的幾個重點工作任務上:
第一,“找準管理短板和瓶頸問題,實現重點突破”方面,沒有系統的方法論。MIGC咨詢公司于耀博老師認為標桿診斷與咨詢體系就是一套很好的方法,能又快又準地找出企業的短板與瓶頸問題。MIGC推進的企業對標管理體系,包括標桿學習的研究、方案制定、全球標桿考察、標桿管理落實、管理提升、標桿管理效果評估端對端的全方面服務,特別是全球標桿考察和管理提升是MIGC對標管理整體解決方案的特點。作為卓越運營管理咨詢專家,MIGC具備強大實力幫助企業建立對標管理服務體系,并且實現實實在在的管理提升。
標桿管理的指標體系是針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進行定量描述和定量分析。通過定量分析尋找或建立一個度量標尺,去測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綜合狀況。MIGC于耀博老師認為,企業管理的度量或評價是一個涉及到各個方面的連續過程。常規采用的一個或幾個指標不足以分析和評價一個企業綜合實力,所以MIGC構建出一套指標體系結構,針對企業的共性與特點實施有效的綜合管理診斷與分析,MIGC構建的指標管理體系結構包括八大類指標,包括:盈利類指標、市場與品牌類指標、創新類指標、成本費用類指標、運營類指標、客
戶類指標、發展類指標、社會責任類指標等(如圖1所示),通過對標分析,從與最佳實踐企業對比的差距中找出自身不足,學習符合市場規律的生產方式和組織模式,在尋找差異的過程中培育組織擴展型的思維模式,引導組織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MIGC在標桿管理方面從知識管理角度,達到敏銳地挖掘外部市場和企業自身的知識,尤其是工作流程中隱性知識,為企業提供了獲取應用外界知識的工具和手段,為管理和應用知識找到目標。
第二,在“統籌推進專項提升,全面落實整改措施”方面,國資委強調管理提升活動范圍要覆蓋企業管理各領域,大部分央企在診斷自查與方案建立過程中,依然沒有很好地體現這方面的要求,主要是因為缺乏方法論,而MIGC鄧小初老師認為:以“精益計分卡”為框架的精益企業診斷體系,能系統地涵蓋企業經營與革新的各個方面,并以精益企業的建立為目標,正切中國資委對央企建設的需要!熬嬗嫹挚ā笨蚣芟碌木嫫髽I建設或轉型包括精益研發、精益供應鏈、精益生產(包括精益質量)、精益營銷、精益人力資源等方面模塊的結合,并且各模塊通過一套由精益價值導向的評價與改進機制有機起地融合在一起,凝聚成系統的精益企業競爭力與經營水平。 MIGC鄧小初老師指出:精益計分卡將企業價值鏈的系統精益度分為6個等級,每個等級有一個對應的評價標準,其中6級最高,1級最低。而針對價值鏈上的每一個專業模塊也有更細更專業的評價標準,也分為6級。限于篇幅,詳細標準就不在這里敘述。
精益計分卡一是強調企業整體精益度的提升,包括各模塊精益度的提升,二是強調各模塊精益度提升的平衡,這包括最終平衡與過程平衡,三是各模塊的精益度根據企業經營實際在不同模塊間的調度,例如,企業精益成本系統的策劃與精益質量策劃上將重心前移到研發階段;四是強調精益企業轉型的路線,這個路線是從精益企業戰略制訂出發的,就是企業在制訂企業戰略時就注入精益的思想與方法(包括應用相應的精益工具),再到改革精益范式再到價值流的內部精益愿景的建設,發展精益結構與行為,至此,再打造企業的精益化轉換框架,創建并提煉精益轉換計劃,實施精益改革計劃,最后形成持續的精益化改善循環(參見圖三)。以達到精益企業的最高目標:精益六級-卓越經營。這正是國資委對企業提出的要求。
第三,在“強化向管理要效益理念,切實加強基礎管理”方面,我們怎么樣去向管理要效益,我們用什么去向管理要效益,目前很多企業還沒有一整套可操作性強,又能很切合企業管理實際的方法。而基于“精益計分卡”框架下的各個模塊的系統的科學的方法論將能有效地幫助企業達到國資委的要求,提供了向管理要效益的方法與模式。
精益生產體系更注重于重統集成與精益文化的基礎上,模塊化推進,全員參與,科學與合理的工具的運用,讓企業生產從整體上取得成效。
精益研發方面,MIGC于耀博老師指出:要推進精益研發,首先必須為企業量身定制精益研發戰略,構建精益研發平臺,再建立系列的精益研發流程,并引入先進的精益研發工具,大幅提高企業的研發效率與研發實力。
在精益供應鏈方面,當前精益供應鏈管理需要在柔性與敏捷性上更強化措施,要基于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理論與實踐量身打造適合客戶需要的精益供應鏈體系。
在精益人力資源方面,MIGC專家專門研究建立了精益人力資源平衡模型,精益計分卡框架下的人力資源管理強調以下幾個平衡:組織架構剛性與柔性的平衡,薪酬與崗位的平衡,硬制度與軟文化(包括考核激勵中獎與懲)的平衡,內生力量與外生力量的平衡(包括內培與外培),各種崗位上創新工作與日常工作的平衡,員工價值與公司價值之間的平衡,進攻力量與儲備力量的平衡,公司文化與社會文化的平衡。最終為實現公司的精益化目標服務。
MIGC這一整套卓越運營體系,從組織內與組織外都系統地科學地涉及到了,如果踏踏實實地落地下去,定能給企業帶來良好的成效與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的日漸惡化,我們必須進行變革。彼德.德魯克說:“我們無法左右變革,我們只有走在變革的前面”,MIGC針對企業管理提升而專門設計的企業變革解決方案,名為:“MIGC卓越精益管理體系”,以精益生產為基礎,通過對研發、供應鏈、生產與營銷進行全方位精益改進與再造。幫助企業打造卓越競爭力。通過標準和制度體系加以固化后,能轉化為全體員工的自覺行動,這套體系的運行是一個循環提升的運行機制,根據條件與環境的變化和企業發展的需要,可以持續豐富、發展和完善運行的內容與機制本身,從而不斷引發、促成新的管理提升。
MIGC與有志于走向全球、打造世界級競爭力的企業及其供應商合作,幫助其制定和實施競爭戰略、卓越運營、并推動系統性成功。MIGC采用世界級制造的體系來為企業提供企業診斷服務,并通過構建卓越運營體系來創建卓越企業,使其既能迅速取得當前收益又能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