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理心理學專家、培訓師胡鵬飛老師
“老公,今晚我們去吃湘菜好不好”
“不行,太辣了,這種天氣還是去吃粵菜比較好”
“怎么不行了,湘菜味道好,粵菜還不如自己在家做呢”
“湘菜吃了有什么好,都是地溝油做的,你就是什么都不懂”
“我不懂?你就什么都懂,什么都厲害,也沒見你抱個金元寶回來呀!”
“我沒抱金元寶?你看看你那樣子,也好意思說”
“怎么了,怎么了,我這樣子對不住你”
……
家庭的戰爭有可能就開始了,兩口子剛開始主要是關于吃什么菜的問題,但最后他們的做法卻完全相反,讓目標變得越來越遠,不管是湘菜還是粵菜,都沒有吃著,最后估計是吃了一肚子氣。
當雙方的觀念不一致時,人自然就會產生挫折感,而我們習慣地認為這種煩惱是因為別人導致的,而要想解決這種煩惱就是把麻煩制造者給搞定。如何搞定呢,我們無意識行為首先就是戰勝對方,爭強好勝是動物的天性,因為只有勝利,才能獲得更好的食物,交配的權力,以使自己的基因更好的遺傳下去。人類同樣如此,從兒童時期開始我們就形成了要戰勝他人的欲望。但當你想戰勝對方時,對方也一定不甘示弱,會抓住你的弱點進行攻擊,這樣雙方健康解決問題的方式就錯過了。其次,隨著憤怒的情緒增長,我們的心態會從戰勝對方轉為懲罰或者傷害對方,“他媽的,今天不給你一點教訓,老子算是白活了”,當這種情緒升起時,我們就完成不想如何解決問題了,只想給對方制造痛苦。最后如果我發現自己即沒辦法戰勝對方也沒有能力處罰對方時,那我就保持沉默來保護自己。
所以,當我們陷入情緒狀態時,馬上停止對話,思考自己的動機是什么?我是想讓對方愛人難堪嗎?我是想證明他的愚蠢嗎?我是想給他以及我們的家庭制造痛苦嗎?
所以我們需要學會關注你自己的真實目的。當我們在工作或生活中,開始對同事愛理不理,對配偶大聲喊叫時,就應當留意我們的目標是否發生了變化。我們是不是為了保存面子,企圖戰勝或懲罰對方而悄悄改變了目標。因為當我們身體的化學分子活躍時,我們思考的能力有時是零。記住:給自己一點時間,發現自己的目標變了時,告訴自己我真正的目的是想跟愛人在一塊,而不是要證明湘菜與粵菜之間的質量好壞,更不是要證明她有多愚蠢我有多聰明。
當以后感覺自己情緒快要失控時,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1、我希望為自己實現什么目標?
2、我希望為對方實現什么目標?
3、我希望為我們之間的關系實現什么目標?
4、要想實現實些目標我該怎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