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理心理學專家、培訓師 胡鵬飛老師
在職場中發現一個很多意思的現象,很多人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怎么辦?要地方吃,要地方睡,那就去做銷售吧。因為專業對口或者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往往要求較高,很難一下子就合適,唯有銷售的工作滿大街都有,只要你愿意,分分鐘鐘都可以就業。那真是銷售工作的要求低嗎,是一個人就能做好銷售嗎?
縱觀企業的銷售人員,我發現50%的是連自己的工資都掙不回來的,所以他們很快的流失,一個單位接一個單位換,大不了試用期過了就走人唄;而另外30% 左右的人,能掙回自己的工資,所以這部份員工就老老實實呆在單位,單位也不嫌棄他們,畢竟還是創造了一點價值;而真正為企業做出貢獻,推動企業業績進步的往往只有20%左右的員工,他們才是企業的骨干、核心。
如何把這20%的員工找出來呢?這些人身上具有哪些特質?從銷售到做講師的十幾年中,跟不同的人員打過交道,我發現,銷售精英不在乎他的學歷,他的知識,他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所具有的強大的心理DNA:就是信任能力,成就動機,積極樂觀。
1、對于銷售人員來說,表面上我們銷售的是某一種產品,但本質上我們銷售的是我們自己,因為在同類產品中,賣的不止你一家,憑什么讓我們的客戶選擇你而不選擇別人,最重要的是你有讓別人信任你的能力。淺層次的信任能力,也就是首因效應,給別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我原來有一同事,銷售業績挺不錯,他專業知識以及勤奮都無可挑剔,更重要的是他還有一張好面孔,一看就給人以老實的感覺,這就是錦上添花了。心理咨詢師高級督導王國榮就提出四有建立好印象,一是有心,表情真誠,表達自然;二是有禮,美由心生,禮行于外;三是有型,衣著得體,勝過名牌;四是有聲,語速放緩,語氣肯定。
深層次的信任,緣于對銷售人員人品的信任,也就是你是否誠實,正直。去年買房子的時候,我就有很深的體會,陪我看房的地產經紀一個個都很勤快,一天可以陪我看十來套房,但他們一個個看起來都特精明,并且看一個房子就告訴我這房子優點多好,多適合我,再看一套也是這房子多好,多適合我,很明顯的缺點他們就是不說,而這一切我都看到了,我又不是傻子,幾百萬的東西是經紀人員能夠說服的嗎。最后我找的是一家不知名的地產的經紀人,她并不見得比別人更專業,但她至少不替我作主,并且還愿意告訴我一些不知道的關于房子的缺陷。最后就選擇了她做經紀,因為我感受到了她的誠實。
2、有強烈的成就動機,說白一點,就是想過上好的日子的企圖心。哈佛大學麥克里蘭教授在《人類動機》一手中說道,社會性動機對銷售有直接的影響。社會性動機包括成就性動機,親和性動機,影響性動機,而成就性動機與銷售業績直接相關。所以我們從職業興趣來說,一個職業興趣是E型的銷售人員業績肯定會強過R型或C型的人,因為他們內心有欲望,而這種欲望就是他們前的助推力。所以,當我們招聘銷售人員的時候,不妨跟他聊聊,為什么準備做銷售,是因為暫時沒有找到工作,找個銷售過渡一下,還是說他所有的職業選擇都是銷售,銷售,再銷售。而衡量一個銷售員成就動機的標準是什么呢,就是賺錢。一個不想掙錢的銷售人員一定不會是一個頂類的銷售人員,就好比一個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3、積極樂觀的心態。什么是積極樂觀?不是整天嘿嘿笑不停,其實他反應的是一種思維模式。積極心理學之父塞林格曼對它做過定義。什么是樂觀,比如當你遇到一個不好的事情時,樂觀的人會告訴自己這困難是暫時的,長久會好起來,并且只是某一領域的困難,不會影響自己其它方面,再說了,每個困難有他特定的原因,而不是自己的能力或人格方面的原因。所以,樂觀者遇到困難時,他們不會被困難壓倒,很快就能恢復過來,并且越戰越勇。塞林格曼曾經給美國大都會保險公司新招的員工做過測試,發現樂觀的前10%的員工業績比悲觀的的后10%員工高了88%。打個比方吧,一個樂觀的業務員,向你推銷保險,我們正常人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掛掉電話。那我們看看樂觀的人會如何看待這問題。
“哦,你今天不買保險,那你以后買不買,不一定哦,所以半個月之后又給你打了過來”;
“哦,你今天不買保險,張三買不買呢,誰跟誰呢,所以馬上打給了張三”;
“哦,你今天不買保險,還掛了我電話,是不是因為我不適合賣保險呢?不是,是因為你今天心情不好,昨晚被老婆罰跪了”
你們也許會說,這不是死皮賴臉嗎,如果你真這么認為,也對,但我們可以用另外一些詞來形象會更好一些,比如耐挫折,勇敢,韌性等。但內容實質是一樣的,就是對目標執著的追求。
如果你具備以上這些心理基因,而還在辦公室朝九晚五的打文字,不如做出一些改變吧;如果你已經在銷售的崗位上,但卻總是不敢給自己定目標,也怕別人拒絕,那也給自己做些改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