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安排:2013年3月16-17日 煙臺 3月30-31日 石家莊 培訓費用:2600元 培訓對象:總經理、副總,生產總監、質量總監、采購總監、研發總監、人力總監、財務總監等
【課程背景】
中國制造業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影響,利潤率不斷下滑;世界經濟復蘇之路將曲折復雜,企業訂單相對減少,銷售額下降。
利潤=收入-成本。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如何突破利潤的瓶頸?持續不斷的、全員全面的成本控制是企業唯一的選擇。
如何對每一分錢成本追根究底?
如何讓賺錢的部門成為利潤中心,花錢的部門成為成本控制中心和價值中心?
如何讓企業不被淘汰出局確保企業永續經營?
那就是砍掉成本,獲取利潤。
本課程將企業戰略、競爭策略、企業文化、成本分析、流程改善、績效考核、財務管理、利潤中心模式有機融合在一起,為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總結出一套工具化的成本壓縮模式。
【培訓師】姜上泉
人才培育教練
實戰現場改善專家
最受歡迎的運營管理培訓師
山東大學、華中科大、上海交大等高校特聘講師
歷任知名日資企業、臺資企業和大型國企生產經理和人力資源經理,具有國際一流企業多年的運營管理經驗。
姜老師在生產一線歷練多年,深諳中國制造業的瓶頸之所在,實踐了高效率的生產管理方式;同時,具有數年人力資源工作經歷,有機地將現場硬性改善技術與人員的軟性管理技巧結合起來,其培訓與咨詢,更加務實,更加生動。
先后對本田、標致、佳能、漢高、美的、伊利、中國南車、中國石化、中國兵工、中煙工業等近100家中國500強企業與全球500強在華企業進行培訓與咨詢,先后于全國31個省市講授1000多場培訓課程。迄今直接聆聽姜老師授課的學員超過10萬人,課程滿意度95%以上,內訓返聘率90%以上。
秉承“做人才訓練專家,創現場管理標桿”的專業精神,姜上泉老師在精益改善咨詢中本著“造物先育人”的理念,將人才培育、人員激勵、企業文化與JIT、 TPM、6Sigma等改善技術有效結合,幫助多家企業實施成本改善和人才復制并獲得顯著成效。
近年來,姜上泉老師連續為松下集團、小松中國、格特拉克、中國船舶、國家核電、青島啤酒、北汽福田、石藥集團、仁和集團、馬可波羅、太陽紙業、神火集團、安踏集團等知名企業提供培訓和輔導,其中,2008年成功為國家電網山東電力設備公司進行現場改善咨詢,一年內壓縮生產周期30%,并降低直接質量損失成本千萬元以上,深受企業的贊譽。
【課程大綱】
第1節 低成本戰略 |
第2節 營造全員成本改善文化 |
1.微利時代企業競爭主題的改變和轉型
2.迎接戰略性降低成本的新時代 3.微利時代對制造型企業的巨大挑戰
4.中外企業盈利能力比較與分析
5.提高企業盈利的三個關鍵能力
6.企業常用的五種戰略對盈利的影響
7.成本領先戰略所獲得的競爭優勢
【案例】格蘭仕成本領先戰略的啟示
【案例】寶潔成本領先戰略的成功之道
8.產品五大黃金法則有效提升企業盈利能力
【問題】產品五大黃金法則的運用策略
9.成本分析與控制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案例】某企業資產負債表闡釋與剖析
【案例】某企業利潤表剖析與改善策略 |
1.產品制造成本的基本構成要素
【案例】本田汽車整體成本的構成
【案例】本田汽車成本的關鍵控制點
【案例】豐田汽車CCC21成本競爭架構
2.成本控制管理人員必備的三種思維
3.成本控制管理人員必備的六種意識
【案例】臺塑成本改善的“三寶+四省”
4.提高全員成本意識的五個關鍵方法
【案例】富士康赤字接單,黑字出貨
【案例】日本神鋼電機的杜絕浪費運動
5.激勵全員參與成本改善的六大要領
【方法】四大戰術實現全員成本改善
【方法】三大保障讓員工成為贏利單位
6.“六個一工程”塑造全員成本改善文化 |
第3節 質量成本的分析與控制 |
第4節 人工成本的分析與控制 |
1.質量成本的構成和關鍵績效指標
2.質量預防成本與質量總成本的關系
【案例】寶鋼集團質量預防成本剖析
3.質量成本的目標指標與結構指標
【案例】單位人工小時質量故障成本改善
4.降低質量損失成本的“四項及時”
5.構建ECR系統降低內外質量損失成本
【問題】建立ECR系統需注意的關鍵問題
6.PONC質量成本的統計、分析與改善
7.質量成本的可控成本與結果成本
8.利用預算控制與削減質量損失成本
【案例】某集團質量成本報告剖析
【案例】某集團質量成本預算剖析 |
1.人工成本的構成和關鍵績效指標
【案例】某集團人力成本率的核算
【案例】某集團無效人工成本的核算
2.人力資源成本控制的定義與內涵
3.降低員工離職率減少無效人工成本
【問題】試用期離職員工無效成本改善
【案例】某企業員工離職成本報告剖析
4.【案例】上海某企業工作分析降低人工成本
【分析】員工增值時間比分析看人力浪費
5.【案例】深圳某企業加班工時成本的削減
【問題】無效加班工時的分析與改善策略
【分析】人均工時產值考核制度的實施
6.降低人工成本對提升企業競爭力的作用 |
第5節 材料成本的分析與控制 |
第6節 效率成本的分析與控制 |
1.全面采購成本的構成和關鍵績效指標
2.全面采購成本評價與供應商成本績效評價
【案例】某日資企業全面采購成本分析
【案例】某日資企業供應商成本績效分析
3.企業采購存在的四大誤區和因應對策
4.降低采購成本的三個層面與四個杠桿
5.健全采購審計制度實現采購成本快速削減
【研討】如何防止采購中的“商業舞弊”
6.材料損耗成本的構成與降低的途徑
7.【案例】某日資企業的“補料控制體系”
【問題】①建立材料損耗率控制標準
②健全工廠內補料控制程序
8.【案例】某臺資企業呆滯料成本削減
【問題】呆料、囤料的分析與根治方法
9.【案例】某臺資企業BOM不合理損耗的改善
【問題】不合理消耗定額的源流控制策略
10.產品研發階段對降低材料成本的巨大貢獻
【案例】VE價值工程降低產品純材料成本
【案例】Tear Down降低材料成本的效益
【案例】易制化設計在源頭降低材料成本 |
1.效率成本的構成和關鍵績效指標
【案例】某企業非正常效率損失成本分析
【案例】某企業正常效率損失成本分析
2.效率預防成本的投入和收益率計算
【案例】技術改造對長期效率成本的影響
3.效率損失成本控制與降低的關健途徑
4.工業工程IE撬動效率損失成本的DNA
5.案例:廣州某企業VSM降低效率損失成本
【問題】工廠中存在的六大損失與七大浪費
【分析】從增值比看效率成本的改善空間
6.【案例】上海某企業DBR提升瓶頸效率
【問題】提高瓶頸產出對效率成本的影響
【分析】DBR模型在短時間內改進效率績效
7.【案例】深圳某企業產品切換效率損失成本
【問題】產品換型中存在的效率黑洞
【分析】快速切換對削減效率損失成本的作用
8.【案例】深圳某企業設備效率損失成本控制
【問題】管理、技術同步提升設備OEE水平
【分析】精準成本控制從報表追根究底做起
9.TOC管理技術促進效率成本的持續改善 |
第7節 成本控制考核體系的建立 |
第8節 成本控制活動的有效推行 |
1.建立以成本為導向的企業組織系統
2.成本中心制實現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3.建立企業成本管控中心的必要條件
4.建立成本中心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5.建立以成本為核心的績效考核制度
【案例】某臺資企業成本中心制度實施
【研討】成本中心制度常見問題剖析
6.案例:某臺資企業成本獎金制度的實施
【問題】化解績效工資實施的六大難題
【分析】用利益迫使員工“降本增效”
【分析】團隊獎金與個人獎金的有效結合
7.成本考核數據的統計和關鍵應用步驟
8.成本考核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和充分性
【問題】如何收集基層真實的成本數據
【問題】如何解決數據收集的執行力 |
1.健全預算、標準、實際成本分析制度
2.敏銳發現財務報表后的成本管理問題
【案例】某企業成本管理會計科目設計
【案例】某企業車間成本核算制度
3.有效利用財務手段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4.降低企業成本項目推行的六個步驟
【案例】某國企成本改善活動的推行流程
5.突破降低成本活動常見的四大阻力
6.活用“四大轉化”控制企業成本的策略
【案例】固定成本轉化為變動成本
【案例】間接成本轉化為直接成本
7.營造全員降低成本的企業境教文化
【案例】成本壓縮的6項可視化管理
8.企業降低成本的局部推進與焦點突破
9.全員降低成本活動的發動與持續改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