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營銷傳播網 作者:呂諫 人是喜歡懷舊的動物,但與此同時也有一句俗語,說一個人經常回憶的話,說明他已經老了,此言不虛!同理,懷舊廣告,也并不是適合所有的品牌,適合所有的境況,適合所有的消費人群,適合所有的時間階段。而別墅,往往越是經典,越可以讓人去懷舊!
如果有人將現代與傳統結合起來,懷舊成為了資源,便有了新的市場。兼顧了人們的兩種需求,既傳統又舒適,使消費者有認同感和歸宿感,最后慷慨解囊。如果企業能用懷舊營銷撥動客戶的心弦,撩起客戶內心深處的漣漪,你就成功了一半了!因為懷舊是一種浪漫的情節。當今社會,大家追求時尚的同時,懷舊也成為一種時尚。時尚界無論是服裝、化妝品、香水、珠寶、名表、家具等都呈現出一派比往年更甚之的懷舊復古風潮。懷舊不是老年人的專利,80后也同樣懷舊!比如,佐丹奴最近推出了一款全球限量發行2000件的LiLeiHanMeimeiT恤。T恤上的人物就是80后們再熟悉不過的中學英語教材中的人物:LiLei和HanMeimei(李磊、韓美美),這款T恤的銷售對象是過億的曾經從1990年至2000年使用過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語教材的學生,這些學生今天已經成為了具有很強消費能力,時尚、感性的中青年消費者。
在今天這個跨越了溫飽需要,繼而追求更高精神層面需求的消費時代里,我們除了在追求物質生活上的滿足外,還在尋找一種精神層面的感受。尤其是都市人,在每天熙熙皆為名來,攘攘皆為利往的環境中,開始珍惜與留意那些名利無法換來的情感絲縷,滄海桑田,物逝人非后留下的點滴痕跡,集體的回憶就是其中之一。
比如有的樓市,以懷舊“聽媽媽講過去的故事”的形式,吸引業主和準業主參觀樓盤。在小區新推出的樓盤地帶擺設著各式各樣的“古董”,從過去的“糧票”,到老式縫紉機等家庭生活用品應有盡有,而沿街叫賣的小販的裝扮,也都是上了年紀的人看去似曾相識的服裝。一個年輕“紅衛兵”則用破舊的自行車馱著自己的“戀人”,在小區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穿行,而小區的上空卻回蕩著“敬愛的毛主席”的懷舊歌曲。在小區多個地段,小朋友在父母的陪伴下非常投入地在玩著“包剪錘”、“丟方格”和“丟沙包”等過去常見的兒童游戲,勝者從“少先隊大哥哥”的手里換取“糧票”,再到“合作社”、“飯店”和“商店”換取自己喜愛的糖果。在時尚奢華的會所中,精心布置,仿若時光回放,80后最懷舊的記憶即刻被喚起……雪人雪糕、跳跳糖、老明星貼畫、無花果、棉花糖、爆米花、有趣的糖畫、捏面人和汽水等等。場景模擬時光倒流,跳棋、大富翁、飛行棋….簡單卻讓人流連。這種采用“糧票”、沿街叫賣的“小販”、老式的電影機、老歌曲,“紅衛兵”出現在樓盤中,著實讓許多想購買第二套養老房子的人,深深地回憶了一把。
比如某旅游地產公司的一則鄉村別墅的文案中說到的——主體畫面是推介的一棟別墅,優雅的環境,別致的二層建筑,幾株樹木與翠綠的草地……點睛之筆是下面的一句廣告詞:“……此情此景讓我憶起了童年,坐在樹下聽父親講故事……今天,我已長大,看著已經駝背的父親與同我當年一樣大的兒子,我多么希望這樣的回憶能再現并把它傳承下去……”,廣告旨在引起30歲——40歲、感性的、中產階層人士的情感共鳴,繼而影響其購買決策,在這里,用的就是集體回憶和懷舊營銷的一些理念。這些比目前習慣用的“拉斯維加斯之夜”、“超跑俱樂部”、“送寶馬”、“送豪華艇”……等種種讓人眼花繚亂營銷活動更能讓人回憶記憶。
比如一說起紅房子,也許會觸動許多老上海人心中難以割舍的懷舊情結。作為上海灘第一家法式西菜館,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紅房子便在上海享有盛名。許多上海人就是在這里第一次接觸了正宗的西餐,它也是張愛玲最青睞的西餐廳,一度成為張愛玲筆下老上海的代名詞。張愛玲當年在紅房子常點的菜式有:洋蔥湯、烙鱖魚、烙蝸牛和芥末牛排。雖然現如今滬上的西餐廳越開越多,但紅房子,在老上海人心目中的地位,卻始終如一。一些“老克勒”們,還是時不時地會來到這里,點上一份過去那個年代的經典菜肴,在燭光搖曳中回顧往日的浪漫場景。
人人都患有“懷舊”癥候群。今天轉瞬即過,未來越來越短,只有過去越來越長。歷史更是情感的寄托所在。無論是50后、60后、還是70后、80后都有深刻的懷舊情懷。而與這些“后”們一起走過來的,除了人,自然還有“物”。人們對一些老東西、老牌子擁有深厚的感情。這可以視作懷舊營銷的巨大商機。同樣,越是經典的別墅,越是經典的家具,在時代飛速的今天,更有著傳承的記憶! |